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大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豆類作物,在大豆生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病害的侵襲,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現將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1. 大豆霜黴病

1.1 危害症狀:

病苗子葉無症,第一對真葉從基部開始出現褪綠斑塊,沿主脈及支脈蔓延,直至全葉褪綠。以後全株各葉片均出現症狀。花期前後氣候潮溼時,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黴層,最後病葉變黃轉褐而枯死。葉片受再侵染時,形成褪綠小斑點,以後變成褐色小點,背面產生黴層。受害重的葉片乾枯,早期脫落。豆莢被害,外部無明顯症狀,但莢內有很厚的黃色黴層,為病菌的卵孢子。被害籽粒色白而無光澤,表面附有一層黃白色粉末狀卵孢子。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1.2 循環規律:

孢子囊萌芽形成芽管,從寄主氣孔或細胞間侵入,並在細胞間蔓延,伸出吸器吸收寄主養分。孢子囊壽命短促如及時借風、雨和水滴傳播,可引起再侵染。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種子上附著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殘體上的卵孢子侵染機會較少。卵孢子可隨大豆萌芽而萌發,形成孢子囊和遊動孢子,侵入寄主胚軸,進入生長點,蔓延全株成為系統侵染的病苗。病苗又成為再次侵染的菌源。低溫適於發病、帶病種子發病率15t時最高,達16%,20t為1%,25t為0,因此東北、華北春大豆發病重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夏大豆。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1.3 防治要點:

大豆霜黴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1)種子處理:用瑞毒黴拌種,或以克黴靈、福美雙及敵克松為拌種劑,效果很好。(2)清除病苗:病苗症狀明顯、易於識別,鏟地時可結合除去病苗,消減初侵染源。(3)噴灑藥劑:病害流行條件出現時,及早用百菌清、多菌靈、退菌特等噴施防治。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2. 大豆灰斑病

2.1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也侵害莖、莢及種子。帶病種子長出的幼苗,子葉上現半圓形深褐色凹陷斑,天旱時病情擴展緩慢,低溫多雨時,病害擴展到生長點,病苗枯死。成株葉片染病初現褪綠小圓斑,後逐漸形成中間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大小2~5mm,有的病斑呈橢圓或不規則形,溼度大時,葉背面病斑中間生出密集的灰色黴層,發病重的病斑佈滿整個葉片,融合或致病葉乾枯。莖部染病產生橢圓形病斑,中央褐色,邊緣紅褐色,密佈微細黑點。莢上病斑圓形或橢圓形,中央灰色,邊緣紅褐色。豆粒上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暗褐色,中央灰白,病斑上黴層不明顯。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2.2 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殘體上產生的分生孢子比種子上的數量大,是主要初侵染源。種子帶菌後長出幼苗的子葉即見病斑,溫溼度條件適宜病斑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但風雨傳播距離較近,主要侵染四周鄰近植株,形成發病中心,後通過發病中心再向全田擴展。氣溫15~30t,有水滴或露水存在適於病菌侵入,氣溫25~28t有兩小時結露很易流行。氣溫15t潛育期16天、0t13天、5t8天、8~30t7天。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分生孢子2天后侵染力下降26%,6天后失去生活力。生產上病害的流行與品種抗病性關係密切,如品種抗性不高,又有大量初侵染菌源,重茬或鄰作、前作為大豆,前一季大豆發病普遍,花後降雨多,溼氣滯留或夜間結露持續時間長很易大發生。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2.3 防治要點:

噴藥防治葉部或籽粒上病害,於結莢盛期採用飛機噴灑36%多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40%百菌清懸浮劑、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700倍液、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黴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3. 大豆菌核病

3.1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發病,花期受害重,產生苗枯、葉腐、莖腐、莢腐等症。苗期染病莖基部褐變,呈水漬狀,溼度大時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後病部幹縮呈黃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狀。葉片染病始於植株下部,初葉面生暗綠色水浸狀斑,後擴展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黃色暈圈;溼度大時亦生白色菌絲,葉片腐爛脫落。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莖稈染病多從主莖中下部分權處開始,病部水浸狀,後褪為淺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狀不規則,常環繞莖部向上、下擴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溼度大時在菌絲處形成黑色菌核。病莖髓部變空,菌核充塞其中。乾燥條件下莖皮縱向撕裂,維管束外露似亂麻,嚴重的全株枯死,顆粒不收。豆莢染病現水浸狀不規則病斑,莢內、外均可形成較莖內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結實。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3.2 循環規律:

病原真菌以在土壤中和混在種子間的菌核越冬,種子亦可帶病。越冬後的菌核,在大田封壟後,在土壤溫度和溼度適宜時,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為初次侵染源,可以氣傳,最遠能傳三十米。大豆揚花期病原孢子落到花上,利用花的養分萌發,在花開過以後侵染進入植株。病原菌在莖內部生長向上發展。然後轉到莖杆的外部,顯症。菌核在土壤中可存八到十年。但在潮溼土壤中存活時間短。

現代農業知識,大豆主要病害綜合防治要點,希望對種植戶有所幫助

3.3 防治要點:

選擇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每公頃用藥量1500克,對水噴霧;40%紋枯利可溼性粉劑800-1200倍液。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每公頃用藥量1500克,對水噴霧;25%施保克乳油,每公頃1050毫升,對水噴霧。一般於發病初期防治一次,7~10天后再噴一次,但一定要噴得均勻周到,才能得較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