60岁老将,为皇帝打匈奴47年,汉武帝嫌他命不好,不让他立功!

汉武帝在位时期,对匈奴的态度从被动防御转为了主动进攻,在长达数十年的汉匈战争中,涌现了一一批批杰出的军事将领。

其中就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不世将才,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成就了一生的辉煌与荣耀。

60岁老将,为皇帝打匈奴47年,汉武帝嫌他命不好,不让他立功!

可是有一个人,从汉文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一生打了47年匈奴,却一直未能封侯,最后在战场上自刎而死。

这个人就是李广,他一生与匈奴作战,被世人称为飞将军,可这样一位沙场老将,为什么不能封侯,而且落得个战场自刎的境地?

事情还要从著名的漠北决战讲起。

60岁老将,为皇帝打匈奴47年,汉武帝嫌他命不好,不让他立功!

元狩四年,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对匈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漠北决战”。在这次大战当中,汉武帝派兵十万,而李广就担任卫青的前将军之职。

在战争初期,卫青抓到了一个匈奴俘虏,从俘虏的口中得到了匈奴单于主力的具体位置!

在隔壁草原上,汉军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找到匈奴人的具体位置,得到这样的消息,就意味着得到了战争的主动权。

60岁老将,为皇帝打匈奴47年,汉武帝嫌他命不好,不让他立功!

然而,卫青在得到了这样重要的军事情报之后,居然马上下令,将李广调到右路,与右路军会和之后,再与卫青主力军队一起进攻匈奴。而前将军的位置,卫青则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公孙敖。面对大将军不公正的军令,李广不甘心,却只能服从。

不出意外,漠北决战汉军取得了胜利,然而在战争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情况。

李广所在的右路军在进军过程中,因为没有向导,在大漠中迷失了方向,导致会合延期。按汉代军法规定,战争延误期限者应当斩首,卫青派人找李广了解情况,做事件的笔录口供,这位老将军此时的心情悲愤不已。

60岁老将,为皇帝打匈奴47年,汉武帝嫌他命不好,不让他立功!

他不肯屈从,悲愤交加的说出这样一番话。

我一辈子打了七十多场战役,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自己一生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和匈奴单于正面交锋,大将军却把我从前将军的位置调到了右路,在行军途中我又迷失了道路,这难道就是天意吗?我的将士们没有过错,过错只在我自己一人身上!

说完这一番话,老将军拔刀自刎。

60岁老将,为皇帝打匈奴47年,汉武帝嫌他命不好,不让他立功!

李广从军47年,和匈奴人作战将近半个世纪之久,最后却因为紧急调令,迷失道路而落罪,选择了拔刀自刎的结局。

李广很悲愤,很遗憾,他知道自己这把年纪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带兵出征了,然而人生最后一笔落处,自己竟然这么憋!屈这么遗憾!

得知李广死讯的汉军将士,无不为他落泪,这样悲情的结局,使得所有人为之同情。

然而,造成李广这样悲情结局的人,并不是大将军卫青,遇到匈奴单于主力,将李广紧急调走,并非卫青自己的主张,而是汉武帝刘彻的命令。

60岁老将,为皇帝打匈奴47年,汉武帝嫌他命不好,不让他立功!

原本,在这次漠北决战当中,汉武帝并不打算让李广参与进来。因为李广当时年事已高,而且在汉武帝看来,李广这个人数奇,也就是命不太好。

但是李广知道,这次战争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立功的机会,所以他努力争取,坚持出征。

汉武帝只好表面上答应让他担任前将军,暗中却已经知会了卫青,一旦遇到匈奴单于主力,立刻将李广调走。

汉武帝的决定,最后酿成了飞将军李广自刎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