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甲子山位於沂蒙山區的莒南縣東北部,聳立在莒南、日照兩縣之間,向北可進日照,進而威脅青島,向南可攻莒南,進而威脅臨沂。甲子山方圓幾十公里,群山連綿,松林密佈,有大小山頭近百座,主峰11個,地勢險要,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八路軍115師攻佔甲子山主峰陣地

第二次“西安事變”

1937年9月25日,115師首戰平型關,取得“平型關大捷”後逐漸分兵,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初115師主力分批進入山東,1941年3月,115師司令部由魯中遷移到莒南,駐地莒南縣大店鎮。在莒南還有另一支抗日武裝,即國民黨東北軍111師,師長常恩多。第111師原是張學良的東北軍,師長常恩多是抗日名將,參加過著名的臺兒莊會戰,被譽為“常勝將軍”。西安事變前,他曾同紅軍將領徐海東有過接觸,接受了很多革命思想,逐明白了革命的道理。西安事變時,常恩多是秘密向張學良提議兵諫蔣介石的將領之一,西安事變後,身為中將師長的常恩多親身聆聽過周恩來等中共領導的教誨,深感共產黨才是救國救民的政黨。1939年常恩多率部開赴山東,率部駐紮在莒南縣,他從嚴治軍,團結友軍,與115師積極聯繫互動,並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9月21日夜,常恩多和三三三旅旅長、中共黨員萬毅開展了“鋤奸行動”, 1941年元月常恩多因患肺結核病倒,1942年8月2日夜,生命垂危的常恩多將軍,率部隊舉行起義,宣佈《八三起義宣言》,8月8日率部隊開赴莒南王家坊前,2700餘名官兵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素稱東北軍的第二次“西安事變”。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111師師長常恩多

頑固派孫煥彩佔山為王

舉義後,原該師第三三一旅旅長頑固派孫換彩便乘機糾集所屬餘部,糾結當地土匪李延修部以及國民黨遊擊獨立第七支隊朱信齋部搶佔了甲子山區,搶修工事,加固堡壘,伺機與日寇接觸,妄圖長期與抗日軍民為敵,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領導駐濱海區的115師八路軍,連續發起三次甲子山反頑戰役,收復了甲子山區戰略重地。三戰甲子山共斃傷孫部頑軍1800人,俘虜1700人,繳獲機槍32挺,山炮3門,迫擊炮3門,戰馬50匹。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被俘頑軍

一戰甲子山

1942年8月6日至13日,國民黨頑固派孫煥彩部2000餘人先後佔領了黃墩、浮棚山、址坊、東上澗及甲子山主陣地,並加修原有工事。為鞏固濱海抗日根據地,發展抗日救國力量,八路軍山東部隊乘頑軍立足未穩,組織第115師教二旅六團、原第111師獨立旅一團、山縱第二旅五團、四團及六團一部和濱海軍分區獨立團及抗大一分校等部隊,發起了第一次甲子山反頑戰役。

14日夜,山縱第二旅四團首先攻佔了大小青山,第二旅六團和獨立旅一團迅速搶佔了蒲汪、灘井,打開了攻打甲子山的缺口。第115師教二旅六團從50公里外冒著滂沱大雨趕到指定地點。由朱瑞作戰前動員後,立即投入戰鬥,他們一鼓作氣,攻佔了東上澗、草嶺前兩村莊,殲朱信齋部一個連。天將破曉,該團利用濃霧隱接近敵軍,乘勢突破了三皇山和陡山河一線高地,至此,討頑部隊已形成了攻佔甲子山的有利態勢。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甲子山醫院舊址

17日夜,討頑部隊分別從西北、西南兩面向甲子山之敵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第115師教二旅六團佔領了三六0、四五0、五六0諸高地,傷頑軍300餘人,打退敵人3次反撲。此時,原第111師獨立旅一團亦從正北面突破甲子山中腰地段至李家官莊及周圍高地,殲頑軍一部,隨後與第115師教二旅六團會合向東擴大戰果,與敵反覆衝殺,最後攻佔了甲子山主峰。

