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戴尔·卡耐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被视为西方世界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

卡耐基曾经去纽约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在这个活动晚宴上,有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卡耐基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够与其交谈几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全神贯注地倾听。

在活动结束后,这位植物学家对主人极力称赞卡耐基,说他是这场晚宴中“最能鼓舞人”的人,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交谈高手”

而事实上,卡耐基在当晚根本就没说什么,可由于卡耐基专注用心地倾听,却赢得了这位植物学家的好感。

卡耐基是一位沟通高手,在沟通中,“倾听”是如此的重要,他甚至对于“倾听”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

前不久被小伙伴安利了一部热播剧《美国恐怖故事-红木营地》,在这部剧中一个从小遭受各种虐待的连环杀手“暗夜者”却在一位善于沟通的“营地女主”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并最终听命于“营地女主”,他由衷地说到:“

你是第一个真正懂我的人,你用心倾听我。”这个情节让我不由得想到一句话:

面对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都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卡耐基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这可能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事实上,即使在面对极其凶险的境地或者极端恐怖的人,有效地倾听,都是可以让对方冷静放松下来,缓和彼此关系的一种方式。

以色列国防军的人质谈判专家Glenn Cohen在访谈中,曾经谈过人质谈判的五个步骤:积极的倾听,同理心,倾向和影响,再到行为改变(即成功劝降)。

倾听就是最重要,也是最先实施的第一步。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沟通中,一方面我们要能够将自己的感受、需要、请求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清楚对方的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才能使沟通成为真正化解矛盾、了解彼此、改善关系的有效方式。

而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对方的感受呢?什么是对方真正的需求呢?这一切都需要“倾听”作为支撑。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沟通》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倾听他人,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是沟通的最有效的方式。

倾听他人,本质上是一个了解他人的过程,善于倾听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方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他们表面传达的想法,通过倾听,寻找、探索对方的真正需求,这才是开启良好沟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倾听时,最好的表现方式

倾听,不仅仅是闭着嘴巴,时不时的“嗯,是....”的敷衍两句,倾听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如何倾听,才能在对方敞开心扉之后,让自己感受到对方所表达的语言背后的真正情绪和诉求呢?

1.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的感受

“一边看手机,一边不说话的听对方诉说.....”

“趟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一脸不耐烦....”

“嗯...啊...哦...噢.....听见了,知道了,你说,我听着呢...."

有时候我们是在倾听对方,给对方表达自己情绪、需求的机会,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形式主义。

我们需要耐心的端正态度,让对方感到自己的真诚,很多时候你真诚的态度,远比你说些什么更重要。

同时,只有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对方的情绪,体会对方表达的内容透露出什么样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放下已有的想法、偏见、判断

在倾听对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带着一些自己固有的偏见。

小A对体型偏胖的人常常带有一种观点:不自律、好吃懒做、贪婪......

所以对于自己中年发福的先生,总是带着不满,每次先生对小A说些什么,小A总是带着一种“连自己体重都控制不了的人,说什么都是错”的观点,这个想法在小A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夫妻二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对某一特定人群有特殊的偏见,常见的“地域黑”、“种族歧视”、“抽烟的女性”、“纹身的人”......从见到面的那一刻,某些固有的想法就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当我们不自知地带着这些偏见去倾听对方的时候,对方的言语会被我们加上一个“滤镜”,我们听到的话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我们的偏见所带偏了,这样的倾听到的信息肯定不会公平,也不会客观,更谈不上去体会对方的感受了。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3.不打断对方,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对于一个急脾气的人,或者总是按捺不住自己急于表达的人,往往会在对方尚未说完,就条件反射地打断对方。

遇到这样的倾听者,表达的人有可能会非常的不高兴,他们要么就不说了,要么会说:“你能听我说完嘛?”

急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有时是因为脾气急躁,有时是因为为了表现自己,有时是因为“关心则乱”,但不管哪个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打断别人”都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甚至可以提升到“教养”层面。

能够耐心听对方完整地表达清楚,不打断对方,这是不仅是对于他人的尊重,更是自己的修养的体现。

4.有时候,只需要陪伴和聆听

这世上原本也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有些时候对方的诉说,只是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回顾,某段情感的回溯,某个人的回忆。

他们也许是义愤填膺,也许是缓诉衷肠,他们需要的只是需要有个人聆听、陪伴,这种诉说对她们自己而言,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法。

我们只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尽量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就可以了。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倾听时,常见的不良反馈

有时,当我们全神贯注地倾听了对方,也用心地去感受对方所要表达的需求,但我们仍旧会出现一些引起对方不舒服的表达,这会使我们之前的倾听所传递出的真诚大打折扣。

以下的表达,是我们在平时倾听对方之后,常常表达的几种方式:

1.急于给对方意见

“这件事,我想你应该.........”

