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文/章世森 陳守鳳 唐傑

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蘭州軍區大院裡,人們常能在閒暇時看到這樣一位老者,他身著灰布便裝,頭戴編織草帽,有時看幹部們下象棋,有時與戰士們拉家常,還經常同大夥兒開開玩笑。大家或許不曾想到,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竟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開國中將——原蘭州軍區首任司令員張達志。在他80歲壽辰時,親友們送來一副對聯:“一身正氣為人,兩袖清風處世”,因其清正廉明與能征善戰在西北大地廣為流傳,他還獲得一個“布衣將軍”的雅號,這或許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註腳。

烽火陝甘寧,縱橫陝北投身革命鬥爭

20世紀初的中國大地上,列強肆意踐踏,軍閥連年混戰,到處呈現一派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偏居西北一隅的陝甘大地也未倖免於難。1911年4月14日,張達志(原名錦瑞,乳名德宏)出生於陝西省葭縣(今佳縣)店鎮南土瓜村。這是個只有10多戶農家的小山村,坐落在黃土高坡一條偏僻、狹長的深山溝裡,物質生活條件十分貧瘠。

小達志自幼十分聰穎,熟讀《四書》《五經》《三字經》等課本,對《兒女英雄傳》《薛丁山徵西》等故事爛熟於心,從小就在心裡埋下了英雄豪傑的種子。13歲那年,他考入店鎮高小求學,在一些進步教員的影響下,思想受到了強烈衝擊,萌發了救國救民的願望。此時,大革命的洪流奔湧而來,張達志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和反對當地軍閥的鬥爭。隨後,他考入綏德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共青團的組織委員。

大革命失敗後,陝北革命形勢急轉直下,綏德師範學校被當局勒令查封。張達志奉命回到家鄉,以小學教員身份為掩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29年2月,他轉為中共黨員,任葭縣特區區委組織委員。翌年初,他被派往神木國民黨高志清部當兵,秘密從事兵運工作。至1931年底從國民黨軍隊回來後,他被任命為中共葭縣特區區委書記,此時已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找到了一條革命發展的正確道路。

其時,陝北的白色恐怖十分嚴重,中共秘密組織接連遭到破壞,許多共產黨員相繼被逮捕,陝北特委決定將機關秘密轉移,最後選定店鎮南土瓜村,辦公地點就設在張達志的書房內,由其負責聯絡接頭任務。每次開會時,他都安排父母在門外放哨,對組織上存放在家裡的文件和經費等,張父格外小心、妥善保存,特委在此活動的4個月內從未發生任何意外。

1932年冬,特委派張達志到神(木)府(谷)地區整頓黨團組織。張達志首先來到神木賈家溝,召開黨團積極分子會議,補選黨團支部書記,制定生活和學習制度,接著在其他村子相繼進行推廣,並據此建立了黨團區委,進一步健全領導核心。通過整頓,神府地區黨團組織很快活躍起來,貧農會、互救會、兒童團等群眾組織紛紛建立,革命火焰炙烈燃燒起來。

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1938年,張達志(右)任120師警備第6團政委時和團長孫超群合影。

返回特委後,張達志被任命為中共葭縣縣委書記。1933年5月,陝北特委在葭縣高起家窪召開第四次擴大會議,決定將陝北地區的革命活動由秘密轉為公開,全面發動陝北游擊戰爭。張達志被選為中共陝北特委委員,負責農運工作。接著,他協助組建了陝北遊擊第4支隊,並參與指揮了襲擊木頭峪民團的戰鬥。

革命武裝的日益壯大,引起了國民黨軍的恐慌。1933年8月,國民黨井嶽秀部1萬多人向陝北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圍剿”。陝北游擊隊集中兵力迎擊敵軍,僅用10天時間,就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瘋狂進攻。期間,張達志積極組織地方游擊隊,有效配合了主力部隊的作戰行動。

