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英文邀请函背后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相信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晚清重臣,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洋务运动的领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创办北洋海军。代表清廷和洋人签定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集褒贬于一身的人物。

一张英文邀请函背后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这张英文卡片就是与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有关,这张英文卡片是美国加州联合会邀请李鸿章及其家属前往美国加州访问的邀请函。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这张邀请函的历史背景。1896年,李鸿章奉命出使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在这之后,他决定出访欧美列国。在游历欧洲后,李鸿章一行于1896年8月28日到达美国纽约港。李鸿章的访美轰动的美国朝野,受到了礼炮齐鸣万人空巷的热烈欢迎。正在度假的美国总统克里夫兰都赶来纽约会见李鸿章。美国各大报刊都争相报道,特别是《纽约时报》更是全程追踪李鸿章的活动日程进行采访报道。大家也许会感到奇怪,所谓“弱国无外交”。对于这样一位来自腐朽落后的东方古国来的70多岁高龄的钦差大臣,美国人为何会以如此不同寻常的热情来欢迎他?是出于观看马戏团演出的好奇呢?还是出于美国社会原本的真诚和友善呢?这里我们就不做过多的解读了。

一张英文邀请函背后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至于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期间和美国总统会谈,会见沙俄公使,接见了美国一些教会人士和商会人士和华侨代表。当然,美国社会的民主和开放深深地触动了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满大街的男女手牵手,飞驰的自行车以及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让他大开眼界。李鸿章就曾公开表示,清国现在也开始改变,也希望像美国一样开放富强,希望更多的美国人到中国经商投资发展。

一张英文邀请函背后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李鸿章在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专访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当谈及对当时美国的排华法案的看法时,李称排华法案是对在美国的清国华人华侨的歧视和不公,认为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同时他希望美国报界能够体谅清国侨民,发挥舆论的力量,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者对格利法案进行最大限度的修改。而且当时记者曾质疑李鸿章为何选择绕道从加拿大,而不是从美国西部坐船回国,是否是因为美国西部各洲的清国侨民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原因?据说李鸿章是这样回答的,他曾在清国北方口岸担任高官时,就曾听说在美国加州侨民亲属的抱怨,这些抱怨表明清国侨民在那里并没有得到美国宪法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能得到我的帮助,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能够得到承认,从而享受美国移民所应有的权利,而你们的格利法案不仅没有给予他们与其他国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证他们合法的权益。因此我不想通过这些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也不打算接受当地华人华侨代表提交给我的要求为他们争取保证在美国西部各洲合法权益的请愿信。那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张邀请函,而这张邀请函正是来自美国西部加州联合会的,希望李鸿章及其家人能够在访问美国东部城市后到西部访问,在旧金山坐船回国。再结合李鸿章的上述表态后,就可以知道李鸿章根本就不会去,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李鸿章后来绕到加拿大短暂停留后经温哥华坐船回国。其实对于李鸿章而言断然拒绝邀请前往美国西部访问,不仅是对美国西部地方政府对待华人华侨的不公正待遇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同时也有抵抗的情绪。而且也是因为自己无能为力,无法解决美国西部当地华人华侨的正当诉求而无颜相见选择逃避的一种无奈吧!

一张英文邀请函背后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这张来自异国的邀请函见证了100多年前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