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话里的“育儿经”

平江话里的“育儿经”

作者:廖壮林

平江人自古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风良好的大家族,在这方面做得尤其突出。他们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做起,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行为端正,表里如一。即使是因为条件限制,许多读书不多的家长,也能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用最朴素的话语教育子女,成人成材,成家立业。从至今保留下来的一些生动活泼的方言中,就能悟出其中许多深刻的道理。

讨米讨得久,总要碰盅酒。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满怀希望,要持久发力,不要半途而废,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同义。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哪怕是讨米,都不能放弃,总有 一天会有出头之日。

不要在灶背湾里降锄头。说某人冇冲胆,到外面吃不开,只能在家里指手画脚,就像是在灶背湾里降锄头,缩手缩脚,冇本事到大厅中堂堂正正地舞弄。教育孩子做人要大气,不能畏畏缩缩。要有真本事,有足够的闯劲,成就一番事业。

三朝不能夸媳妇,五月不是看禾时。刚娶进来的新媳妇好不好,三两天还看不出来。五月是禾苗才下田不久,有没有好的收成,一时还很难说。教育孩子为人要低调,要实事求是,不要老早就吹牛皮,过高过早地估价自己。同时也告诫孩子判断事物的成败得失,要等到水落石出才能有真正的结果,不能过早地作出错误的评判。

做贼偷瓜起,赌钱摸花起。从小就要养成好习惯,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忽视严格的教育,一切坏习惯都是从小不注意,放松要求而逐步染上的。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义。教育孩子要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不能沾染偷盗、赌博之类的恶习,从小就要筑起坚实的心理防护墙,长大了才不会走上邪门歪道。

预棍大咯眼,篮盘大咯风。预棍是纺纱用的极纤细的竹棍子,篮盘是竹篾编织成的盛器。旧时冬天寒冷,如果墙壁或是门窗上有一个小小的洞,就会灌进很大的风。为防寒御冷,要及早堵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漏风的洞穴。意即小问题会酿成大麻烦,要防患于未然,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同义。教育孩子要懂得及早预防灾害。

走江湖,扶江湖,不走江湖,莫败江湖。意思是人在世上走,要合众,要遵循普世规则。万一做不到时,最低要求也不要去破坏这种长期被人们公认的潜规则。教育孩子行为要合乎世范,要懂得保护别人的隐私,遵从普世的价值标准,尽量莫去败坏规矩规则。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凭着良心,莫去害人,只有这样才能晚上睡得安稳。教育孩子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光明磊落,坚决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这样才能挺直腰杆,问心无愧。

人争气,火争烟。做人要努力向上,力争上游,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要发上等愿,做上等人,要有志气,勤奋努力,不能没有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懒懒散散,一事无成。教育孩子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各个方面都要力争做到最好,不能被人瞧不起。

哇事要对牙齿痕。莫嘴里哇事,鼻子里走风。讲话要发自内心,讲真话,前后一致。不要满嘴跑火车,随口乱说。所谓对牙齿痕,意即说到做到,不空口讲白话。嘴里哇事,鼻子里走风,指前后不一致或自相矛盾。教育孩子为人要实在,讲真话,不花言巧语。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作者系平江一中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