翌年10月,國民黨又調集重兵,對陝北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圍剿”。為適應新的鬥爭形勢,中共陝北特委決定組建紅軍第27軍第84師,張達志任師政治委員。甫一上任,他就和師長楊琪一道,指揮部隊積極做好戰鬥準備。部隊先戰南溝岔,又戰閻王砭,再戰賀家灣,取得了三戰三捷的驕人戰績,紅軍上下士氣大振,信心倍增。

1935年9月,紅25軍從鄂豫皖轉戰來到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後,合編為紅15軍團,下轄第75、第78、第81師,張達志被任命為第81師政治委員。這年夏天,蔣介石糾集10萬兵力,向陝北蘇區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三次“圍剿”。紅15軍團決定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集中兵力打擊敵人有生力量。

根據作戰部署,張達志和師長賀晉年率第81師直插洛川河一帶,命令第243團和游擊隊包圍甘泉縣城,第241團在甘泉城西吳家溝一帶待機打援。不久,國民黨軍第110師從延安出發,前往甘泉增援。途經勞山地區進入我埋伏圈後,賀晉年、張達志果斷命令部隊發起突襲。戰鬥中,張達志組織政工人員,進行火線宣傳鼓動,廣大指戰員充分發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奮不顧身地衝鋒陷陣。經過3個小時激戰,紅軍部隊完成了對敵軍的合圍,戰至黃昏,全殲敵第110師兩個團和直屬部隊。此役成為紅15軍團組建後的第一個大勝仗,首創一次殲敵1個師的紀錄,極大地提振了陝北蘇區軍民的士氣。

勞山大捷後,張達志調任第78師政治委員。很快,他又率部參加了榆林橋戰鬥。西安事變爆發後,陝北地方部隊改編組建為陝北獨立第1師,張達志任該師政治委員。當時,西北地區匪患猖獗,嚴重危害蘇區的安全。張達志和師長白志文率獨立第1師趕赴甘泉、富縣等地,採取分片駐剿與集中圍殲相結合的辦法,開展了深入的剿匪戰鬥。在半年時間內,消滅土匪800餘人,還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較好地鞏固了陝北蘇區。

轉戰大青山,熱血男兒奔赴抗日前線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達志積極要求到雁北前線參加作戰。不久,經毛澤東批准,中央軍委任命他為八路軍120師警備第6團政治委員。臨行前,毛澤東在鳳凰山麓窯洞中接見了他,勉勵他到抗日前線殺敵立功,叮囑他要講究戰術,學會打游擊戰。談話中,毛澤東還拿出一張麻紙,親筆寫下委任狀。此後,張達志帶領10餘名幹部東渡黃河,奔赴雁北抗日前線。

1938年2月下旬,日偽糾集1萬餘人圍攻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妄圖將八路軍部隊擠過黃河,並威脅陝甘寧邊區。3月,日軍第26師團2000餘人先侵佔保德,又炮擊神府,再強渡黃河,妄圖入侵陝北根據地。張達志指揮部隊沉著應戰,待日軍渡河一半時突然下令猛烈開火,並以機動兵力襲擊日軍側背,一舉斃傷日偽軍140餘人。之後,張達志和團長孫超群指揮警備第6團,與友鄰部隊密切配合,在馬欄堡一帶設伏,對意欲侵佔神池、寧武的日偽軍發起了突然襲擊,打得日偽軍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接著,部隊在敵後開展一系列破襲戰,相繼收復寧武、神池、五寨、岢嵐、保德、河曲、偏關等7座縣城,鞏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此後,張達志又率部2次奔襲雁北,2次攻打廠漢營,並夜襲沙壩車站,成功掩護了友鄰部隊向大青山轉移。

大青山遠看是座山,近看如平川,東西長達1000餘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像一條臥龍橫亙在內蒙古西部高原上。它北靠蒙古,南臨晉西,東面和晉察冀接壤,西面與陝甘寧為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黨中央和毛澤東對這一地區十分重視,曾給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嚮應發電指出:“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山脈建立遊擊根據地,至關重要。”根據這一重要指示,八路軍決定組建大青山騎兵支隊。

