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怒為恕,握住快樂的鑰匙(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轉怒為恕,握住快樂的鑰匙(一)

全文1649字,閱讀需3分鐘

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我們看 “怒”字,上面是奴隸的“奴”,下面是 “心”字。這個字告訴我們什麼叫“怒”。當你把自己的心變成了奴隸,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時,你才會發怒。

轉怒為恕,握住快樂的鑰匙(一)

很多人說,都是誰誰誰讓我很生氣,是某一件事讓我很生氣。其實這些話都有待商榷。為什麼呢?因為從邏輯上說,沒有一個人能夠走進你的內心。所以請問那個讓你生氣的人是誰呢?其實不是別人,恰恰是自己。

有一篇文章是《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來掌管。”

比如一位女士抱怨:“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交在了先生的手上。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上。一位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可真命苦啊。”她把快樂的鑰匙交在了媳婦的手中。還有一個人說:“我很難過,因為老闆總找我茬。”她把快樂的鑰匙交在了老闆的手裡。一位年輕人從文具店裡走出來說:“那位老闆服務態度惡劣,把我給氣炸了。”他把快樂的鑰匙交在了老闆的手裡。

轉怒為恕,握住快樂的鑰匙(一)

這些人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自己的心情。當我們允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認為自己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如果我們身邊有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動不動因為芝麻小事發脾氣,那周圍的人都會跟著很緊張,很有壓力。因為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又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大發雷霆。一個人憤怒也會讓周圍的人都跟著不舒服、很緊張。

同時,我們也要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不要把快樂的鑰匙放在了別人手上,比如父母兒女、妻子丈夫,亦或是同事領導。這篇《握住自己快樂鑰匙》就提醒我們,人要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怒”字告訴我們把自己的心變成了奴隸。還有一句話說:“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為什麼呢?首先,發怒會影響身體健康。《黃帝內經》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因此,一個喜怒,脾氣不好的人,會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徵。第一,“怒傷肝”,容易得肝病。第二,一個人盛怒之下,血氣往頭頂上湧,很容易著急上火。可見發怒確實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還有人專門研究人的情緒情感和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總結了這樣一句話:“恨怨惱怒煩,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顆就生病,吃了一顆要你命。”可見我們的五臟六腑之會有病症,都和恨怨惱怒煩這五種不良情緒有關。一個人被這些負面情緒所充斥,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健康。

那怎麼解決愛生氣的問題呢?

轉怒為恕,握住快樂的鑰匙(一)

我們要學會轉“怒”為“恕”。“怒”字,它的“又”字邊稜稜角角很分明。我們把這個稜稜角角變得圓滑一點兒,就變成了“恕”。而“恕”字,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這告訴我們要做到“恕”,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誰的心呢?如對方的存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或者說如自己的心,當我們想對別人做一件事時,要捫心自問:“我希望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方式來對我”?當別人做錯了,我們要發怒時,不如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完人了?是不是一個錯誤都不犯了呢?如果自己還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過失,又怎麼能夠要求別人一個錯誤都不犯呢?當我們犯錯時,我們總希望別人能體諒自己,給我們改過的機會。那麼當別人犯錯時,我們也要體諒別人的苦衷,給別人改過的機會。

轉怒為恕,握住快樂的鑰匙(一)

因此孔老夫子的弟子請教他:“老師,有沒有一個字我可以終身奉行?”孔老夫子說:“有啊,這個字就是恕。”什麼是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弟子規》上的一句話就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我們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捫心自問,我希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態度方式對我?如果不希望別人以這樣的態度或方式來對我,那就趕緊停止,也不要以這樣的方式態度去對別人。

轉怒為恕,握住快樂的鑰匙(一)

(節選自 海口廣播電視臺大型人文節目《餘莉開講》之品讀《群書治要》第五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