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与老师常沟通,联手教出好孩子

一位幼儿园老师讲述了她们园内的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4岁的依依被送进幼儿园的时候,非常懒惰,简直像个“小懒猫”。她什么都不千,就等着我来帮她做。

例如开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拿着勺子开始吃饭了,她却仍旧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我去喂她;穿衣服的时候也是,非得等着我去帮她穿。

不过,我一次都没说过她,而是尽量一切都顺着她,什么都帮她做,让她感觉到我是爱她的,同时我也不会因为她什么都不会做而轻视她。

一段时间之后,依依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这时候,我觉得可以开始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了。我先悄悄地把她领到无人的地方,对她说:“依依,老师觉得你很聪明,会很多本领,比如画画和唱歌,老师想知道你还有别的本领吗?”

依依很得意地说:“我还会讲故事,跳舞呢!”

家长需要与老师常沟通,联手教出好孩子

我于是继续诱导:“还有呢!”

依依想了一下说:“我还会认数字。”

我这才慢慢地对依依说:“呀,依依会这么多本领,真厉害!不过,老师今天要教你更多的本领,你想学吗?”

“当然想了。”依依很高兴地接受了。

于是,接下来,我就用这样诱导的方式逐渐教依依学会了穿衣服、吃饭、叠被子等生活自理的技能。每次依依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后,我都会高兴地夸奖她一番,她自己也因此而兴奋不已。

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依依的父母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依依整天就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是个思想传统的老人,总是宠着依依,什么都不让她干,一见到依依要自己做事,就紧张地跑过来阻止,并且大惊小怪的。

结果,依依就只能成个“两面人”—在幼儿园里什么都自己干,到了家里什么都不干。

这下我又开始担心了,这样下去,依依学会的生活技能怎么能够持久呢?

其实,像依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自己已经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

但由于家庭成员故意的“宠爱”,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不同步。这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虽然孩子上了幼儿园,但主要的教育任务还是在家庭的,家庭内部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幼儿园。

家长需要与老师常沟通,联手教出好孩子

因此,父母一定要保持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做好家、园共育。

和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父母要定期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里的情况,特别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情绪和心理等,千万不要只是简单地问一句“学了什么”就草草了事。

此外,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把孩子的一些习惯、爱好、体质等情况告知老师,以便老师更快地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

当然,老师安排的一些孩子和家庭共同体验的活动和游戏等,父母一定要抽时间参加,这能给孩子支持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爱,从而更加开心地继续在幼儿园的学习。

父母还要关注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并且积极地投稿,认真填写每期的家、园联系手册。

总之,孩子入园之后,家长的教育重担丝毫没有落下,也不应该落下,孩子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紧密配合,双方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成长也就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