1940年5月,張達志調任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主任。他積極協助支隊司令員姚喆破襲日軍交通,襲擊日偽據點,開展反“清剿”鬥爭,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相繼在各區縣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數百人的游擊隊,使大青山地區和晉西北聯接起來,形成了遼闊的晉綏抗日根據地,有效保證了陝甘寧邊區的安全。

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張達志

從1941年起,日偽軍對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發動了規模龐大、手段殘忍的“掃蕩”。姚喆、張達志率領騎兵部隊晝伏夜出,採取避實擊虛的辦法,同日偽軍打圈子,伺機打擊、消滅、分散日偽軍。6月的一天,張達志帶領支隊機關和直屬分隊在小塔寺幫群眾收割莜麥,突然發現一股日軍正朝這個方向撲來。他當即命令特務連佔據有利地形正面阻敵,令第2團3連迂迴敵後。戰鬥打響後,日軍受到前後夾擊,慌忙潰逃。張達志指揮部隊乘勝追擊,斃俘日軍20餘名。7月1日,張達志帶領支隊機關和直屬分隊進駐陶林縣喬麥皮溝。由於當天是黨的生日,部隊買了些豬肉會餐。大家剛開始吃飯,就接到偵察員報告:偽軍一個大隊正向喬麥皮溝撲來。張達志命令大家放下飯碗,拿起武器,準備迎敵。他先令一個小分隊前出搶佔偽軍重機槍陣地,隨後分路出擊。斃傷敵數十人後,他帶領部隊成功轉移到另一個村子,準備繼續就餐。可大家剛剛坐定,又有一股日軍乘車撲來。張達志帶領大家一手拿著大餅,一手拿起武器,急忙奔向附近佔據有利地形,準備迎敵。戰鬥一觸即發,突然狂風大作,大雨夾著冰雹傾盆而下。日軍見狀,只得灰溜溜地乘車逃走。指戰員們打趣道:“這是老天爺幫我們挫敗了敵人!”

1942年10月,張達志改任塞北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此時,日軍糾集2個機械化旅團、3萬多兵力,對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而此時我在大青山的兵力不足2000人。上級決定將主力轉移到綏南、雁北一線保存實力。張達志負責帶領騎兵第3團在綏中地區和日偽軍兜圈子、打游擊。這段時間,他帶領部隊露宿山溝,渴了喝涼水,餓了吃野菜,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在保護群眾利益的同時,也保存和發展了部隊實力,大青山的崇山峻嶺中響起了游擊戰士愉快的歌聲:“大青山上鬱蔥蔥,大青山上出英雄;大青山上是要塞,日軍侵佔是戰場;游擊戰士出奇兵,‘鐵壁合圍’一場空。”

抗日戰爭後期,毛澤東發出了“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指示,晉綏軍區決定發起春夏攻勢作戰。張達志協助姚喆指揮塞北軍分區部隊圍攻王莊窩據點,同時以部分兵力向南丈子據點圍擠,取得了顯著成效。1945年8月中旬,姚喆、張達志指揮部隊向大青山日偽軍發起全面反攻,並乘勝追擊,殲滅拒降之敵,先後攻佔了武川、陶林縣城和旗下營、白塔等車站。

奪佔風閣梁,劍指太原掃清北線阻敵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以“受降”為名,調集重兵大肆搶佔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妄圖侵吞勝利果實。此時,張達志已調任綏蒙軍區政治委員。根據中央“針鋒相對、寸土不讓”的方針,綏蒙軍區部隊在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統一指揮下參加了綏遠戰役。張達志率領騎兵旅配合主力部隊先後攻佔涼城、陶林、兵州亥、察素齊、沙爾沁等地,配合兄弟部隊殲滅國民黨軍5個騎兵團,受到中央軍委通令嘉獎。