18日,頑軍分路向北竄,討頑部隊遂分頭展開阻攔和追擊,山東軍區第二旅六團在蒲汪一帶將頑軍一個營截擊,激戰數小時,殲敵大部。19日8時,第115師教二旅六團及五十七軍獨立旅一團亦在莒日公路邊沿高山頭附近,與孫煥彩部的2個營的兵力激戰2小時。孫部不支,遂向莒日公路以北逃竄,至此甲子山地區被收復。

此役,共斃傷國民黨頑固派軍隊500餘人,俘虜650餘人,繳獲輕機槍5挺,平射炮1門,其他軍用物資1宗,收復了甲子山區,反頑部隊亦傷亡400餘人。戰後除山東軍區第二旅六團留在甲子山區開闢根據地外,其他部隊分別返回原駐地。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第一次甲子山反頑戰役示意圖

二戰甲子山

1942年10月,孫煥彩糾集土頑朱信齋、李延修等部共4000餘人,乘濱海區軍民反“掃蕩”之機,於10月8日越過莒日公路,11日兵分兩路向南進犯,進攻駐甲子山區的八路軍,企圖重新佔領甲子山區。頑第331旅及朱信齋部,由西向東,攻佔了薛慶、文疃、草嶺前等地,向浮棚山逼進;頑第333旅劉晉武部夥同李延修部由北向南,攻佔了官莊、黃墩、崔家溝、灘井等地,逼近了甲子山主陣地。

12日,八路軍山縱第二旅六團,在甲子山、浮棚山等陣地,與孫煥彩部展開激戰;第四團與第五團從三皇山、上澗連續向孫煥彩部發起攻擊,八路軍第115師教二旅四團趕來增援,掩護山縱第二旅六團撤至蒲汪陣地。14日,八路軍集中教二旅四團及濱海軍分區部隊,向薛慶、草嶺前頑軍發起攻擊,但均未奏效。18日,因日本侵略軍“掃蕩”濱海地區,為組織反“掃蕩”,八路軍遂撤出陣地,孫煥彩部乘機佔領甲子山區。此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20餘次,疑傷頑軍300人,八路軍亦傷亡100餘人,山縱第一旅四團副團長賴光東在戰鬥中犧牲。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參戰八路軍部隊正在過河

三戰甲子山

頑軍孫煥彩部搶佔甲子山區後,抓民夫、修工事、建碉堡、挖壕溝,並大量抓兵,橫徵暴斂,四處搶劫糧食、財物,殺害抗日干部,抓捕抗日家屬,並不斷派小股部隊偷襲濱海抗日根據地邊沿區,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決定發起第三次甲子山戰役。羅榮桓同志對進行第三次甲子山戰役特別重視,他親自進行戰前勘察、動員部署並統一指揮,戰前他帶領第111師師部領導親自到距甲子山30裡處的李家桑園村住下研究部署第三次甲子山戰役。他認真分析在第一、二次甲子山戰役之後叛軍孫煥彩重佔甲子山區的整體形式,制定出了詳細的作戰方案。12月16日下午,中共山東分局第111師、山東軍區在駐地坪上,召開了由各參戰部隊指揮員參加的第三次甲子山戰役作戰會議。分局書記朱瑞、第111師代師長陳光和參謀長陳士榘出席了會議,羅榮桓在講話中指出“這是改變濱海、山東局面的重要一仗,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釘子拔掉。”經過研究決定,調第115師教五旅、教第二旅六團、山縱第二旅五團、山縱第二旅六團、濱海軍分區獨立團、抗大一分校、新第111師共萬餘人,組成西、北、南和迂迴四路縱隊向敵進攻,教第五旅旅長梁興初率所部擔任主攻任務。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羅榮桓和羅生特醫生在莒南

