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90後女護士:忘不了淚灑方艙醫院那一幕幕——

內江90後女護士:忘不了淚灑方艙醫院那一幕幕——


為了靜好歲月,有人選擇負重前行。90後護士鄭常雯是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之一。作為黨員、醫護人員,她說自己只是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做了一個符合常理的選擇。


穿上防護服,就是霧裡看花


4月19日,一個平常的週日。隆昌市人民醫院內一病區呼吸感染科,鄭常雯穿梭在各個病房給患者輸液換藥,忙得不可開交,直到上午10點過,她才有了喘息的機會。


內江90後女護士:忘不了淚灑方艙醫院那一幕幕——


“哎呀,真沒得采訪的必要……”鄭常雯扶了一下鼻樑上的鏡框,白皙的臉上微微一紅,有些難為情。


19天前,在內江舉行的歡迎儀式上,記者和鄭常雯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她和丈夫相擁而泣,和同事談笑風生。隆昌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李世英評價她:有90後的朝氣,又有80後的老成,還有70後的認真。


時間回到今年的除夕夜,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鄭常雯所在的呼吸和感染科成為主要戰場,醫護人員嚴陣以待。連軸轉了大半個月,鄭常雯在休息時突然接到組織徵求去援助湖北的電話,她沒有猶豫:去!


當鄭常雯把決定告訴家人時,她那下巴微揚、決絕的樣子,深深地印在丈夫的腦海裡。“我們一家5口人,我和我父親還有她都是黨員。這種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徵求什麼意見,只管往前衝就是了!”鄭常雯的丈夫李銀也是一名黨員,他理解並支持妻子的決定,“她還年輕,這次經歷是一種歷練,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此行,鄭常雯雖然放不下3歲多的兒子,但她還是快速收拾好行裝,用實際行動兌現著身為共產黨員和白衣天使的莊嚴承諾。


2月9日,鄭常雯和醫療隊其他隊員馳援武漢。在經過嚴格培訓後,於2月12日凌晨進入武漢漢陽方艙醫院開始工作。


“本來這個工作應該是13日才開始,但因為病人人數較多,我們提前了一天上班。”這是整個四川隊的第一個班,入艙時是凌晨兩點,病人已熟睡。鄭常雯換上防護服時,手都有些微微顫抖。


問她怕不怕,她又露出爽朗的笑容,“怎麼不怕?都是凡人,又不是金剛。但穿上防護服,走進病房,心中的恐懼就消失了。患者看到我們,就有了戰勝病毒的信心,也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療。”


每次上班前,鄭常雯和同事都會提前1個小時到方艙醫院,消毒完畢,穿隔離衣、防護服,戴手套、頭套、口罩、護目鏡等,穿完所有裝備後,整個人包裹得嚴嚴實實,呼吸會有些困難,在病區工作期間也不能上廁所、不能進食。因此,她上班前幾個小時就不再喝水、吃東西。


護目鏡起霧,是所有醫護人員面臨的共同難題。因為是近視眼,不能戴框架眼鏡,也不能戴隱形眼鏡(以防戴、卸眼鏡時,因為手部消毒不嚴格,導致眼部發炎或者病毒通過黏膜感染),所以,近視400度左右的鄭常雯形容:整個過程都是霧裡看花一樣。“就算視力正常,戴著起霧的護目鏡,也一樣看不清楚。”要克服這個問題,只能湊近了來看。


高峰期時,鄭常雯需要負責護理的病人有兩個單元,共44名患者。每次上班時,她和同事先要給每個患者測量體溫、指脈氧、心率等生命體徵,中途要是遇到異常患者,還需要跑回總檯報備,處理好了之後,才能給下一名患者測量。44個病人,單是完成測量生命體徵這一項工作,就需要兩個多小時。


內江90後女護士:忘不了淚灑方艙醫院那一幕幕——


“因為病人多,在測量和配送藥物之前,必須要核對腕帶的姓名。”


腕帶上的姓名是手寫的,有時因為佩戴時間久了會變得模糊,確認的過程也不是那麼順利。


鄭常雯在日記本上寫道:密不透風的防護裝,被口罩勒出的深深痕跡,消毒水和酒精的氣味仍在刺激著口鼻,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健康所繫、性命相托……



