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为什么没有乔家大院?清华学者解析景德镇之灵魂。(一)

景德镇曾是江南四大名镇,因为这里面向世界各地提供精美的瓷器,从宋元起就创造着巨大的财富。

一个古代的小镇,常年就有十万人围绕着瓷业奔波忙碌,其生产规模十分庞大。同时景德镇也是客商云集之地,各地的瓷商在此营建会馆,将这里的瓷器运往各地甚至出海。

景德镇为什么没有乔家大院?清华学者解析景德镇之灵魂。(一)

景德镇的会馆很多,几乎全国各省都曾在景德镇设立会馆,这些会馆驻跸的都是各地的瓷商,他们在景德镇的驻景办事处。

清晚期的瓷业仍是如此,当时景德镇的瓷行有五十多家,掌管着各地的陶瓷销售。

景德镇为什么没有乔家大院?清华学者解析景德镇之灵魂。(一)

景德镇为什么没有乔家大院?清华学者解析景德镇之灵魂。(一)

当时景德镇最大的客户是湖广地区,每年销售两百万银元,由湖南、湖北和广东的瓷行掌管。

其次关东和天津,每年销售额约一百万银元,由南京瓷行掌管。

上海和宁波每年销售额约四、五十万元,由宁波瓷行掌管。

江西本省销售约为六、七十万元,由江西瓷行掌管。

另外湖北瓷行还掌管着四川等地的销售市场,徽商则掌管着浙江市场。

这些会馆和瓷行是当时商帮经济的体现,比如比较著名的宁波商帮,他们会把很多瓷器由宁波北仑港送出海外。

除了这些会馆外,景德镇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会馆,比如西藏会馆,他们专门为西藏土司采购瓷器。

作为全球奢侈品,瓷器之都景德镇甚至有外资企业介入,比如美国纽约苏瑞记公司,每年会经营景德镇瓷器输入美国,每年销售额达到十万银元。

大的瓷行之外,景德镇晚清时大大小小的瓷器店还有三百多家,瓷器贸易十分繁荣。

各地的商人会在景德镇建造会馆,但都没有意愿在景德镇置办产业,他们更愿意去苏、扬的风月场所花钱,在家乡建造豪宅,因此景德镇没有出现乔家大院式的大户。

景德镇来往商贾众多,大量妓寨出现在景德镇,妓寨也成为商贾排遣寂寞忧愁之地。

景德镇云集了商贾,也集中了几个邻县来景的穷苦瓷工,他们从鄱阳湖坐船到了昌江河,在这定居繁衍,世代以做瓷器为业,因此景德镇也被称为草鞋码头。

(清华学者周思中谈景德镇,福器整理。周思中,中国清华大学艺术史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分典》副主编。曾任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古陶瓷教授,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宣传出版部副编审;中国教育电视台《展览大视野》节目策划人、制片人、总编导;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艺美术师、文博馆员。著有《清宫瓷胎画珐琅之研究:1716-1789》、《中国工艺美术通史·金属艺术部分》、《中国的工艺形象》、《诸美的集成》、《瓷都的危机》、《中国器物的造型设计》、《论材料与工艺美术》、《传统瓷艺在后现代的艰难行走》、《当金鱼遭遇了鲸鱼·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生产的困局·景泰蓝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