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陶非陶,似瓷非瓷——原始瓷发展之谜

在安阳殷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器型规整、器表涂有青釉、胎薄而坚的器皿,它们像是瓷又像是陶,但不是瓷也不是陶……

这些器物被专家们定名为:“原始瓷”。

似陶非陶,似瓷非瓷——原始瓷发展之谜

猥琐发育,别浪

随着原始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走出了原始的部落,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夏与商,原始瓷器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此时的原始瓷器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被称为瓷器的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是陶瓷工艺迅速发展的开端。在这一个时期,陶瓷器已经完全占领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工巧匠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工艺,开始在装饰和审美上追求更高的境界,开始在工艺上的不停探索。

工匠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几乎创造出了无限的可能:仅在有光线时能看出暗纹的“暗纹陶”、花纹画在烧成的陶坯上“彩绘陶”,活灵活现的“陶俑”和用于房屋修建的“瓦当”……

似陶非陶,似瓷非瓷——原始瓷发展之谜

不断创造的工匠

但是,由于统治阶级对华美精致的漆器、青铜器的偏爱,在以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陶瓷工艺都没有较大的突破。但是陶瓷一直广泛应用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在器型、造型和装饰上变化出了很多的形式,有非常广大的群众基础。

直到东汉末年分三国,由于战乱,在孙吴境内,才开始大量流行浙江本地生产的青瓷器,这也意味着正式揭开了瓷器文明的序幕……


似陶非陶,似瓷非瓷

到底是个啥?

原始瓷从表面上看,相对于粗糙的陶器,它已经有了一定的釉,胎体也更加紧实坚硬,但是相对于瓷器的精致细腻,陶器还略显粗糙,那原始瓷到底和瓷器、和陶器分别有什么区别呢?

相对于陶器来说,原始瓷是更加精致完善的。

首先,从胎质上看,原始瓷其胎质是用瓷土烧制而成,而陶器的胎质则是用陶土烧就的,二者胎料不同。原始瓷的瓷土比较细腻,同时又是施釉的,所以原始瓷实用器物较多,即如碗、杯、盘等与人的嘴巴直接接触器物类较多。

而陶器的器型一般都比较大,所以陶器则以存储器为多,古人大多用陶器来储存谷物和水等。

似陶非陶,似瓷非瓷——原始瓷发展之谜

陶与瓷的区别

而与真正的瓷器相比,原始瓷的制作工艺不如后来的瓷器成熟。

首先在胎质方面,尽管原始瓷的胎料(瓷土)也经过一定的淘洗,但肯定不如成熟瓷器那么精细,原始瓷瓷土的淘洗比较粗糙。

其次,原始瓷的烧造温度虽然也高达上千度,但还是没有后来的成熟时期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的烧造温度高,所以原始瓷不如成熟瓷器精致细腻,也不如成熟瓷器色彩丰富。


为做出瓷器打了个草稿

由于工艺上的局限,原始瓷器还采用传统的泥条盘筑法,器物并不规整、涂釉不均匀、胎体厚薄不一、釉色不稳定。

但是,原始青瓷已经非常接近真正的瓷器了。瓷石制胎,器表施石灰釉,经1200℃高温焙烧而成,表面有玻璃质釉层,敲击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呈现出质朴的青色。它与陶器虽已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烧造工艺上与真正的瓷器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很多人说原始瓷器是“中国瓷器的鼻祖”,但也许它更像是人们为了瓷器打了个草稿,是先民们在工艺上不断探索的证明,是他们为一步步接近真正的瓷器继续努力着的见证者。

似陶非陶,似瓷非瓷——原始瓷发展之谜

原始瓷仿佛是一个无畏的勇士,冲破了拂晓前的黑暗,拉开了瓷器文明的序幕,瓷器从此开始蓬勃发展,带上了每个时代的鲜明烙印。

参考资料:

* 东方资讯《浅析商代原始瓷器》

* 个人图书馆《从陶到瓷,原始瓷器发展历程之谜》

*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工艺美术史》

* 个人图书馆《瓷器鉴定秘诀之六-一篇文带你看懂早期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