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当成自己的事

相较其它,读书是最廉价的投资,最简单的修行,最低门槛的高贵。这话不是我说的,但我觉得此话绝对在理。

  • 我们不会因为读书而比别人更幸运,但至少会让我们变得更有趣,与有趣的人在一起聊天,比无趣要好的多,不失为一种享受,又不用花钱,还可以丰富你的生活,日积月累,少了抱怨、多了乐观,少了争吵、多了幽默,少了指责、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求己,从此你也会有趣起来,并辐射到别人,廉价的投资变成无私的阳光。书多读之士,知恐惧,知羞耻,知艰难,此三知方可成人。读书之作用为不成为躯壳而已。
  • 长期坚持阅读的人,不一定有多么富有,但他可以聊出诸多话端,他可以讲出你想都想不到的话,你虽绞尽脑汁,感知其义,就是表达不出来,区别显而易见。每天都挤出时间阅读的人,可以很轻松的认出和写出,一个耳熟能详的字或词,而一个长期不看书的人,开口就错,提笔就忘字。内心的丰盈和充实,不言而喻,我等所不及。古人把智慧通过书本流传下来,是为了文明的延续,读书是为了延续这种智慧。汉代王充《论衡》中"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再加一句"书不读不明"。
  • 读书多,并不一定代表多有才华,但至少会儒雅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诗词大会》里的儒生们,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谁不羡慕之?你今天读书了,今天并不能马上显现你的雅致,因为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洗礼,慢慢才会发现一个淬炼成雅的自己。

把书真正读进去,走到书里面,与书成为好朋友,如遇知音而促膝无话不谈,才看见不完美的自己。从书中走出来,走向广阔的外面,并不忘"书"这个好朋友,化书为行,去完善不完美的自己。书和远方,我们都要,知行合一,才是我们读书真正的目的。读书为自己,读书靠自己,随时随地的读,只要自己喜欢;远方不止于出门远游观迥异风土人情、照相留念,千山一面、如坐家中,与阅历知识广博者聊心得,得其击重你心一语,涉猎各种人文知识开阔视眼,皆为远方。

读书是最应该早做的事,读经典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不管别人说什么,因为读书是自己的事,书里有你缺乏的养料,可以弥补你的先天不足。"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借用书画界的说法,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便是用"心"画出来的书,向后了解苦难,向前战胜苦难,他与书的关系,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暗的地方相见。为自己读书,是为自己内心世界多开了一扇窗户,不止有眼前的一方地,窗外还有你看不见的天。

世间声音,以读书声为最。古有改过勤学的孟柯,洞中苦读的屈子,计字日诵的欧阳修,书读百遍的苏东坡,以及书巢为屋的陆游。

近有闭目思书的华罗庚和以读书驱寒的鲁迅,今有为自己而读书的我们,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相较古人,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想读多少就读多少。

你读过的书,放下书也许记不清都读了些什么,但你的情感,以及对文学的所有喜欢,都从书中获得满足。如在某些场合,不经意间看见最好的自己,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一切自明了。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书只能自己去苦读,不能让别人替读,如朱熹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读书不一定成功,但读书是通往成功的捷径。读书又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可以有质量的生存。既然是最近的一条路,那我们何不现在就拿起书本,坚持每天阅读呢?为自己而读书,哪管别人说什么,也不用管它成功与否。日积月累,当有一天,你的家里放满了书,床上、桌上、柜上,被书十面埋伏时,你还想玩手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