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書評】在記憶的溫情裡,寫下浮世悲涼

不同作家的作品所傳遞出來的溫度是不一樣的,葉廣芩的作品浸透著歲月老盡的人世蒼涼,點點行行,多是“悲涼”之意,不僅有回憶的傷感,也有留戀的溫情,這在“葉廣芩京味小說三部曲”中尤為明顯。

【悅讀書評】在記憶的溫情裡,寫下浮世悲涼

《葉廣芩京味小說三部曲》

葉廣芩(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定價:189.40元

【悅讀書評】在記憶的溫情裡,寫下浮世悲涼

“葉廣芩京味小說三部曲”由《採桑子》《狀元媒》《去年天氣舊亭臺》三部作品組成,均是作者動用了她最獨特、最難忘、最熟悉的生活素材,精巧構思、精心創作而成。《採桑子》借曲詞而訴嗟嘆,敘述一個世家望族的敗落;《狀元媒》借京劇而唱悲涼,書寫故鄉北京與中國家族故事的悲歡離合;《去年天氣舊亭臺》則是通過一座座亭臺樓閣講述流年深處的人事興衰,故人往事,愛恨糾纏,道盡人生百種滋味……

讀葉廣芩的小說,常常被一種歷史與現實交錯的悲涼氛圍籠罩,不僅在於字裡行間瀰漫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悵,還體現在小說中的人物命運走向大都坎坷遺憾。《採桑子》中的大格格金舜錦是京劇舞臺上美妙動人的金枝玉葉,後嫁給一個警察的兒子,警察公子不久拋妻棄子去國外續舊情,曾經名噪京城的名媛一時紅粉凋零、青衣憔悴,最後落得個孤身一人、貧困潦倒,留給後人的只有空白;《狀元媒》裡的莫姜本是同治妃的侍女,被同治妃指婚給御廚劉成貴,一路走來,命運多舛,忍氣吞聲,最後為了不給“我家”惹麻煩選擇了悄悄死去;《去年天氣舊亭臺》裡的日頭先是父親染疾去世,隨後母親改嫁終又跳河死去,日頭後參加抗美援朝不幸被俘,從此再無音信。此外,還有金家二哥的上吊、父母的雙雙自殺、青雨的悲壯反抗、老五的叛逆荒誕、張安達之死等等,恐懼、掙扎、痛苦、離去,葉廣芩將命運的無常輕聲訴說,娓娓道來,讀罷掩卷,不勝唏噓。

金家子弟、親朋好友、鄰里街坊,葉廣芩小說中的人物斑斕駁雜,或世俗乖戾,或溫和謙遜,命運的網將他們編織得緊密而嚴實,恩怨情仇、悲歡離合,終究逃不脫無常的宿命。三部曲裡有奼紫嫣紅的人生,也有繁華過後的凋謝荒涼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孤寂,絢爛與暗淡之後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虛空。小說對於人生的體察最後大抵都指向了孤獨,這或許和作者個人的感受有關,她曾坦言:“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孤獨、寂寞的旅程。雖然我們也有親情、愛情,但內心深處的東西總是隻有自己才能理解。有時候在深夜中醒來,常常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解不開的疙瘩紛至沓來,這確實是一個人的戰爭啊,這個戰爭一直到死都存在著。甚至於有時候在飯桌上推杯換盞,大家非常熱鬧、親密的時候,我內心也常常會產生一種孤寂的感覺。這種感覺我覺得可能每一個人都有體會,尤其當你漸入老境,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所以我寫的人物最後結局總是比較悲涼。”

葉廣芩小說的底色是悲涼的,與《紅樓夢》中“人去梁空巢也傾”的荒涼一脈相承。三部曲始終以金家最小的女兒丫丫——“我”的視角講述周邊人的命運和故事,這些人在獨立的章節裡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各自又緊密相連、環環相扣。通讀全篇,俯瞰相互勾連的那麼多生命和故事,就會像編辮子一樣捋出一個時代的樣貌,折射出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變更。小說中的故事涉及從辛亥革命到今天百餘年的歷史,所有人都被歷史風雲變幻的大潮裹挾前行,辛亥革命後“鏡兒衚衕”裡的陳舊沒落,抗日戰爭中青雨的淪陷和反抗,抗美援朝中志願軍日頭的最後告別,“文革”中金家兄弟的反目成仇,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我”到陝西插隊……百餘年,演繹出了多少故事,生化出了多少情感,直到今天,當“我”回到北京,回到兒時生活的地方,“老宅子便蕩然無存了,變做了一片瓦礫場,變做了一片拾掇不起來的蒼涼”(《狀元媒》)。往事如煙,歷史的進程永不停歇,一代人的足跡逐漸消逝,如今茫然四顧,親人老去,家族失落,衚衕拆遷,鄰里無尋,時間帶走了一切,空留下物是人非的滄桑和繁華落盡的淒涼。

值得注意的是,葉廣芩的小說悲涼但不沉重,她善於將深沉的感情剋制在平靜的敘述中,用平淡甚至有點詼諧的筆調抒寫芸芸眾生的浮世悲歡,寫沒落而不頹敗,嘆滄桑終能釋懷,娓娓道來,從容舒展,哀而不傷。我想與她經歷的豐富與認知的通透不無關係,一個人的經歷往往奠定了他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基礎,家族的沒落,父母親朋的離散,個人命運的起伏,經歷過滄桑變幻,感受了世間涼薄,葉廣芩沒有顧影自憐或怨氣滿腹,而是與那些可愛或不可愛的人與事和解,對往事更多的是理解和寬容,從文字中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聲嘆息,一份悲憫,一種曠達。

來源:中華讀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