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辩不言:别拿自以为是的荒唐,当作人生的真相

道德经:这世界上的真理是存在的,但是自以为是的真理却是荒唐的。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站在客观角度建立的是非标准才是真理,但是人生的很多矛盾纠葛以及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多数人把自以为是的真理,当成了客观存在的标准。

通俗点来说,很多人拿着自己主观判断的事物,误当成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庄子》大辩不言:别拿自以为是的荒唐,当作人生的真相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篇文章叫做《兔和猫》。

讲述的事情就是后院三太太家买来一对兔子,兔子很招人喜爱,大人小孩都围着看。

就在兔子刚买回来的时候,有一只大黑猫在墙头上面蹲着看,大黑猫形象粗鲁,并不惹人喜欢,于是,很多人就把大黑猫当成了潜在的威胁,担心黑猫吃掉兔子。

兔子在很多人心中就是一个“弱者”的形象,出于人的“弱者情节”和“保护心理”,大家都把兔子当成了需要保护的对象。

后来这一对兔子生了两只小兔,可是没过一段时间,小兔子就不见了,这时候很多人就自然把凶手锁定在了大黑猫的身上,而兔子的主人三太太更是“从此深恨此猫”,而大黑猫从头至尾,从未出现任何异样的举动。

最荒唐的是,大黑猫没有任何伤害兔子的行为,但是却被人当成了凶手,理由就是大黑猫的形象粗陋,兔子买回来的时候,它蹲在墙头上看。

《庄子》大辩不言:别拿自以为是的荒唐,当作人生的真相

更可笑的是,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判断有问题。

然而,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人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臆想来判断问题,在自以为是的影响之下,他们只相信自己所臆想的,而忽略了客观存在的,这就是人生悲剧。

在这世间,因为这样的心理造成了多少悲剧的发生,又有多少荒唐的事情出现,而归根结底都是起源于这种误会和愚蠢。

这个世间,有多少以“弱者”形象存在的小白兔,又有多少被轻易当做“凶手”的大黑猫?

其实背后真正的“凶手”就是从不考虑客观事实,而在旁边随意评价别人的人。

所以在很多时候,闭上自己的嘴巴也是对于事实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荒唐的言论和事件出现。

《庄子》大辩不言:别拿自以为是的荒唐,当作人生的真相

在春秋末期有这样一个事件,叫百家争鸣,当时诸子百家都表露出各自不同的声音,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盛况。

各种思想流派,学术主张的声音各执己见,甚至互不相让,而唯独道家则保持沉默。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家思想一直秉持“无为”的智慧,所谓无为,就是不以自己的妄念所驱使。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受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主导,去判断和评论一件事情,而道家思想的无为去除的就是这种妄念的心思。

我们追求客观和秉持客观的标准去行事没有错,但错的是很多人将自己的主观错当成了客观,好像很多人拿着自己荒唐的臆想当成事实一样可笑,所以“大辩不言”,才是对于事实的尊重。

《庄子》大辩不言:别拿自以为是的荒唐,当作人生的真相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说:“射手不预定靶标,射中哪里都算中,这样的人也算是善于射箭的话,天下的人都可以像后羿一样当神射手了,这个推理说得通吗?”

惠子说:“可以。”

庄子说:“天下没有公认的是非标准,而各自以为是,天下的人就像尧一样神圣了,这个推理可以说得通吗?”

惠子说:“可以。”

接着,庄子又说了这样一句话:“把两把瑟的弦调到了同一音阶之后,放一张瑟在厅堂,另一张放内屋,弹起其中一张瑟的弦,另外那张瑟的弦也产生共鸣,谈起其中一把瑟的角弦,另外那把瑟的角弦也产生共鸣,这是两把瑟的音律相同。把瑟再次调整之后,五种音效不和,弹起其中一根弦,其他二十五根弦又能产生共鸣,这一弦的声音虽然不同于其他弦音也是一种乐声,而且能引起共鸣,那么这根弦所发出的乐声就是众音的君主。”

《庄子》大辩不言:别拿自以为是的荒唐,当作人生的真相

庄子以弹瑟为例,说明彼此观点不同,相互之间不能包容,结果只能辨别声音而不能阐述智慧,而道家则不同,道家则是众音之主,更是智慧本源。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抛开自己的偏见和意向,尊重事情的本源,不要拿自己的自以为是当做真相。

在很多时候,如果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不说比乱说要好,这就是还原事情本质真相,避免产生诬陷,避免给别人带来痛苦的根本。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