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关于理政的分析


韩非关于理政的分析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哀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大概意思如下:叶公子高向孔子询问如何理政,孔子说:“理政最重要的是让近处的人喜悦,让远处的人归附。”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如何理政,孔子说:“理政最重要的是选拔贤才。”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理政,孔子说:“理政最重要的是节省财用。”从三位君主那里出来后,子贡问他说:“三位君主向老师问的同样都是如何理政的问题,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叶都城很大,而国土很小,人民有背逆之心,所以对他说理政最重要的是让近处的人喜悦,让远处的人归附。鲁哀公有孟孙、叔孙、季孙三位执掌政权的大臣,他们对外阻塞诸侯四邻的贤才,对内相互勾结蒙蔽君主,将来导致鲁国宗庙荒废、社稷绝祀的人,一定是这三人,所以我说理政最重要的是选拔贤才。齐景公修筑雍门,建造路寝,一天之内拿三百乘的采邑做赏赐赐给了三个人,所以我说理政最重要的是节省财用。

韩非认为:

孔子回答三公的话,是亡国的言论。叶城的人民有背逆之心,却劝说要让近处的人喜悦,让远处的人归附,这是教导人民感念君上的恩惠。

仁惠的政治,就是让无功的人获得赏赐,而让有罪的人免受罪罚,这是法律败坏的根源。法律败坏就会导致政治混乱,以混乱的政治来治理祸乱的人民,这是做不到的。而且,人民有背逆之心,这是君主的明察所不及的,不昭明叶公的明察,却使他要让近处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归附,这是舍弃君主禁制人民的权势而让他对人民行施恩惠来争取民心,这不是能够保持君主权势、地位的做法。尧的贤能,是六王中的首位,而舜徙居一地,人民很快就会聚拢起来变成都邑,那么尧就要失去天下了。有的君主没有办法禁止他的人民,依靠像舜那样通过恩惠来维系民心,这是不懂治术啊。

英明的君主能从隐微处察见奸邪,所以人民就不会有大的谋划;能从细小处诛罚罪责,所以人民不会有大的混乱,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图谋难办的事情要从容易处开始”,“想做成大事要从细小处开始”。现在假使有功的人一定受到奖赏,受赏的人不必感谢君主,这是他自己努力得到的结果;有罪的人一定受到诛罚,被诛罚的人也不怨恨君主,罪责由自己而产生。

人民知道诛罚都因自身的原因产生,所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求取功利,而不接受君主的赏赐。“最好的君主,人民只知道有这个人而已。”这是说最好的君主下面的人民是不喜欢他的,怎么还要争取感念君上恩惠的人民呢?

最好的君主的人民没有利害的想法,让近处的人喜悦让远处的人归附的说法,也就可以被舍弃了。鲁哀公的大臣对外阻塞贤士对内相互勾结来欺蒙自己的君主,却用选拔贤才来劝说,这并不是根据功劳来考论而是选拔他心里所认可的贤才。假使哀公知道这三位大臣对外阻隔贤士、对内相互勾结,那么这三个人立即就不能在朝为官了。哀公不知道选拔贤才,选择的就是他自己心中认可的贤才,所以这三个人得以任职理事。

燕王哙认为子之很贤良却诋毁孙卿,所以死了之后还被陈尸示众。吴王夫差认为太宰嚭明智而伍子胥愚昧,所以被越国消亡了。鲁哀公不一定认识贤才,却劝说他要选拔贤才,这是要让哀公遭受吴王夫差、燕王哙那样的灾祸。英明的君主不会自己举进贤才,而是让大臣相互推举。不用自己劳苦,功绩自然顺随而立。通过任职来评定,通过做事来试验,通过功绩来考核。所以群臣都能公正地做事而不营私利,不隐没贤才,不举荐无能之辈,如此一来,君主哪里还用得着辛苦地去选拔贤才呢?

齐景公拿百乘的采邑做赏赐,却拿节俭财用来劝说,这是让景公没有办法使用明智的君主应有的奢侈,却独自一个人节俭,这是不能让国家免于贫穷的。假使一位君主拿千里的土地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那么即使夏桀、商纣也比不上他奢侈。齐国方圆三千里,齐桓公用一半来供养自己,这比夏桀、商纣还要奢侈,不过他能成为五霸中的第一位,其原因在于他知道奢侈和节俭的分别。

做君主不能约束臣下却来约束自己的叫做劫,不能整饬臣下却来整饬自己的叫做乱,不使臣下节俭却让自己节俭的叫做贫。英明的君主能让人不谋私利,禁止用欺诈的手段谋取食禄;努力做事,把利益都归献于君主的人一定要知道,知道了就一定要赏赐;行为卑污营求私利的人一定要知道,知道了就一定要诛罚。

如此,那么忠臣就能尽忠为国,民士就能努力耕作,百官在官位上都能廉明克己,即使比齐景公更奢侈一倍,也不是国家的患害。如此一来,孔子用节俭财用来劝说景公,并不是理政最重要的事情。

用一句话回答三公就可以让三公没有祸患,这就是了解下情。了解下情就能在事情隐微时就被禁绝,事情在隐微时被禁绝,奸邪就不会累积,奸邪不累积就不会相互勾结,不相互勾结就能公私分明,公私分明朋党就不会形成,没有朋党形成就不会有对外阻塞对内勾结的灾患了。

了解下情就能做到清察明审,能做到清察明审就能使赏罚分明,赏罚分明国家就不会贫穷。所以说用一句话回答三公就能让三公没有祸患,这就是了解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