真情暖方艙,源自愛的奉獻


一切迴歸正常,鄭常雯聊到自己逆行的想法時,說:“作為女兒、母親,上有老下有小,家裡肯定會擔心我,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守護群眾健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武漢漢陽方艙醫院,為了消毒,使用的消毒藥水比較濃,對於皮膚的刺激較大。一天,一名四十來歲的患者找到鄭常雯,小心翼翼地問她,有沒有帶護手霜。她舉起雙手的那一刻,鄭常雯發現,她的手上裂開了一條條細小的口子,有些地方口子很深,已能看到嫩肉了。這種情況下,還要用消毒液消毒,可想而知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鄭常雯拿出自己的護手霜,送給了這名患者。“當時,她對我一個勁地說謝謝,幾乎帶著哭腔,眼睛裡閃著淚光,那種眼神,讓我至今難忘!”鄭常雯說,儘管,她的手也常被消毒藥水刺激得生疼,但每當想起這名患者的眼神,她又覺得自己這點犧牲算不得什麼。


在這裡,和病毒展開生死較量,也最能見到靈魂深處最真實的一面。


隊員們從駐地酒店到方艙醫院,需要乘坐一輛巴士擺渡車,行駛大約10公里,花費20多分鐘。負責運輸的郭師傅,給鄭常雯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天早晨,他總是7點鐘就出現在酒店外面,運送隊員去醫院上班,同時接下班的隊員回酒店。下班後,隊員們交班、排隊等候消毒換衣服的時間比較久,郭師傅也總是耐心等待。


一次,武漢因為頭一天下了場雪,天氣異常寒冷。下了班的鄭常雯和另外幾名同事因為接的病人較多,比較累,待在冰冷的車上,冷得直哆嗦。郭師傅見狀,對隊員們說:“我先送你們回酒店吧,到時候我再回來接其他隊員。”


儘管鄭常雯等人表示,可以等著其他隊員出來了一起回去,但郭師傅卻義正言辭:“你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我們武漢,每天不吃不喝累七八個小時,這樣的恩情,我們武漢人民永遠記得!我無非就是多跑一個來回,有什麼關係!”


鄭常雯和幾名隊員默不作聲。回駐地酒店的路上,窗外是刺骨的寒風,窗內卻變得暖意融融。


“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沒想到能夠被別人這樣記著,這樣去回報……”這次經歷,讓她看到了一種奉獻、一種大愛,“病毒是無情的,但我們偉大的人民團結起來,終能戰勝它!”


醫患一家親,攜手戰疫情


90後鄭常雯性格開朗,一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彎新月。


內江90後女護士:忘不了淚灑方艙醫院那一幕幕——


在方艙醫院,因為樂觀向上,深受患者喜歡。很多患者喊她“寶貝兒”“乖乖”。


儘管鄭常雯和同事們負責的單元是輕症患者,但氣氛還是比較壓抑,患者心理壓力都挺大。對此,醫護人員都會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在此過程中,彼此間有了更深的情誼。


在護理過程中,有個病人讓鄭常雯記憶猶新。


“大媽五十來歲,在開艙時就到了我們這裡。慢慢地,就有病人陸續出院了。”鄭常雯說,當時,大媽兩邊病床的患者都換了兩撥了,但她的檢測結果仍遲遲未轉陰,這讓大媽很是傷感,懷疑自己病情嚴重了。加上和家人各在一方接受隔離和治療,不能及時瞭解彼此情況,讓她很是著急上火。有那麼兩三天,大媽各種擔憂和焦慮,脾氣暴躁,說話也不好聽,簡直是生人勿進。鄭常雯每次都會笑眯眯地對著她,和她拉家常,開導她放輕鬆,並且跟她解釋病理知識,在交班時,還叮囑接班人員密切注意這位大媽的情況。


鄭常雯也不確定,戴著護目鏡,大媽是否看得見自己的笑,但她相信她一定能感受到。幾天後,大媽的情況好轉,尤其是在第一次檢測為陰性後,她高興壞了,拉著鄭常雯分享自己的喜悅。出院那天,不是鄭常雯當班,但看到病床上換成了陌生的面孔,鄭常雯打心裡為這位大媽感到高興。


真心對待,會換來真心的回報。


3月6日,鄭常雯所在的艙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活動慶祝三八婦女節。醫護人員精心排練了一首合唱,送給這裡的患者。而患者們也自發地唱起了歌回應和表示感謝。


“有一位阿姨,文化程度比較高,說了很多感謝的話,讓人特別感動。”鄭常雯的眼眶也有點紅,這段回憶,現在想起來還暖暖的。尤其是當全體醫護和病員一起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此時此景,幾乎全體淚崩。


“這就是我在援助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幕!”鄭常雯擦了擦眼睛。停了一會,她說,“如果你要問我有什麼收穫,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我為生在這樣的國家、有著這樣的身份感到無比自豪。”


末了,她又反問,“這樣的國家,這樣的人民,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守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