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論高俅一生

關於高俅,《水滸》的第一評書家金聖嘆老先生曾說過一句話評判高俅,他的的意思就是說,沒有高俅便不會有梁山那幫兄弟們的起義,也不會有北宋王朝後來的滅亡。因此就算寫了梁山一百零八人沒有高俅都是不合理的,而寫了高俅就是這有一百零八將也是順理成章的。

老金先生對於高俅的這些評價在我看來其實是有些過譽的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舞臺上的高俅,遠沒有老金先生說的那般重要與風光。

讀《水滸》,論高俅一生

高俅生前做官做到了三府儀同三司(唐宋時的一品文散官),在北宋時代能夠在這個位置的官員,那都是北宋政治文壇裡的風雲人物啊,就比如說文彥博、童貫等,不說奸忠與否,都是《宋史》中多加描述與傳述,或是流芳千古亦或是遺臭萬年。

不知為何只有高俅是被遺忘的那一個,《宋史》提及他不過少言少語的描述,只有在那野史外傳中才能夠提到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的球星的精彩人生,這不得不說是高俅身後的一大敗筆。

對於高俅,其家世籍貫已經無法考證,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高俅他的身份也只是一個書童。當然,這個書童不是那普通的書童,因為他的主人是一個不普通的人,那就是千古名人——蘇軾。

讀《水滸》,論高俅一生

在蘇門的薰陶教誨學習下,高俅也是習得了不少的本事與待人接物,可謂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連球技那也是沒的說,這也為他日後在朝野叱吒風雲,呼風喚雨,夯實了基礎。

高俅發達後,仍不忘蘇家當年的恩情,對此是念念不忘啊每有蘇氏子弟入京,高俅都是熱情接待,不似《水滸》裡說的潑皮與無賴的模樣,也沒有翻臉不認舊人的情況。

讀《水滸》,論高俅一生

作為第一才人的蘇軾喜歡結交各類興趣相似的朋友,同時喜歡吟詩作畫的他,可能還有喜歡把書童送給好友的癖好。當蘇軾認為高俅已經從一個普通的書童成長為一個高級的書童後,就忙活著把他送給好友,希望可以讓高俅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當蘇軾把高俅第一次送人時碰了一鼻子的灰,當然,這個人也不是別人,是他的好友曾布,之所以會碰壁大概是,曾布認為,他和蘇軾雖然私交不錯,但政治立場卻是不同的,曾布可是王安石一方的第一名戰將,而蘇軾是保守派的一員,所以為了不被人說"閒話"當然得撇清關係啦。當然,雖然遇到了一點小挫折,但這點小挫折並沒有使蘇軾放棄人才的輸出。

第二次他成功了,他把他的高級小書童高俅送給了自己的另一個好友王晉卿,當朝駙馬。作為皇親國戚,大家都要走動一下。這一天端王和駙馬見面,端王相中了駙馬手中的篦子刀,沒想到這把梳子成了高俅飛黃騰達的轉折,由於端王喜歡踢球,高俅的球技一流,就這樣,高俅走進了端王的視野,在端王繼位後,他給了高俅很好的賞賜,從此高俅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

讀《水滸》,論高俅一生

當然,作為端王的心腹秘書風光無限,但高俅在走上政治舞臺的道路上可謂是一波三折啊。因為無法擠進文人集團的他,只能在部隊上混取進入仕途的資質,他跟隨劉仲武在平定吐蕃趙懷德叛宋的事變中立下赫赫戰功,從此踏上仕途,在宋徽宗的麾下平步青雲。

高俅的一生坎坷的也順遂,他于靖康元年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因為球技而飛黃騰達的一個小人的一生,也是風光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