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1、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提出牛顿第一定律。

将太阳光斜射向三棱镜,在另一侧的白色光屏上,能观察到多种色光带。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利用可逆的思想,将色散光再射向倒置的三棱镜,混合后还原成白光。

牛顿认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静止的物体,撤去外力后将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撤去外力后,物体将保持撤去外力那一刻的运动方向与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使在太空中,仍存在天体引力,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验证,但大量现象印证了它的正确性。

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可以发现,惯性的表现与牛顿第一定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表现相同,故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中考专题复习: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2、托里拆利:最先测量大气压。

托里拆利测得的大气压约为1.0×105Pa,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

相关知识点:用注射器和测力计估测大气压的实验、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相等,即F浮=G排。

相关知识点: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常见求法(称重法、原理式、展开式、漂浮或悬浮时二力平衡法)、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用力的关系和密度关系判断物体浮沉状态、容器中液面升降的判断方法、称重法测固体和液体密度、漂浮法测橡皮泥或玻璃球的密度、自制密度计。

杠杆平衡条件,指出了杠杆平衡的唯一条件,是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中考专题复习: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4、欧姆:欧姆定律

对于一段电路,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5、焦耳:焦耳定律

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表达式Q=I2Rt。注意电能转化电热的效率问题。

6、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磁效应的本质,就是电生磁。奥斯特将导线平行架在小磁针上方,通电后发现小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偏转方向也改变,从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揭示了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电流消失,磁场也消失;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也改变。

相关知识:类似于磁体对磁体有力的作用,由于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如果再提供一个外部磁场,这个外部磁场就会对电流有力的作用,会使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从而制成电动机。电动机的原理关键在线圈的 “运动”原因,而力才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电动机的根本原理是“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而不是电生磁。

中考专题复习: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7、法拉第: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本质,就是磁生电。连接一个没有电源的闭合电路,将其中的一段导体做切割磁场的运动,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发电机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8、汤姆生:首先发现电子

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原子还有更小的结构。要注意的是,虽然原子比电子大,但在人类认识微观粒子的进程中,并不是先认识大的,再认识小的,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中考专题复习: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9、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当我们无法直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可以先根据大量现象,提出一个猜想,当这个猜想以具体文字和图像表达出来后,就称为是一种结构模型。

10、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由于光屏上能呈现,属于实像。小孔成像的大小可以由两个相似角为对顶角的相似三角形来判断。

中考专题复习:物理学家与物理学史

11、沈括:磁偏角

地磁场的南极与地理的北极并不重合,其夹角称为磁偏角。

12、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13、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证实比语言更重要,所以,电磁波的频率单位以赫兹命名。

结语: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中考必定要考,虽然占分很小,但也得重视。加油吧,中考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