1948年3月至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起瞭解放山西的最後三大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廣大將士以“小米加步槍”對陣敵人的“飛機加大炮”,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浴血奮戰、誓死抗爭,推翻了閻錫山對山西長達38年的軍閥統治。這一時期,張達志先後任陝甘寧晉綏5省遊擊司令員、陝甘寧邊區綏德分區司令員、警備第2旅旅長、陝北軍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晉中和太原等重大戰役。張達志在歷次作戰中表現出來的卓越軍事指揮才能和豐富政治工作經驗,給一線指戰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原位於晉中平原北部,南為平川,北為丘陵,西瀕汾河,東依罕山,城牆高大,易守難攻。距城北20多公里處的風閣梁,是一個精心設置的堅固防禦陣地,東西兩面都是高山,兩山之間的隘口即為敵人的設防陣地,號稱太原的北大門。1948年10月,太原戰役打響前,總前委令張達志率警備第2旅攻克風閣梁、牛駝寨等重要據點,為解放太原創造條件。

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1949年,張達志和夫人嚴波在甘肅省臨洮縣。

張達志帶領部隊到達前線後,立即對地形和敵情作了全面偵察,爾後認真展開沙盤作業,充分發揚軍事民主,研究戰鬥方案,最終決定以4團為進攻主力,6團擔任預備隊。當時,我軍缺少重型火炮,無法火力摧毀敵人碉堡,張達志便令部隊採取坑道戰術,先挖交通壕至敵前沿,再挖對抗坑道至敵碉堡前。各連採用三組一隊戰術實施突擊,在火力組掩護下,爆破組將炸藥包送至碉堡,待爆炸後突擊組迅速衝擊。經過7個晝夜激烈戰鬥,終於消滅了敵軍1個加強營,佔領了風閣梁的全部防禦工事,從而為主力部隊掃清了太原北線一大障礙。

緊接著,總前委又將強攻牛駝寨的任務交給了警備第2旅。牛駝寨是太原東山制高點,可以俯視太原全城和四周全貌,與小窯頭、淖馬、山頭並稱為太原4大要寨,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當時,防守牛駝寨的敵兵力約有1個團,另有2個炮碉主陣地由閻錫山的第10總隊把守,敵人戰鬥力十分強悍。

張達志在摸清敵情後,決定將主攻任務交給第4團,同時以第6團為第二梯隊。總攻發起後,我軍發起勇猛衝擊,而國民黨守軍則依仗空炮火力優勢連續反撲,戰鬥打得異常激烈。牛駝寨久攻不克,我軍付出了很大代價。戰鬥間隙,張達志發動大家獻計獻策,不久就有人提出了一個正面強攻加側翼突襲相結合的戰法。張達志果斷採納了這一提議,並從第6團2營挑選1個班,由一名善於攀爬的排長帶隊,從牛駝寨側面攀援而上發起突襲,出其不意地打亂了敵人的防守部署。爾後,第4團從正面發動攻擊,乘機一舉突破敵人防線,打開了太原的東大門,為太原戰役的最後決戰創造了條件。

經過此役,警備第2旅成了一支能攻能守、攻防兼備的英雄部隊,賀龍特意表揚道:“張達志帶領的2個團,協同其他部隊把敵人1個師消滅了。兵還是原來的兵,幹部還是原來的幹部,只調去了一個張達志,經過軍事和政治整訓,進步比較快,戰鬥力顯然提高了。”

攻堅沈家嶺,集中兵力砸開“蘭州鎖鑰”

1949年夏秋之際,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西北國民黨軍大部被殲,僅剩馬步芳部約5萬人據守蘭州,企圖依託黃河天塹和經營多年的永備工事作困獸之鬥。馬步芳是長期盤踞西北的大軍閥、“土皇帝”,為了固守蘭州,他調集最精銳的部隊第82軍190師鎮守沈家嶺、狗娃山一線,準備與我決一死戰,並且叫囂:“沈家嶺是蘭州大門上的一把鎖,有沈家嶺在,就有蘭州在。”

