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雲陽:深度貧困鎮的脫貧笑臉

“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孩子、老人,比在外面務工還要好。”“路修好了,我的養豬場規模也擴大了。”“今年我還要多種些辣椒和菊花,爭取早點摘掉貧困帽。”聚焦重慶市雲陽縣泥溪鎮的貧困戶和脫貧戶,他們的真情流露和真摯笑容背後,是一個個生動的脫貧故事,匯聚著蓬勃向上的脫貧力量。

4月的農村,植物正一茬茬地拔節,正是春耕好時節。重慶市雲陽縣泥溪鎮桐林社區的俊祥香菇基地近一個月來也格外忙碌,來務工的村民們正忙著裝菌袋。其中,有一個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老劉”,他就是俊祥香菇基地的負責人劉俊。已經52歲的劉俊,長得憨厚,對人隨和,可做事卻格外認真、執著。

重慶雲陽:深度貧困鎮的脫貧笑臉

泥溪鎮桐林社區俊祥香菇基地的負責人劉俊。(段斯斯 攝)

泥溪鎮位於雲陽縣七曜山生態自然保護區內,全域海拔188米至1290米,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是全市深度貧困鎮之一。“太苦了,我整天在地裡幹活,還是湊不齊孩子們的學費,大家都窮,連借錢的地方都找不到。”劉俊說起家鄉以前的貧困面貌忍不住連連搖頭。為了生活,他和妻子開始外出打工。

“在外面打工的時間越長我越不得勁兒,我總是琢磨著,等到年紀大了,外出打工誰還要你?回到家也找不到錢,那才是真的進退兩難。”儘管在外面幹得不錯,2008年,劉俊還是選擇回到家鄉創業,他找了個合夥人一起種起了香菇。可是才幹了兩年,合夥人就跑了,因為太累!沒有產業路、機耕道,無論是產菇之前運送木頭、菌棒,還是產菇後運香菇到主幹道,全靠自己肩挑背扛,被壓得喘口氣都累,每天腰痠背痛不說,還特別耗時費力,產業遲遲上不了規模。

可劉俊是出了名的“犟”,為了把香菇基地發展下去,他把在外地務工的妻子也喊了回來,夫妻兩人將這份事業支撐了下來。雖然規模不大,人也辛苦,但是一年下來,一家人的各項生活開支還是能得到保證。而且,在此期間,劉俊種植香菇的技術也不斷精進。

重慶雲陽:深度貧困鎮的脫貧笑臉

在重慶市雲陽縣泥溪鎮桐林社區的俊祥香菇基地,來務工的村民們正忙著裝菌袋。(段斯斯 攝)

到了2018年,俊祥香菇基地迎來了發展的轉機。在泥溪鎮政府的主導下,桐林社區集體公司用產業發展補助資金入股,俊祥香菇基地以現金和技術入股,全村38戶貧困戶則採用到戶產業資金入股,將香菇基地的規模擴大,力求實現多贏局面。當年,俊祥香菇基地共發展起香菇10萬袋,實現總收入45萬餘元;2019年,基地繼續擴大規模,發展了30萬袋;2020年,預計發展香菇40萬袋。

香菇基地的發展壯大直接和間接帶動了當地63戶貧困戶增收就業。桐林社區3組的貧困戶於海近兩個月一直在香菇基地務工,在裝袋機流水線上的機位上,他一邊麻利地使用扎口機給菌棒封口,一邊告訴記者,村裡發展了產業,來這做工,每月能掙近3000元,還能就近照顧小孩,一點兒不比在外頭務工差。

重慶雲陽:深度貧困鎮的脫貧笑臉

桐林社區3組的貧困戶於海成了香菇基地裝袋機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每月能掙近3000元。(段斯斯 攝)

和劉俊一樣,迎來事業豐收的還有桐林社區2組的脫貧戶張建成。2007年,張建成因在外務工時不小心出車禍後,便留在家裡養殖生豬。養殖場雖然靠近路邊,卻和交通便利完全沾不上邊,而問題就出在“路”上。“這條泥巴路不爭氣,天氣不好的時候,車子開不上來,飼料都運不上來,只能靠自己深一腳淺一腳地去背。豬兒出欄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天氣不好,運不出去急死人。”張建成回憶起往昔還急得直襬手。

因為交通不好,養殖場的規模一直難以發展起來,這不僅成了張建成的一塊心病,也成為不少村民想要發展經濟產業的攔路石。

2017年,泥溪鎮被確定為全市深度貧困鎮,成為雲陽縣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全鎮構建起市、縣、鎮、村“四位一體”攻堅體系。為突破交通困局,泥溪鎮不斷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在路、水、電、訊、房、環保生態等方面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在實現道路村通達、組通暢的基礎上,建設了一批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據統計,從2017年至2020年4月,泥溪鎮實施通達通暢57個公路項目,硬化公路116.804公里。

2018年年初,桐林社區2組的泥結碎石路變成了水泥路,以往的交通困擾變成了過往雲煙。“交通方便了,技術、市場都不是問題,2019年豬肉漲了,我養了100多頭豬,賣出了近百萬元。“張建成笑得合不攏嘴。

重慶雲陽:深度貧困鎮的脫貧笑臉

張建成成了養豬大戶,笑得合不攏嘴。(段斯斯 攝)

據瞭解,2020年,泥溪鎮還將持續推進60萬段青槓椴木黑木耳產業園、40萬袋香菇產業園、5500畝晚熟柑橘園、3000畝烏梅園、農耕故土園、一二三產業融合園“六大園區”農業體系建設。組織有勞動能力的在家貧困戶戶均種植辣椒、菊花產業2畝以上,實現“村村有致富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重慶雲陽:深度貧困鎮的脫貧笑臉

聯坪村的貧困戶李世成今年種了2畝辣椒、2畝菊花、5畝柑橘,還負責管護村裡的柑橘產業。(段斯斯 攝)

其中,泥溪鎮聯坪村的貧困戶李世成,在外務工時被機器壓到手,右手手肘以下部位截肢後,一直在家幹些農活。去年,他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種了1畝辣椒和1畝菊花,一年賣了3000餘元。嚐到甜頭後,今年春耕,他分別將辣椒和菊花擴大到了2畝,“除了管護村裡的柑橘地,我再賣些辣椒和菊花,一年下來,家裡的開支夠了!”李世成笑呵呵地說。

(作者: 段斯斯)

(作者單位: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