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1603,华商受害自此始

公元1603年10月(大明万历三十一年),今天菲律宾吕宋岛的马尼拉城发生剧烈国际冲突。据说岛上华商暴乱,被西班牙殖民当局联合当地日本人和本地土著血腥镇压,大约两三万华人华商惨遭屠杀,包括妇孺也不能幸免,此难以后,当地华人几乎被杀绝。

马尼拉,1603,华商受害自此始

可以说,这是当时世界上东西半球最强的帝国在贸易前线发生的最严重的“冲突事件”。

那么到底两国有什么仇什么恨,导致在当时全球贸易最活跃的城市发生一场种族大屠杀级别的冲突呢?

其实,在大约四十年前的十六世纪60年代,种子已经埋下。

“季风帝国”西班牙大约在1565年左右,找到了太平洋季风洋流,开辟了一条跨太平洋的航海路线:从马尼拉到今天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这条航路,打通了东南亚物资到美洲殖民地银矿的交换通道。从此以后,美洲人负责开矿,亚洲人负责充实殖民地商品消费经济,互惠互利。

马尼拉,1603,华商受害自此始

然而,当时的吕宋现在的菲律宾哪有什么商品呢?那是一个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的原始森林,只有马尼拉,作为殖民者的落脚点才有那么点文明的痕迹。

商品来自哪里?毫无疑问,只有中国。

历史的巧合之处就在于,与西班牙人开辟航路的几乎同时的公元1567年,明帝国也突然从明初朱棣时代禁止海上贸易的政策转向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那年,大明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这一政策,史称“隆庆开关”,从此以后一直到清朝,中国的远洋贸易就几乎再没中断。

中国人民要发财的愿望从来就是热切的,即使在海禁时代都偷偷摸摸走私,这一开放,立刻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物出去,真金白银进来,不用动员,生产者和商人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最活跃的、最典型的资本主义萌芽行业,如棉纺织业、丝织业、茶叶种植与加工业、制糖业、造船与航运业等,都是与对外贸易或沿海贸易密切相关的经济部门。

当时明朝的产品诸如 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其中有一条主要的贸易路线就是从福建的月港到菲律宾的马尼拉。

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虽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生产力却还未能满足世界市场上广有需求的商品(如纺织、金属乃至农产品)“订单”。而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在如上领域远高于同时代的欧洲。

所以,西班牙人要向美洲输入商品几乎只有一个选择,把福建运来的商品在马尼拉装上“大帆船” (盖伦船)运往墨西哥。

从此,一个跨太平洋的国际贸易闭环形成了,这就是后来历经二百多年的“”大帆船贸易”。

那么, 好端端的大家做生意,明朝挣银子,西班牙美洲人民获得价廉物美的商品,“互惠互利”的两个友好盟邦怎么在四十年后掐起来了呢?

其一:西班牙殖民者感到了“中国威胁”,1602年左右的马尼拉,据说中国人有四万,西班牙人却只有两千。中国人逐渐主导了当地的经济。

其二:西班牙人觉得国际贸易中“吃亏”了,从美洲来的银子,几乎有一半落入了明朝的口袋,自己辛苦开矿开航路,结果银子没捞到多少。

那年,华人有钱,西班牙人有枪。

关键时候,一个妄人登场了。

公元1602年,刚打完“三大征(1592朝鲜,1591 宁夏,1602播州)”的万历皇帝正缺钱,发现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西班牙白银,听信菲律宾华裔商人张嶷说辞,以为这是因为吕宋岛上有巨型金银矿,于是派官员到马尼拉,建议双方联合开矿,进一步扩大白银产能。

当时正值西班牙陷入荷兰独立战争泥潭,无敌舰队第五次远征英国失败的关键时期,西班牙人极为敏感,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佩德罗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中国人打算里应外合夺取马尼拉的一次阴谋。

于是,大明使者一走,西班牙人找个借口就动手了….

可是,杀完以后,西班牙人几乎立刻就后悔了。

首先:大屠杀以后,西班牙殖民者立刻发现马尼拉没有理发师、没有裁缝、没有鞋匠、没有厨师、没有农民和牧民:“没有粮食吃,没有鞋子穿,即使出极高的价钱也买不到”。他们后来自认“华侨乃所有行业的从业人手,是以合理的工价从事劳动的优秀劳动者,没有华侨,马尼拉是不可能维持得下去的。”

另外,对于殖民政府来说,华商每年所纳进口税达五万二千比索,中国的纺织品在墨西哥所纳的进口税比马尼拉还要多。因此.华商不到,菲律宾和墨西哥的殖民政府都经受不起这么大的税收损失。至于一切和征收关税和执照费有关的人物,捞的更多,那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大明毕竟实力放在那里,西班牙人也怕万历报复他们,忐忑着呢。

所以,西班牙殖民政府派遣马科斯·奎瓦带领140名西班牙人,携带致广东、福建两省巡抚和其他官员的信函,于1603年底前往澳门,求葡萄牙人为媒,谒见明朝官吏,以便为屠杀辩解。但葡萄牙人从中作梗,西班牙人未达目的。

那么,明朝政府得知惨案后的反应是什么呢?

《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外国四》里说:“巡抚徐学聚等亟告变于朝,帝惊悼,下法司议奸徒罪。三十二年十二月议上,帝曰:“嶷等欺诳朝廷,生衅海外,致二万商民尽膏锋刃,损威辱国,死有余辜,即枭首传示海上。吕宋酋擅杀商民,抚按官议罪以闻。”

就是说明朝认为:1事情是那个妄人“张嶷”引起的,砍了,还得让大家都知道。2 那个野蛮的酋长杀咱的人,让巡抚去处理。

那巡抚怎么处理的呢?

福建巡抚徐学聚大人奉命“问罪”西班牙殖民当局,然而在他颁布的《谕吕宋檄》中,虽然一开始也宣称“尔吕宋部落无故贼杀我漳、泉商贾者至万余人”,实属严重罪行,但考虑到对方认罪态度较好,况且“海外争斗,未知祸首…又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

西班牙人乃“聪慧审慎之人,必为屠杀如此大量华侨而追悔莫及”。如西人遣还生者,赔偿损失,则两国和好,商船必启航如故。否则,中国“国王”将禁止商船出海,且将建造战舰千艘,练死者亲属成军,进行讨伐一风张帆,千艘并出,玉石俱焚云云。

这檄文纯属色厉内荏,应付差事的痕迹非常明显。

但好在,前面说了,西班牙人不打算强硬,全部同意了明朝政府的要求。在马尼拉归还部分华商的财物,发动幸存下来的华人写信给国内的亲友,希望借此发出继续招徕华商前来贸易的信号。

总之,经过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西贸易再一次逐渐走上了“合作共赢”的道路。(实际是一个保住了面子,一个恢复了理性)

最后,我想说:

几十年累积的贸易不平衡总有爆发的一天;冲突爆发后由于各自需求的刚性,事情总有回归理性的那一天;没有强大政府支撑的商人总是不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