沈家嶺位於蘭州西南6公里處,西接狗娃山,東臨皋蘭山,與馬家山、營盤嶺一起並稱為“馬家軍”固守蘭州的三大主防陣地,被敵人稱為固若金湯的“蘭州鎖鑰”,戰略地位十分險要。敵人孤注一擲,將全部身家壓在上面,除以精銳部隊第82軍190師駐守外,還以主力第129軍357師防守七里河、小西湖沿黃河通往西關的狹長公路,另派第129軍一部駐守華林山,控制通往蘭州西關的唯一通道。

早在太原前線時,張達志就接到調任第4軍軍長的命令,而砸開“蘭州鎖鑰”的任務正交給了第4軍。此時,他正風塵僕僕地趕赴蘭州。漫長的西蘭公路上,支前民工隊和後勤運輸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道路兩旁張貼的標語十分醒目:“追,追,追,猛追馬匪不歇氣,直搗蘭州!”賀龍司令員的那句話更是令他一路倍感振奮:“你來得正是時候,剛好趕上打西北戰場上最後一場惡仗,再晚一點,這臺戲就沒有你的份了。”

當張達志趕到前線指揮所時,已是深夜時分。當日,第4軍已對沈家嶺發起了一場試攻,但攻了整整一天,不僅沒有拿下陣地,部隊還遭受了很大傷亡。張達志不顧旅途疲憊,立即參加了正在召開的第4軍黨委會,同大家一起分析研究部隊攻擊受挫的原因。聽完大家的發言後,張達志敏銳地意識到輕敵思想是作戰受挫的主要原因。為此,他給大家分析了戰爭形勢,指出“任何鬆懈戰鬥意志和輕敵思想都是錯誤的”,並傳達了賀龍同志的指示,要求大家克服輕敵思想,做好打硬仗、啃硬骨頭的準備。會後,他帶領大家反覆偵察地形,仔細研究戰術,調整了兵力部署,改由第31團擔任主攻。

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1956年3月,陳毅在蘭州軍區與張達志(前排右二)等人合影。

8月25日拂曉,隨著3顆紅色信號彈升上天空,總攻正式打響。第31團在第32團、第33團的密切配合下,勝利攻下第1、第2道塹壕,並乘勢向核心工事逼近。馬步芳得知外圍陣地失守後,氣急敗壞地命令後備部隊整團整營地進行反撲。一時間,大群馬匪光著膀子、提著馬刀,氣勢洶洶地撲騰過來。我指戰員們抱著“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戰鬥到底”的決心,與敵展開殊死搏鬥,戰鬥很快陷入膠著狀態。

張達志見勢當機立斷,令第30團緊急增援。我各部兵力攥指成拳,擊退了敵人的一次次瘋狂反撲,戰鬥越打越激烈。戰至17時許,馬家軍被殲過半,銳氣大減,後繼乏力。張達志乘勢命令部隊發起最後衝鋒。戰士們端起步槍、衝鋒槍發起反擊,敵人紛紛潰敗。戰至18時,第4軍成功拿下沈家嶺。與此同時,第6軍攻下了營盤嶺,第65軍攻下了馬家山。馬步芳賴以依靠的三大主陣地悉數失守,最後倉惶逃回西寧。次日,第3軍部隊越過黃河,佔領北岸的制高點——白塔山。這座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蘭州古城終於回到人民手中。

蘭州戰役結束後,第1野戰軍、西北軍區和第2兵團授予第31團“勇猛頑強英雄團”的光榮稱號。第1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在蘭州城內“三愛堂”接見了張達志,他拍著張達志的肩膀說:“你一來4軍就打勝仗,好啊!我彭德懷向你祝賀!”數年後,當張達志重新踏上西北大地時,曾無限深情地感慨道:“蘭州戰役是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仗,打了勝仗,彭老總顯得格外高興。我才有幸得到他的讚譽。”

