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介的嘴脸

一些中介的嘴脸

大家好,我是不善言辞、木讷的宅老师

一些中介的嘴脸

今天来聊一聊房产中介

房产中介是个很独特的群体。

他们不盖房子,他们不买房子,他们只在买卖之间存活。

房产中介又是个很混乱的群体。

他们不向卖方负责,他们不向买方负责,他们拼尽全力、费尽口舌,只向钱负责。

一些中介的嘴脸

他们像一群无萍野草,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然后留下一地骂名。

为什么会有骂名?

下面是两个中介的真实表演:

一些中介的嘴脸

所谓的回访老客户,更多的是看你有没有油水可榨,如果没有,直接翻脸无情。

一些中介的嘴脸

一些中介的嘴脸

典型的小人嘴脸,求你时、想要赚你钱时,哥长姐短的,言语分外动听。用不到你、赚不到钱的时候,翻脸不认人,恶语相向。

而且这还只是初始询问阶段,更多的中介乱象集中在买房过程中。

主要有: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

这是太原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收到投诉中介最多的一项。可以说,不论大小中介机构,几乎都存在乱收费的现象。

常见的有调研费、茶水费、加急费、核档费等等,几乎每一项流程都要收钱,每一笔钱都是1000元以上甚至更多,如果买方需要贷款,还需要收取一两千甚至数千元的金融服务费,而这些服务,在政府机构办理是完全没有费用的,但是购房者对此基本不了解,很多中介就明目张胆的向买家收取,如果买家有疑问,中介就以中断服务或胡搅蛮缠推诿。

反正就是,能多蒙一个是一个。

一些中介的嘴脸

教唆作假,企图蒙混过关

这主要针对部分限购群体,为了业绩,中介会教其唆材料作假,主要包括假社保、假个税,以及假离婚证等等。

在作假资料之前,中介会收取3000元、5000元、甚至8000元的服务费,并告知买方会尽量为其办理,而其实其造假成本极低,仅仅是PS然后做个假复印件加盖公章。

接着中介会拿好几个过户申请资料一并进行提交,以求鱼目混珠。如果没有被审核发现便可蒙混过关,继续办理,除了佣金还可赚取数千元的服务费;如果被发现则扣除一小部分佣金,告知买方无法办理,也不亏本。

到最后就会发现,辛苦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吃亏的是购房者,之前教唆你、收你服务费的中介,横竖都赚。如果办成还好,办不成,抱歉,钱我还收,责任和我无关。至于后续的什么法律责任,和我无关。

一些中介的嘴脸

一心为钱的中介,自然也给市场带来了许多乱象,以去年为例,有关房产中介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

有广州天河某公寓“二房东”倒闭业主赶客,租户押金、房租打水漂;珠海最大房产中介分销平台“淘房通”被投诉法人代表卷款逃跑;互联网房产中介“明星”爱屋吉屋停止运营;广州市桦阳置业有限公司为某房企开发的项目业主提供代办按揭业务时,被住建部门查处发现存在乱收劳务费的违规行为,公司却去向不明……

可以说,大众对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印象,很大一部分都是中介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房产中介这么乱?

宅老师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归属性。归属性,也就是说,他们到底属于买卖双方中的那一方?

地产公司是盖房的,虽时有负面新闻,但好赖重视自身品牌和口碑(也就是脸面),做事总有个规范、底线。

购房者,真金白银掏钱购房,自然要精挑细选,认真负责。

中介呢?既不生产、建设房子,又不花钱买房子,只起到一个沟通渠道的作用,只为中间差价、也就是钱负责,既然一切为了钱,又没有什么需要负责,就会出现哄骗欺瞒、随意承诺、捞一票就跑等等乱象。

一些中介的嘴脸

是从业门槛低。目前对于房产中介缺少严格的行业标准,可以说几乎没有门槛,随便什么人拉一帮人马就可以搭起一个“草台班子”,只要能带来业绩,就是英雄。这必然造成整个中介从业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也给大众带来了极差的印象感官。

三是违法成本低。中介钻空子,欺瞒卖家和买家,出了问题,很少有人去“较真”,找有关部门举报,即使找到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存在执法和惩戒力度不够,让“坏中介”肆无忌惮的结果。

对于种种中介乱象,政府机构也一再发文、查处处罚,但是面对高额的利润,还是有很多中介顶风作案,坑害大众。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还是要呼吁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对发布虚假房产信息的中介企业和从业人员要重点监管、从严整治。此外,大众在购房过程中,也要谨慎细致,拒绝中介的违法诱惑,更要在出现问题后,积极主动的进行举报,惩治坏中介,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生态。


各位小伙伴,你们在租房、买房过程中,遭遇过哪些让你讨厌、恨的牙痒痒的坏中介,可以写在下方的留言区,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丑恶嘴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