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汽车去上班

骑着汽车去上班


武汉抗疫我们没去拼命,疫情复工我们来拼车,你没听错,为了上班我们也是拼了!

疫情复工第一天上班,我7点20出门,这是我疫情前搭地铁上班的出门时间。按照导航显示,全程18公里,预计时间36分钟到达,也就是8点就能到单位。

不到3分钟,当我就来到二环高架的匝道入口,此时已有较长的车队在等待进入匝道,匝道只有一条车道,四面八方汇过来的车,要在短时间内并成一条线,的确很考验车技。

骑着汽车去上班


大家亲密无间,互不相让,携手共上华山一条道。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车发挥自己小巧的优势,见缝插针;越野车则利用自身庞大的躯体突然横插在你面前,横眉冷对霸气侧漏;低端车破罐破摔,一副我是撇车我怕谁的架势;豪车自带护身符,光环晃花眼,人见人闪;男司机比不过车技;女司机又不敢和她比车技。

长期不开车的我,对于这种剑拔弩张硝烟四起的抢道大战已然生疏,虽然心理上特别抗拒那些不排对总是插队的车,无奈技不如人,胆量又略逊一筹,只好甘拜下风。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眼看已过去5分钟,而此时排队的车越来越多,插队的车也越来越多。此时,一个交警走到匝道口放了锥形桶,示意大家二环高架匝道口关闭,大家另找出路。

骑着汽车去上班


我顿时傻眼了,我上班喜欢一条路走到黑,很少走过其他路线,我脑海中的导航系统没有其他路线!我慌乱的掏出手机赶紧导航,导航显示现在所有的备选路线已经开始塞车。

我选了一条时间稍微短点的路线,根据导航的指挥,一路走二环,行三环,最后为了避堵辗转到绕城,终于穿越千山万水到达单位,坐在办公室的我疲惫不堪,有一种关西大汉齐鲁英豪冲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之感。

我看了看时间,我居然在路上走了两个半个小时,照此计算,我的上班平均时速是7.2公里/小时,而正常步行的时速是5-7公里/小时,普通自行车时速是15-2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当天我是以接近步行的速度开车上班的,听起来简直是荒谬至极!

骑着汽车去上班


此后,我必须每天早上7点出门,则可以把驾车时速提高到21公里/每小时,这和骑山地自行车的速度差不多,所以我常想,我是开着时速和自行车差不多的汽车上班的。

有一天早上天气晴朗,我往南行驶在二环高架上,正前方的天空上布满火红的朝霞,我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在上班的路上,而是去赴一场神圣的约会,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那美丽的云彩,当我回过眼神来,前面的车居然停下来了,我吓得赶紧踩刹车,刚才还祥和静谧的心情一下变得魂飞魄散。

我不喜欢开车上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视野的窄化,你看不到路边的银杏已长满翠绿的新芽,也没有机会发现花园里盛开的海棠,而是满眼的车屁股,而且这些车屁股一点没有美感,还不停的吐着废气。

骑着汽车去上班


什么时候,我们汽车的尾部设计能让人感到温馨一点呢?比如设计一张笑脸,无论坐在车里的人有多么不可理喻,至少我们从车外看上去是友善的进而可以想象一下车上司机也是和蔼可亲的,让大家即使堵车,也不至于满目凄然。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成都汽车保有数量居全国第二,已超过500万辆,如果每天高峰时段有70%的车辆行驶在路上,而80%的司机都感受到堵车的郁闷,那每天就有280万名司机因为堵车深受困扰,而这将近占成都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几乎全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情绪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决策、计划,进而影响我们所有的人。

我们原是为了更快更舒适的上班,结果却是耗费能源、牺牲健康,污染环境,而且使人脾气渐涨,虽然我们不断的尝试在改善,但似乎收效甚微。

骑着汽车去上班


倒是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些许曙光,让我们体验到在家办公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这让我想到,如果有一半的人在家办公,我们的城市堵车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社会消耗的能源也会大幅度降低,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相应的减少,这难道不是一个可以解决很多目前无法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值得思考。

周末,我又堵在立交桥上,再次以步行的速度驾车回家,我无数次的想弃车而逃,百般无赖之际,用《声声慢》填词一首,与君取乐:

《开车慢》

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穿穿插插挤挤。上班还下班时候,最难开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查酒驾!车过也,正伤心,自行车是老大。满街汽车排队,烦躁损,如今有谁能动?守着车儿,独自儿把气怄!奔驰更兼宝马,到黄昏,一动不动,这次第,怎一个堵字了得!

2020年4月19日写于成都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