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為何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

導語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卻在與漢王劉邦爭奪天下的博弈中失敗。失去天下的項羽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幫助,自刎於烏江邊,一代英豪就此隕落。我們不禁疑惑:為何項羽執意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項羽不肯回江東呢?

楚漢爭霸,項羽失敗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雄不能並立。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在秦朝滅亡後,天下無主,一時間豪傑湧起,一起逐鹿中原。但是其中最強大的兩支則屬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這兩人都擁有實力強大的軍隊,都擁有無數的英雄豪傑為他們效力。因此他們在實力上不相上下。因此參與爭奪天下的豪傑紛紛站隊項羽或劉邦,而天下之爭則變成了他們二人的爭奪。歷史書將他們之間的爭奪稱作"楚漢爭霸"。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

西楚霸王項羽(劇照)

鴻門宴後,項羽和劉邦的矛盾已經發展到兵戎相見,他們在中原地區反覆作戰。由於劉邦工於心計,善於用人,況且又有齊王韓信、蕭何、張良、陳平等武將謀臣為他效力。而項羽剛愎自用,狂妄自大,雖有英布、范增等為其效力,但是項羽並不採納他們的建議。因此在爭鬥中項羽連連戰敗,損失慘重。

公元前204年的冬天,項羽挾持著劉邦的父親和妻子,與劉邦在廣武山對峙著。經過一番講和,項羽以劉邦家人的性命逼迫劉邦同意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項羽將西邊給了劉邦,東邊則劃為自己的領土。劉邦迫於壓力而同意。於是項羽帶著大軍東返徐州了。

劉邦待項羽撤軍後便想著帶領軍隊回關中,但是手下的謀士陳平與張良都對劉邦的舉措極不贊成。他們對劉邦說:"大王如今佔據著大半個天下,英雄豪傑們都願意聽從您的調動,而項羽已經眾叛親離了,百姓們都對他不滿,而上天也不會保佑他的。因此這形勢對大王好極了。大王何不一鼓作氣,剷除項羽,一統天下呢?如果大王心慈手軟的話,那就是養虎為患了!"

聽到這裡,劉邦再也坐不住了。他馬上命人聯絡齊王韓信與大將彭越,集結大軍東進,迅速拿下了項羽的重要據點壽春。在這一年的年底,劉邦徹底攻下了項羽的地盤,將項羽圍困在靈璧縣的垓下。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

劉邦(劇照)

經過一番生死決戰,項羽終於衝出重圍。等到項羽到達烏江邊時,只剩下二十八騎勇士跟隨著他。項王不禁仰面長嘆:不是我項羽不如劉邦,是天要亡我項羽啊!

烏江邊有一位亭長,他在項羽到達烏江邊時便已經擺好了渡船。亭長對著項羽作揖道:"江東雖小,但也有好幾十萬戶人家。大王趕快渡過江去,待到了江東後重建基業,東山再起,以後再殺回中原,奪得天下!請大王快快上船。待漢軍一到,我就鑿沉了渡船,他們插翅也難以追上大王!"

項羽聽到了烏江亭長對自己說的一番真切的話後便從容下馬,把韁繩套好,望了望天空,嘆了口氣,然後將自己的坐騎送給了烏江亭長並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

然後項王命令剩餘的勇士都下馬與漢軍展開肉搏戰。終於寡不敵眾的項王仰天長嘆,然後刎頸自殺了。一代英雄就化作一縷青煙隨風飄散了,令人感到惋惜與悲傷。

但是項羽的這種寧死不逃的精神卻被後人所讚賞。南宋詞人李清照對此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但是,這有了個問題。為何項羽執意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項羽不肯回江東呢?

