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津、鄭州,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人民公園,這是為什麼?

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賦予“人民”以廣大勞動人民的真實性含義。“人民”一詞不再單純的指代“人類”、“百姓”,而是有權力、有主見、可以參與政務的新主體。一切被賦予“人民”前綴的事物都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

1949 年新中國成立後,各城市都積極地投入到了恢復城市公園綠地的工作中。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遊覽、休憩的場所,各地人民政府將私家園林、寺廟園林等從前相對封閉的園子經過修整向人民群眾開放,並通過挖湖堆山、植樹造林等工作改建或興建了大批城市公園,1982 年底的資料統計,全國城市有 1/10 的公園是用人民公園命名的。由此也可體會到我國城市公園的性質所發生的根本改變。既然賦予了“人民”二字,便代表這些公園的性質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公園,為人民群眾所有;而命名為“人民公園”則充分體現了新中國“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核心思想路線,具有巨大的標誌性意義和普遍號召力;標誌著人民群眾的地位和權力。

多數城市的人民公園是該城市的第一個城市綜合性公園或是面積最大的公園,如包頭人民公園、南昌人民公園等;地理位置也多處於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如成都人民公園、鄭州人民公園等;由此可見,人民公園在各城市公園系統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上海、天津、鄭州,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人民公園,這是為什麼?

(1)新建人民公園:南寧人民公園、鄭州人民公園、西寧人民公園、內江人民公園、淄博人民公園。

(2)改建為人民公園: 在改建為人民公園的個案中,最多的則是由舊有公園改建而成,如成都人民公園,曾是為了給旗民提供開業謀生的場所而闢建的公園,用半年時間栽花植樹,修建迎禧樓、觀稼樓、松韻樓、藤花榭、湖心亭等,面積 50 餘畝,俗稱少城公園。太原人民公園則是明代遺留下來的海子邊“文瀛公園”。烏魯木齊人民公園原是一片自然林地,北端有一小湖,俗稱“海子”,又名“關湖”,在清代光緒年間就建有湖心亭、龍王廟,並因湖水清澈如鏡,改名“鑑湖”,公園遂稱“鑑湖公園”。廣州人民公園則是孫中山先生在民國 6 年(1917)倡議將其改建為公園,翌年建成開放,定名為第一公園。

在改建的人民公園案例中較為特殊的有天津人民公園,其前身是津門富豪、大鹽商李春城的“榮園”,俗稱“李善人花園”,約建於清同治初期的 1863 年,是一處由私家園林改建而成的人民公園。而上海人民公園是由原帝國主義租界跑馬廳的北部改建而成。海口人民公園和南昌人民公園都是在建國初期新建的公園,而最初的命名並不是“人民公園”,而是後來擴建時更名為人民公園。包頭人民公園則是由包頭市第一個苗圃改建而成。

上海、天津、鄭州,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人民公園,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民公園?

時代的產物,政策影響

從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路走來,人民群眾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從未受到過重視。然而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體,人民有權利享有屬於人民自己的公園,並且作為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還可以按照人民自己的意願修建公園。如鄭州人民公園、海口人民公園、內江人民公園、西寧人民公園都是人民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起來的。


上海、天津、鄭州,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人民公園,這是為什麼?

文化傳承與精神寄託:成為每個城市的地標

在舊社會中,園林是私有的,可以提供給人民群眾開展娛樂、文體、集會等活動的場所少之又少。但人民公園的出現,使得在經濟薄弱、社會動盪、生活條件較為困苦的建國初期,人民群眾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公共活動空間,且逐漸成為當時人民群眾放鬆身心的精神寄託。 人民公園將其所在城市的歷史、文化、休閒等要素融入到公園中,是城市發展的縮影,展現了各城市獨有的魅力,具有弘揚與傳承文化的意義,成為了各城市公園系統中的標誌物,展示出一個地域極富特色的文化傳統。

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許曾經的人民公園不再是城市的地標,但是仍然是人民休閒健身的場所,是城市發展的縮影。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週週,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