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宝玉宁愿当和尚,也不愿娶宝钗​?宝钗和黛玉三观区别是关键

宝黛之恋对于初读《红楼梦》的读者而言,是最大的意难平,很多人一度认为如果当初贾宝玉如愿娶了林黛玉。或许而林黛玉不至于早早离世,薛宝钗似乎成为了这场恋情中的不速之客,《红楼梦》也一度因此被一些读者看做是爱情小说。但如果你认真的去了解,你会发现这些想法都过于幼稚和狭隘了。

为何宝玉宁愿当和尚,也不愿娶宝钗​?宝钗和黛玉三观区别是关键

虽然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大家闺秀,出身名门望族,但两人的差别才是整本书的重点,亦是梳理三人情感纠葛的重点。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咏絮之才”,薛宝钗则是“入份随时”和藏愚守拙”的,看似二者都颇为优秀,但无形之中就显示出,在当时的社会里,薛宝钗是更受欢迎的典范。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不同之处在于,黛玉有着自己的个性与追求,她向往着精神的自由,不甚介怀身份地位之差,这是在他人身上看不到的闪光点,也正是这一点吸引着宝玉。

为何宝玉宁愿当和尚,也不愿娶宝钗​?宝钗和黛玉三观区别是关键

我们反观宝钗则不然,她是本分的,这里所谓的本分即是指她安然的接受着那个社会定下的不成文规矩,也老老实实的接受着她认为的命运。她虽颇有才华,却依然秉持读书无用论;她虽温柔善良,但人命于她而言,有时亦不过是碎银几两。她有着深刻的阶级意识,这是她与生俱来的认知。说白了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三观大有不同。


但我们不能狭隘的以此批判宝钗,甚至在当时的社会,宝钗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如果她未曾想过嫁给宝玉,也许悲剧并不会发生。在贾宝玉的身上有着反抗整个社会的个性与叛逆,两者注定是水火不容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上,终归是没有好结果的。

为何宝玉宁愿当和尚,也不愿娶宝钗​?宝钗和黛玉三观区别是关键

但宝黛之恋如果没有薛宝钗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吗?其实不然。宝玉和黛玉的过分个性注定会招致整个社会的排斥,他们的“反社会思想”是无法融入那个时代的,他们看不惯这世间百态,但讽刺的是,世间百态并不会因他们而发生一点变化,这场悲剧的发生无非就是早一点和迟一点的差距罢了。


所以林黛玉的死,对宝玉的打击巨大,绝不仅仅是因为爱情的逝去,更多的是精神陪伴的远离。对于贾宝玉来说,他的林妹妹是最懂他的人,一旦她离开,这个世界也就不值得留恋了,因为处处都是规矩与墙壁。

为何宝玉宁愿当和尚,也不愿娶宝钗​?宝钗和黛玉三观区别是关键

贾宝玉最后当了和尚亦不是薛宝钗的错,只不过当时腐烂的社会环境让本欲清洁的贾宝玉无处可藏,以前他或许可以将潇湘馆当做自己的藏身之处,当林黛玉去世后,这个地方便也没有了。从某种程度来说,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亦或是贾宝玉,他们其实都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


现在我们来看《红楼梦》这本书,它也绝对不是简单的情爱故事,曹公未曾批判一言,却通过每个人命运告诉大家,当一个社会开始腐烂,无论你是反叛者还是顺遂者,最终都会被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