全軍覆沒,無顏回鄉

項羽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代,因此項王自小便在江東出生,江東便是他的家鄉。而江東也是楚國的舊土,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江東人一直都懷念故國,一直都希望可以復國,一直都對秦朝抱有敵意。因此當項羽和叔父項梁起兵造反,反抗秦朝的統治時,江東的父老鄉親們都無比的歡喜與激動。他們熱烈的響應項家,他們將自己的孩子交予項家,讓自己的孩子與項家人一起反抗秦朝。他們是如此的信賴項羽與項梁二人。

但是剛愎自用的項羽被漢王劉邦打敗時只能倉皇出逃,跟隨他出來的江東子弟們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等到項羽到達江邊時只剩下二十八人了。項羽若答應烏江亭長的請求而坐船逃走,那麼這些江東子弟們該何去何從?他們的結局只能是死亡。

項羽雖戰敗了,但是他是一個君子,一個絕不會拋棄與他同生共死的將士的英雄豪傑,因此他不可能答應烏江亭長的請求而丟下將士們不管的。即使與他們一同戰死,那也何等的義氣與痛快!

而且,一項高傲的項羽就算沒有這二十八個江東子弟也不可能回江東的。因為當時與他出來打天下的多少江東子們如今卻無一人生還,無一人回到家鄉,回到父母妻兒的身邊。項羽已經辜負了江東父老對他的期望,而且他也沒有保護好江東子弟們。項羽對於江東父老是心懷愧疚的,他不願也不敢回到江東來面對這些白髮蒼蒼,失去親人的父老鄉親們。

因此他對烏江亭長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還有臉回江東嗎?想當初,江東百姓交給我八千子弟,如今卻一個都沒有回來。即使父老鄉親們同情我,幫我東山再起,難道我不慚愧嗎?"

因此對江東父老的愧疚是項羽寧死卻不願回江東的一個重要原因。

統治殘暴,喪失民心

中國有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與劉邦之所以一個取得成功而一個最終失敗,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民心所向的問題。李世民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君王若失盡天下百姓,得不到百姓的擁護與支持,那麼這個君王即使得到了天下也不會做得長久,人民最終會將其逐出廟堂。

劉邦出身沛縣,祖上為一介農民。長期生活在草野中的劉邦深深地懂得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那麼一個國家才能興旺,一個君主才能將位子做得更久。因此起兵反秦的劉邦一直善待百姓,不隨意搜刮民脂民膏,不隨意欺侮百姓。而且在打入關中後更是與百姓約法三章,嚴格約束部下的行為。這些為劉邦博得了賢德愛民的美稱,為劉邦贏得了天下人的心,使得百姓擁戴劉邦。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

"約法三章"

相反,項羽出身楚國舊貴族,祖上被秦國人所滅。因此身負國仇家恨得項羽仇視關中的秦國土著,仇視臣服秦朝的天下人。在項羽沒有稱王前,叔父項梁派項羽攻打襄城,待到項羽攻下樊城後非但沒有安撫百姓,卻讓手下人將全城百姓悉數坑殺。還有一次,項梁讓沛公劉邦與項羽分別攻打城陽。劉邦攻入城陽後能夠善待百姓,而項羽攻入城中卻將城內百姓差不多都屠殺了。因此項羽的殘暴統治使得他失去了關外百姓的心,喪失了他們的支持。

喪失關外百姓的支持,還有關內(即關中地區)百姓啊。但是一項仇視秦國人的項羽攻入函谷關後,首現便連夜坑殺了20餘萬的秦朝降卒,令無數的關中百姓失去了他們的兒子,無數的妻子失去了她們的丈夫,無數的孩童失去了他們的父親。不僅如此,項羽還火燒阿房宮,縱火焚燒咸陽城。這些都是關中百姓的心血建造的,卻都給項羽一把火燒了。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

項羽坑殺秦軍降卒

因此關中百姓無比的怨恨項羽,無比的希望項羽走向滅亡。他們自然跟隨著劉邦反對項羽了。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不肯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

項羽火燒阿房宮

因此失去民心是項羽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而項羽等到最後也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已經知道除江東的百姓都已經唾棄了自己,他即使日後東山再起也還是被天下百姓所厭惡,還是會被得到百姓支持的劉邦打敗。而那時,不僅僅是自己身死家破,而且還連累了江東父老,把江東拖入了戰火之中。

因此項羽選擇了自殺,不肯回到江東。

一代豪傑項羽寧死也不願回到江東,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佩。但是我們也應該認真思考:為什麼項羽不願回去?難道只是不願逃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