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做事不闭环?难怪老板不信任你!“这是很多职场老人给新人敲的一个警钟。我曾经认为工作闭环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不就是一件事做完及时给别人反馈情况嘛,我认为自己现在就做得很出色啊,没啥难度可言。然而最近在帮助朋友处理了一次工作上的难题后 ,我发现在工作中做到闭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朋友是他们公司销售部的销售专员,面对的难题是和他们合作的公司总是不按时发货,导致客户抱怨朋友不守信用,甚至因为发货不及时还丢了一个大客户。

当我们坐下来聊天谈到这个事情时我还挺纳闷的,这个问题不就是没有做到基本的沟通反馈嘛。深入了解后,还真是。朋友说,他从来没有让对方公司的同事明确给自己反馈过具体的发货信息。

于是,我便给朋友出了个一个主意,以后一定要让对方的业务员明确回复文字做反馈。我本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朋友又来跟我诉苦,说我的方法不起作用,虽然对方文字回复确认了,依然不按时发货。

这时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工作中要想实现闭环不仅仅是你做到及时反馈就能解决的,因为同事即使马上答应了你的要求,他也不一定会去执行,或者即使想去执行也不一定有执行的能力。

我们可以把闭环的本质理解成一种确定性:自己交代给同事或者同事交代给自己的事,肯定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那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确定的结果呢?实际上做到三点就可以了:1、反馈上主动;2、能力上匹配;3、结果上负责。

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一:反馈上主动

做到工作有效闭环的第一步就要对工作中的过程和结果两大方向及时反馈

1、对过程的反馈要主动

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任务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才能完成。这时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就要主动给予反馈,做到让领导或别人知道工作的进展情况。一方面是让他们知道你的工作体量有多大,另一方面防止拖到最后才反馈没有时间做调整。要明白等着领导追问和主动汇报虽然事情结果一样,但带来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不仅会增大你的沟通信息量,而且效果更差。

我到现在还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有位领导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一件事情已经到了需要我追着你问工作进度的地步,那说明我已经不满意了。

参考平时的工作场景,我们可以采用周期性、阶段性、临时性三种不同的反馈方式。

① 周期性反馈

周期性反馈主要适用于工作内容周期较长的情况,通常我们选择可以采用日报、周报、月报或例会等反馈方式向上级反馈工作进展。

② 阶段性反馈

阶段性反馈主要适用于有明确节点的工作,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等正式的反馈方式。

③ 临时性反馈

与周期性和阶段性反馈想比较,我们平时工作中用的最多的反馈方式是临时性反馈。这种反馈随时都可能发生,反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像周期性和阶段性反馈的正式形式,也有通过消息、电话一两句话就搞定的。

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2、对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① 接受别人信息时的及时反馈

当收到别人的信息或者邮件时要及时回复对方,回复信息不仅证明你收到了信息,还让对方能了解到你对信息的接收情况。

② 对事项完成情况的及时反馈

做完一件工作任务,需要及时主动地将完成情况发送给你的领导或者同事,还要确保对方接受到了你的信息。如果你默默完成不做声,等着对方询问完成情况的话,哪怕这件事情完成得再完美,在对方看来也会存在瑕疵。

无论事情大小,都要有高质量的反馈闭环,这样会避免陷入我们在工作中陷入死胡同,也可以避免工作进度停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工作中的闭环思维,那就是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吧。

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二、能力上匹配

及时主动的反馈能够快速的更新信息,确定事件发展的走向和当前进度,属于初级的“沟通闭环”。但是我们要越过“沟通闭环”建立更高级的闭环思维,就要确保自己的能力与承诺是匹配的。

在能力匹配上很多人会陷入两个导致工作无法实现闭环的陷阱:盲目给他人承诺;工作过于自我中心化,总想着躲避各种挑战。

1、盲目承诺导致信任缺失

在职场上不要盲目承诺,不然当你未能给到确定结果时别人的失望就会变大大,日积月累慢慢的也就失去他人的信任。

我曾经带过一个下属,他就属于那种盲目自信,盲目的给别人承诺的人。

一开始因为他对我安排的所有任务都是很积极的承接下来,甚至在接任务时还会自己提高要求,给我的感觉非常好,

比如,我安排他写一份招聘计划,说时间不紧张过几天给我就可以了,而他给我的回复往往是“这个简单,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可以加加班最多两天就给你”。

