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生至誠,天之道也

引言:在這樣一個浮躁而又嘈雜的時代,“善良、誠實”這樣的字眼逐漸被淹沒,但是走了很久會發現,還是具有誠實和善良這些品質的人能獲勝,因為人善人欺天不欺。

《天道》:人生至誠,天之道也

中庸有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者。

誠,就是守善之道,唯天下之至誠,一為天下能盡其性,悟守至誠之道,就可以預知未來之事,可以趨吉避凶,這樣的忠厚風格就是君子厚德載物的狀態。

《天道》之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當一個人只是玩弄心機的時候,那麼他的人生水平也就是在玩弄心機的層面上,當一個人內心存在著信仰的時候,那麼他的人生便會得到更多。

《天道》這部劇中有三個非常有意思的角色,那就是劉冰,馮世傑,葉曉明三個人,這三個人都是期望通過丁元英這個大人物登上人生富貴的大船,想趴在井沿上看幾眼,順便跳出井外。

但是遺憾的是,最後只有馮世傑一個人達到了目的,分析其中來龍去脈不難看出,三個人之中,唯獨馮世傑人品最為厚道。

從公司開始的時候,一直到最後幾個人合作結束,馮世傑並非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遇見事情的時候總會替別人著想,即便在退股之後,第一想到的並不是為自己佔便宜得利益,而是為村子保住那一套機器。

所以最後馮世傑成了三個人之中唯一的受益者,而和馮世傑在一起的劉冰,正因為自己太過於狡詐,手段過多,最後自掘墳墓。

玩弄心機的人,他看到的是玩弄心機所獲得的表面利益,但是誠實厚道的人,在沒有獲取利益的時候,他反而得到了不玩弄心機才能獲得的真誠。

《天道》:人生至誠,天之道也

古人常說: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在社會上為人處事,應當以忠實敦厚的人為學習的對象,傳給後代的法則,只要能保持勤勞和簡樸的意思就是最好的了。

忠厚為人,才是處事的良方,做人忠厚以誠待人,上能感動上天,下可順從民意,哪怕一時之間吃了虧,但是最終還會善惡有報。

古代有一人名叫陸政,祖上跟隨宋武帝平定關中,所以被任命鎮守長安,從此留住在北方。

陸政非常孝順,他的母親是南方人,喜歡吃魚,可是居住在北方很少吃到魚,集市上也沒有魚販賣,由於氣候原因,河流中也很少能抓到魚。

為了能使他的母親吃到魚,他經常歷經千辛萬苦,為母親尋找新鮮的魚,鄰居都非常感動。

後來他家旁邊冒出一處泉水,而且其中有魚生存,從此陸政再也不用因為尋找魚而發愁了,母親吃魚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人們聽說之後就認為這是陸政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有神明護佑,所以人們就把這泉水稱作為“孝魚泉”。

《天道》:人生至誠,天之道也

我們在小的時候都能表現出真誠無妄的本性,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被外界環境和慾望所左右,忘記了真誠的天性。

天地萬物,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只要恢復了真誠的天性,就會與自然共命運,只要能把真誠當做自己處事的法則,最終也都會受益。

有的人說自己並沒有因為真誠受益,反而因為真誠吃虧,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將真誠運用到極致,就好像鍛鍊身體一樣,長久的鍛鍊才能得到效果,真誠又是廣博深厚的品行,也只有長久的堅持和用心的體會,才能最終受益,這也是人生至誠給我們帶來的作用。

-end-

文|易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