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的乾隆盛世竟被称“番薯盛世”,嘉庆皇帝有心作为却无奈放弃

鼎盛的乾隆盛世竟被称“番薯盛世”,嘉庆皇帝有心作为却无奈放弃

靠着明朝中后期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大力推广,大清已经可以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这也是康雍乾时期被称之为盛世的最大原因之一。

鼎盛的乾隆盛世竟被称“番薯盛世”,嘉庆皇帝有心作为却无奈放弃

影视剧乱搞,北宋都吃地瓜了

康乾盛世也完全继承和发扬了“万国来朝,四夷宾服”的庞大面子工程,《万国来朝图》描述了1761年正月初一的乾隆接受西洋夷人和外藩属国、 朝贡国的庆贺的场景。

鼎盛的乾隆盛世竟被称“番薯盛世”,嘉庆皇帝有心作为却无奈放弃

不过这《万国来朝图》只是宫廷画师的臆想,根据《起居注》等记载,当年大年初一只是“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根本没有“万国来朝”。有学者认为,这些各种粉饰太平的画作和夸张的各种进贡礼仪更多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手段。贫富差距导致这些人口激增的下层百姓在乾隆盛世之下只能吃糠咽稀,遇到饥荒破产就只能卖儿卖女。

鼎盛的乾隆盛世竟被称“番薯盛世”,嘉庆皇帝有心作为却无奈放弃

1793年,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发现盛世下的大清却是触目惊心的贫困——

“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我看乾隆盛世》使团成员约翰·巴罗

盛世光环下积重难返的各种问题,让原本想有一方大可作为的嘉庆皇帝即位后,最终选择自暴自弃,盛世一去不回。

视频加载中...

视频一分钟点击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