領率大西北,“布衣將軍”帶出英雄部隊

新中國成立後,張達志繼續擔任第4軍軍長。從1949年底至1950年,他率部先後在河西走廊、臨洮、臨夏地區執行肅清殘餘土匪、保衛勝利果實的任務,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穩定了社會秩序,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952年8月,張達志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公安部部長、西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翌年1月,赴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深造。1955年4月,重返西北任蘭州軍區司令員,之後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之後,他指揮部隊勝利完成了藏區平叛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等任務。

在主持蘭州軍區工作期間,張達志十分重視抓好部隊軍事訓練,反覆強調:“技術是硬功夫,什麼時候都要練,蓋叫天的武功就是練出來的”,要求指戰員們苦練殺敵本領,精通戰術技術,做到思想紅、作風硬、技術精、戰術活、成績好。1964年,全軍掀起大規模群眾性練兵運動,他要求部隊認真貫徹郭興福教學法,既注重學習推廣,又加強改進提高,有效提高了部隊的訓練質量。他還區分步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兵種,組織部隊舉行學習郭興福教學法比武大會,檢閱了成績,交流了經驗,表彰了先進,把全區部隊的訓練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1957年,周恩來到蘭州視察,張達志前往機場迎接。

在工作中,張達志講求實效,注重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他不僅要求身邊工作人員這樣做,自己更是帶頭這樣做。為了全面搞清楚部隊建設情況,他不顧辛勞地到一線搞調研,足跡遍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4省區。每次到連隊,他不是先聽彙報,而是先下廚房、看豬圈、查馬廄,與官兵拉家常、摸實情。在西北地區,軍馬是非常重要的資源。為了提高部隊的軍馬管理和訓練質量,張達志經常深入騎兵部隊,向官兵們傳授軍馬的飼養管理經驗。

作為一名出生貧寒的農家子弟,張達志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工作和生活作風。無論走到哪裡,小米酸菜始終是他最常吃的食物,布衣草鞋始終是他最常穿的衣物,為此西北軍民親切地送給他一個“布衣將軍”的雅號。由於經常穿著粗布衣服,加之身材消瘦,他曾被哨兵當成老百姓,鬧出過不少笑話,但他毫不介意,始終保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姿態,與官兵融為一體,深受廣大官兵的敬仰和愛戴。

他一生清正廉潔,不謀私利。早在擔任葭縣特區區委書記時,對組織上存放在自己家中的經費,他和家人從不貪佔一分一毫。戰爭年代,他多次奉命執行籌款任務,所有的錢款都一分不少地交給了上級組織。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時,按規定可以配一名炊事員,但他先後用自己的工資僱請炊事員長達10年。在軍區的一次黨代會上,會務人員違規給參會代表加了一份狗肉,他知悉後,特地給會議補交了170元。

“文革”期間,張達志被錯誤地扣上“彭(德懷)、高(崗)、習(仲勳)分子”和“賀龍分子”等莫須有的帽子,受到不公正對待。但他始終抱著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忍辱負重地堅持工作,為保持部隊穩定、維護地方安全作出了貢獻。

1949年還是旅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毛澤東為他親筆寫下委任狀

◆1980年,張達志(右一)前往大青山地區慰問。

1982年9月,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張達志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儘管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但他始終不忘黨和人民的重託,不辭辛勞地深入地方搞調研,並親自接待和處理了大量群眾來信、來訪。1983年夏,72歲的張達志回到家鄉陝北農村,利用40天時間,翻山越嶺,走溝串鄉,把黨中央的關懷帶給父老鄉親,瞭解群眾疾苦。回到北京後,他親筆給鄧小平同志寫了題為《陝北農村的一些情況》的專題報告。4年後,張達志再次到陝北調研。回京後,他又一次給中央寫報告,反映陝北老區化肥嚴重缺乏、水利設施失修、農民負擔過重等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建議。報告經中央領導批轉後,相關建議得到採納,對加強陝北農村的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

張達志任蘭州軍區首任司令員長達15年,後任軍委炮兵司令員、炮兵黨委第一書記8年,為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時,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88年7月,中央軍委授予其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1月15日,張達志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英雄、壯麗的一生,享年81歲。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