但带了他一个月后,我对他的态度就由期望就变成失望了:这个下属不仅好多工作都不能按时完成,更加谈不上达到预期的。

比如,自己承诺两天就可以写完发给我的招聘计划,我追了一周才勉强拿到一个初版,然后我自己再改一遍才勉强能用。

其实他的个人能力并不差,但这样让人大跌眼镜的糟糕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

因为所有的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还都是挑战性特别高的任务,他盲目自信,又盲目承诺的接下被人安排的工作,结果只能丢三落四,工作质量不尽人意。

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2、以自我为中心躲避各种挑战,没有责任心

职场上这类“聪明人”还是挺常见的。一个比较难的工作任务下来,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如何去解决这个难题,而是能躲则躲。就算任务最后分配到自己头上了,也会找各种借口推脱给其他人。久而久之这种人就会给同事留下:“这人不行”的结论。

其实逃避问题的核心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甚至是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做不到,认为最终也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不如干脆不做了。而且总是躲着有挑战的事,你就会与别人为你创造的提升能力的机会失之交臂,然后就长期停滞在一个低水平上。一个经验用十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一旦给别人承诺了就要做到“能力闭环”。

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三、结果上负责

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以结果为导向,以实现结果为最终目标。如果你的“沟通闭环”和“能力闭环”都完全实现了,但你采用不负责的态度对结果,那么以上两种基础的闭环也就没有意义可言了。

做过管理咨询的人应该知道,管理咨询项目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输出大量的成果,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都是好几个专员各自负责一个部分然后同时进行,最后由统一的负责人合并为一份完整可行的报告。所以对大家协同配合能力的考验是相当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你就会就充分感受到由于态度的问题导致的一些差异化结果。

在最后合并方案时你就会发现会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①有人交上来的报告,观点平淡、排版和基础的模板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类员工他们想的是报告质量再低都是项目经理面对客户的质疑,不需要自己出面去跟客户汇报,因此对结果只是抱着做完的态度。虽然任务闭环了但只是做完而已,汇总的人还必须再花大量的时间做调整,甚至有时要全部推翻重做一遍。

②有人交上来的报告,内容和排版满足基本要求。这类人会抱着对自己的结果负责的态度尽力去做好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所以他们的闭环质量离交付方案的预期差别不是很大,汇总的人只需要粘贴复制到报告的对应模板框架中即可以达到目的。

③有人交上来的报告,不仅符合了基本要求,而且还增加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类人不仅考虑做好自己的部分,而且会努力去提升整个团队工作内容的质量。这种对结果尽善尽美的态度,往往会让他们的工作质量超出别人的预期,同时让看报告的人对其它部分也有启发。

这就是对结果的的态度不同、责任感不同,导致的不同闭环质量。因此,为了工作闭环的质量,更为了你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让自己敢于直面结果,做到“结果闭环”。

掌握工作闭环的三个层次,你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环环相扣“

总体来说,工作闭环的本质是要保证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它总结为三个层次:

① 主动向领导和同事反馈工作的过程,并且及时反馈工作结果,形成良好的“沟通闭环”

② 能力与承诺匹配,主动承担责任不盲目承诺,打造扎实的“能力闭环:。

③ 抱着对结果负责的态度,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实现终极的“结果闭环”

这三种层次的闭环要求不是同时并行的,需要我们层级递进。因为你只有不断地主动反馈,才会让能力更好地匹配承诺,最后才能达到结果,正真形成属于自己的工闭环思维。做到“环环相扣”时,你离他人眼中的“靠谱”也就不远了。

我是@职说笔记,聚焦求职面试、职场关系、劳资纠纷,我将用不同的职场思维,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关注我。我们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