17日晚6時,討頑部隊按照預定方案,經過3個小時的急行軍,全部到達各指定位置,晚10時,發起強攻。西路教第二旅六團、五團,在第二旅旅長曾國華指揮下,分兩路出擊,迅速攻佔了東璇子村,俘敵80餘人,繳獲步槍60餘支,爾後,向址坊和燈籠山發起進攻。第五團迅速攻佔三皇山,切斷頑軍向西突圍之路;北路,山縱第二旅六團控制了浮棚山、雲頂山、蒲汪等地,並將由糧山口南援的朱信齋部擊潰。新第111師、濱海獨立團等部在萬毅指揮下迂迴到甲子山東,直取南、北垛,再克趙家峪、劉家彩等頑軍陣地,俘敵40餘人。敵殘部退至張家石汪、劉家東山固守;南路教第五旅十三團在團長盧迪、政委覃士冕的指揮下,攻佔石場村東大碉堡,第二營從東南方向攻擊朱蘆,並擊潰朱蘆增援石場之敵。第十三團正面進攻甲子山中心陣地,孫煥彩十分驚恐,一面命令所部所收縮兵力,控制要點,一面又調集1300多人,由他親自督陣,向第十三團拼死反撲。頑軍火力猛烈,南路攻擊部隊受阻。第十三團與敵頑拼殺五次,傷敵300餘人,自己亦傷亡百餘人。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111師333旅代旅長萬毅

教第五旅決定由旅特務連和第十三團一部向丈山進攻。丈山是石場東部的唯一屏障,頑軍在此構築了十分堅固的工事,配之以輕重火器,派重兵扼守。天亮之後第五旅攻擊部隊剛進入作戰陣地,羅榮桓、朱瑞、陳光等領導人親臨指揮。第五旅連續幾次強攻均失利,造成了較大傷亡,羅榮桓毅然命令部隊停止強攻,改變作戰方案把敵人緊緊圍在甲子山南麓南北長5000米,東西寬不到2500米的狹窄地帶,並實行工程作業,步步逼近敵人。頑軍3次反撲,均被打退。26日,頑軍張裡元部800餘人由路北南援,被教第五旅阻擊逃回路北。主力部隊在民兵的配合下,向守敵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每到夜晚,槍聲四起,民兵和群眾在周圍山上,燃起熊熊烈火,吶喊助威。頑軍在八路軍的久圍之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土氣頹喪,軍心浮動。12月30日晚,頑第333旅1200人由張家石汪向北突圍,八路軍前後截擊,頑軍大部被殲,與此同時,孫煥彩所率師部及第331旅向東突圍,被截擊,僅有數百人落荒逃走。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羅榮桓

在戰役進行中,莒南、日照、莒中、臨沭等縣政府組織了數千名民兵支前參戰,他們運輸彈藥糧草,搶救傷員,押運俘虜,參加工程作業,監視封鎖敵人。莒南縣薛慶區還把140多戶個體作坊集中起來,為八路軍日夜加工大餅和饅頭。婦救會、識字班,熱情護理、照看傷員,在根據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經過14天的激戰,共斃傷顧軍1000餘名,俘第331旅參謀主任任家麟以下官兵1137人,繳獲步槍485支,短槍18支,輕重機槍22挺,迫擊炮3門,戰馬34匹,其他物資一宗。戰鬥中孫煥彩化妝逃脫,1948年7月13日,已升任國民黨整編第12軍少將高參的孫煥彩在山東充州被俘,1975年3月19日獲特教。在戰鬥中,八路軍傷團政委以下500餘人,犧牲連長以下148人。

鮮為人知的第二次“西安事變”,八路軍115師三戰甲子山

八路軍參戰部隊指揮官

甲子山戰役的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濱海區的局面,為後來開闢濱北地區,打通濱海與膠東區的聯繫,創造了條件,也為山東黨、政、軍領導指揮機關移駐莒南創造了條件。1945年8月13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省政府——山東省政府在莒南大店成立,莒南縣成為既無日偽軍又無頑軍的淨土,被譽為“山東小延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