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我们望尘莫及吗?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这些

《孩子,你慢慢来》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书第一本。乍一看这个题目,以为作者是要写孩子从不优秀怎样在妈妈教导下优秀的过程,后来发现不是,没有说教,写的是她与两个儿子华安和华飞小时候生活的点滴。

合上书的一刻,具体情节似乎一个也记不住了,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心灵上的感悟。

一 对孩子的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再正常不过,我们总是在孩子犯错后大声的呵斥指责,不把自己的怨气怒气发泄完是不会停止吼叫的。书中写到,和安安一起玩的小朋友到便利超市偷东西,老板只是叫来了监护人,并没有给孩子贴标签,是小偷。安安虽没有参与,但是也一起分享了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巧克力。妈妈耐心的告诉安安,这叫做分赃,即使没有参与也同样要受到惩罚。

我们很多时候当孩子在公众场合犯错误后,总是关心有没有人嘲笑,被多少人知道,自己有多丢面子,却不探究这样做的动机及事后是否认识到了错误,以后还会不会有类似事情发生。还有一次,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的一条一条的,原来是为了测试新买的剪刀是否好用。妈妈也没有去惩罚和指责。

宽容不是纵容,当然宽容的度也很难掌握,但是懂得宽容的妈妈,培养孩子才会更温和。


二 不失去爱心

成人的世界,冷漠越来越多,戒备越来越多,唯有爱心越来越少。倒在地上的老人先想着是不是敲诈?缺了胳膊的乞丐,先想着是不是装的?看见医生就想回扣,看见老师就想到补课,看见商人就想假货,看见官员就想贪污…… 除了对自己的孩子,爱心几乎从不出场。

安安和小伙伴一起玩时,突然大声的呼喊妈妈,原来一只老鼠被一个缸压住,出不来进不去,安安求妈妈救救可怜的小老鼠,中国的妈妈恐怕会一锹下去,老鼠一命呜呼。可是龙应台为了让孩子们不失望,竟用纸包住老鼠身体,强忍着恶心、心跳、心发麻,硬是救出了小老鼠,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花钱买回来的蝈蝈,安安却把它放回了草丛中。

人的怜悯之心是爱心的基础,没有了怜悯之心的人,心便只是一个器官,一个维持个体存活的器官。


三 引导

像所有的二孩家庭一样,在安安四五岁时,弟弟降生。二孩家庭中的老大总是觉着自己的爱被切分,甚至认为父母忽视自己,严重的会做出难以想象的过激行为。一日安安没有玩玩具,而是在房间中沉思,原来他觉着妈妈爱弟弟更多。

妈妈告诉哥哥,弟弟的玩具,穿的衣服都是旧的,哥哥都是新的,哥哥这么大时父母的爱比弟弟还要多,弟弟出生时来的每一位客人都带来两份礼物,一份给安安一份给弟弟,并且先夸赞老大更漂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大人无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能对其性格,甚至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引导才是孩子摆脱患得患失心理的良药。当你准备好了要二孩,请不要忽视大孩。


四 学会放手

安安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自己回家,十分钟的路要走一个多小时,干净的衣服鞋子都脏脏的。后来妈妈跟踪发现,和伙伴们每天跳上矮墙小心翼翼行走,然后路过一扇铁门时逗一逗院里的大狗,树下抬头看看鸟雀,再到废品收购站捡回木条,最后回到家。

妈妈没有夸奖也没有批评,一切新鲜的东西都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昨天,儿子跟我说,你不配做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得符合三条标准,第一大方,第二温柔,第三微笑。我心想,你也不符合我儿子标准,我儿子得上进,得自觉,得努力。

所有的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所有的好妈妈也都是别人家的,但是母子一场的缘份是任何吵闹都拆不散的,母子的点滴更是独一无二的。环境,背景,学历,眼界,太多的因素制约我们成不了龙应台那样的母亲,但在别人的故事里对于错的东西有所醒悟,也是极好的。

教育的路,我们每个妈妈都还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