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用步槍大刀對抗的飛機大炮

在抗戰爆發前的北平,總能看見頭戴英式“託尼盔”,身穿灰布軍服的29軍將士守衛在盧溝橋上。與當時國內其他部隊相比,29軍官兵最明顯的特徵便是背後揹著一把大刀。

自喜峰口之戰以來,大刀的功效已被過度神話,以至於不少人認為在擅長拼刺的日本士兵面前,29軍手中的大刀擁有絕對優勢,是“三八大蓋”的剋星其實我軍的大刀與日本兵手中的“三八大蓋”刺刀比起來並沒有任何優勢。

七七事變,用步槍大刀對抗的飛機大炮


就長度而言,無論大刀還是馬刀通常都不超過1米,而“三八步槍”加上刺刀則有1.3米,在相同訓練水平下刺刀遠比大刀更具殺傷力。因此大刀若想在肉搏戰中取得優勢,必須在訓練程度與肉搏技巧上做得比日軍更好,然而這對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是不現實的。

第29軍之所以使用大刀,主要原因還是缺乏裝備、物資匱乏,沒有大批量製造刺刀的能力,而大刀製作過程簡易,成本也較低廉,便於大量生產。其次是第29軍中有尚武傳統且具備一定的武術基礎,使用大刀的確可以在肉搏戰中提高戰鬥力,但遠沒有文藝作品中那般所向披靡。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駐守北平的第29軍再次成為全國人關注的焦點。盧溝橋的戰鬥剛開始不久,我軍駐守在橋頭堡的執勤官兵即遭敵人殺害,橋頭堡被日軍佔領。為保衛盧溝橋,時任第29軍219團團長的吉星文決心與日軍拼死一戰。

七七事變,用步槍大刀對抗的飛機大炮


他親自趕赴位於最前線的第3營金振中部,向部屬發表了堅定的抗日宣言,並親自挑選150名精壯官兵,組成敢死隊。

敢死隊被編成5個組,每人帶步槍1支,手榴彈2枚,大刀一把,悄然向橋頭堡進攻。敢死隊員對地形十分熟悉,加上第29軍向來重視武術訓練,他們很快摸上橋頭堡,不到20分鐘便將幾十名日軍盡數殲滅,一舉奪回橋頭堡。

七七事變,用步槍大刀對抗的飛機大炮


不過到七七抗戰時,大刀早已不是中國守軍的主要武器,而日軍在北平也投入了比喜峰口更猛烈的火力——除了步兵裝備的步、機槍及迫擊炮外,還有來自空中的戰機與地面上的重炮,這些都不是冷兵器可以抗衡的。


七七事變,用步槍大刀對抗的飛機大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