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爱情:伊人的凝眸

诗经里的爱情:伊人的凝眸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华夏民族,也许是最早品尝到爱情滋味的民族。母亲河的岸边,一水鸟的和鸣声,激荡起幽雅君子对采荇女的热恋,不禁唱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兴曲。曲子里,只有启蒙于大自然的最纯真的爱情和寤寐求之的温暖长情,没有世俗伦理的偏见,和急功近利的占有。

那个时候的爱情,天然、自由、平等,成为了关键词。“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女子的主动,男子的真诚,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恋情。而其见证,只是最天然的木瓜和随身佩带的玉佩。“静以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女子与恋人相约在城墙角见面,却故意躲起来捉弄他。女子的天真,男子的痴情,让一场三千年前的幽会,摇曳生姿。那时,封建礼制的束缚还不是太强制。甚至还出现过:”仲春三月,令会男女。“的开明政令。所以,在真潍河边,”潍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在春草滋漫的郊外,男女青年一见钟情,“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里的爱情:伊人的凝眸

诗经里的爱情:伊人的凝眸

纯真年代,平等自由的爱情,因为有了内涵,而意味深长。“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君子于役,汝之何勿思。”这是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挂念。“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这是远行丈夫对缟衣綦巾的结发妻子的依恋。无论他走的再远见得再多,他的心,永远陶醉于他所钟爱的美满婚姻。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

上古的可爱男女们,用诗歌表达着互不辜负的真心真意。“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一位待嫁女子,对正值青春年华的美好爱情的渴望之情,跃然纸上。这是天然自由的心声,是任何礼法都难以约束的。“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男主角以刚猎得的小鹿为赠,还特意用洁白的茅草做包装,真诚地表达对少女的爱。多么纯情,多么温暖。所有伟大的爱情,都需要温情的滋润,平凡而又长情。

诗经里的爱情:伊人的凝眸

诗经里的爱情:伊人的凝眸

如家门口涓涓的小溪,天天见面,却从不厌倦。你听,大约三千年前一个静悄悄地黎明,无边的旷野,自由的时刻,一双新婚夫妇的对话,足以温暖操劳的身心。“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妉。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弋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的时代,男女交往是比较自由的。

从爱情诗的角度来看,《蒹葭》里的那对成了华夏恋爱的代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伊人就在那儿,并非遥不可及、但非唾手可得。在追求女主人公的过程中,永不言弃。用一次次真情的付出,用一趟趟满怀希望的上下求索,振奋生命的热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许,就是爱情最唯美的一种意境吧。

不光是爱情,世上美好的东西,大多是理想中的“伊人”,也许并不一定最终能追寻到或者修成正果,人们却愿意付出十二分的热忱,在接近“在水一方”的路途中,享受着生命的美好自由!

诗经里的爱情:伊人的凝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