2.用一些案例作比较

“这人确实讨厌,不过我之前碰到的那个才叫烦人呢,我跟你说说......."

3.过于说教

“你换一个方法,这么做......你肯定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4.指责对方

“这么做根本就是错的啊,你不能怪别人不高兴......"

5.为自己辩解

"我是想去的,可是我们领导......这事真的不能怪我。“

6.纠正对方

“事情的经过并不是那样,我印象中事情是.....”

7.同情对方

“你也太倒霉了吧.....我真是太同情你了...."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上述表达,几乎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沟通中,很多时候正常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或者是倾诉者存有强烈的情绪,那使用上述的表达,很有可能就会妨碍我们体会对方的处境。

这些表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能够共情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很客观的以“智者、长者、过来人”的角度,用“都是为你好”为出发点,提出了“意见、指责、纠正......”,而对方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需要这些,她们需要的是倾听者能理解自己的感受。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倾听中,如何给对方作出反馈

上面我们提到了倾听他人之后,给予反馈时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做出更为恰当的反馈呢?

1.尽量使用疑问句,给予对方反馈

用疑问句的方式来给对方反馈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比如:

“听你说完这些,感觉到你的气愤了,你是不是希望我每天能早点回家?”

“上周我有两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个事情吗?”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疑问句当成质问、责问,我们需要加入刚才倾听过程中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对方的需要和请求。

2.注意语气,不要暗含批评或嘲讽

很多时候,对方是需要鼓足勇气才能讲述自己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他们会非常敏感,如果我们的反馈暗含批评或嘲讽,他们就会勃然大怒。

妻子回到家,跟丈夫讲述今天忙碌的工作,下午两点多才吃上午饭,然后胃一直不舒服。

丈夫却说:早就跟说了,到点就得吃饭,胃难受,那你赖谁?!

随后丈夫给妻子倒了杯热水。

很多亲密关系中,很多矛盾,都是由这种看似无关痛痒的小事发展出来的,一方会说:根本就不体贴我;而另一方却满怀委屈。

在倾听之后,对方会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没有完全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倾诉者一般都会产生反感。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3.有时候对方指责我们就是他的表达方式

在倾听完对方的表达之后,我们运用疑问句来进行反馈,有些时候对方会积极做出补充,而有些时候,反而招致对方的指责。

在这个时候,平心静气,去理解对方的指责背后的意思,因为有时候指责的内容才是他们想表达的,而指责才是他们真正的表达方式。

一个妻子对丈夫说:“你每天总是回家那么晚,天天就知道工作,身体早晚要出问题。”

丈夫说:“好,回头我办个健身卡,运动运动。”

妻子勃然大怒:“你看不见我每天这么忙啊,你要有心思去健身房啊!”

实际上,在妻子的指责中,我们才能明白,妻子实际上是希望丈夫多分担家庭的事务,而她并不擅长将自己的诉求直接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听懂对方指责背后的意思。

4.当自己的反馈被误解,保持耐心、继续倾听

多数的人在认真倾听之后,诉说的一方都会有种轻松的感觉,对于我们的反馈,也会做出进一步地沟通。

但有些时候,彼此的矛盾太深、或者彼此之间没有信任基础,我们的反馈也会被误解。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继续倾听下去,分析诉说者的感受和需要,在对方没有信任我们之前,我们不要做过多的反馈,否则在他们看来,这都是批评、攻击。

如果对方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的时候,我们提出的反馈才能被他们所接受,这一点需要很大的耐心,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但就像卡耐基说的“面对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都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

这也许就是倾听的力量!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说过:

“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任何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心去倾听。”

用全身心地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我们总是在过多的强调自己:

面对孩子,我们滔滔不绝地灌输着我们的理念,甚至想把自己的心给孩子看看,并告诉孩子:我是为你好!

面对伴侣,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自己的需要,不断地发着牢骚,一边力争自己有多么爱对方,一边又抱怨着对方如何不理解自己;

面对客户,我们群情激昂地将公司的优势、产品的特点展示给他们,让他们知道选择我们是最正确的决定。

我们用了太多的力气去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我们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爱、自己的一切.....

当我们想解决一些困扰的时候,想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时候,想通过沟通来改善彼此关系的时候,请记住:“倾听”是你最有力的武器!

放下偏见,用真诚的心,去倾听对方,感受对方,最终所有“僵硬”的关系都会被“软化”!

卡耐基:希望做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做一个会倾听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