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PART 1

天道有輪迴,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有些人可以爬出井口;有些人趴在井沿看了下就掉下去,有些人一輩子呆在井底;有些人卻註定翱翔在藍天?
幾天的時間追完了《天道》這部難得的十幾年前的國產好劇,劇中丁元英一盤大棋管中窺豹式地刻畫了中國各個階層的眾生相,同時庖丁解牛式地解析了人性的底層思維在人生道路上的影響。
劇中反覆提到了用技術,制度,文化來劃分思維的高低層次,我認為太過學術,也不太容易為人理解,我用自己一直熟悉的勢,道,術來進行區分。

《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PART 2

劇中丁元英提到過一句話,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何謂術,就是方法,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生財之道,但是這裡的道多半隻是術,方法,但是隻有方法,根本賺不到大錢。

背靠大樹好乘涼是不少人的想法,沒錯,但是你自身能力能否駕馭,你的交換價值是什麼,未來的規劃如何,不去想。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格力一把手朱江洪立足長遠,決定砍掉一部分銷售人員紅利留給研發,大部分格力銷售不滿跳槽到中山匯豐空調廠,董明珠作為格力銷售冠軍,其實更為糾結,但是她沒有隻顧著眼前的蠅頭小利,還是決定留在格力創造輝煌,而那家空調廠,幾年後就泯然眾人。

劇中的葉曉明是典型的止於術。論技術,他是專家,但是他不懂得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商界規律,執意退股,最後也就在井沿邊看了看又回到了井裡。

再回想一下他做的HI-FI音響是業界高端,但是不懂得勢,只開在了古城這種三線城市,怎麼可能會有商機,如果敢於一搏,開在北京,肯定會有對應的市場,但是可惜的是葉曉明既不懂商界運行之道,也不理解時代發展之勢,最終只能困守井中。
何謂道,為人處世懂得操守,社會運行規則,人格底線。有可為,有可不為,有舍才有得,風險與機遇對等。

肖亞文,歐陽雪瞭解丁元英之於自己的價值,所以選擇堅定地站在丁元英的一方,但是和退股三人組不同的是,她們更懂得道。

丁元英讓歐陽雪做格律詩的掛名董事長,賺了歸她,賠了歸自己,面對這種好事,歐陽雪還是在利益面前保持了冷靜,她知道天下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如果想賺錢,自己就必須要承擔風險,所以她拒絕了利益的誘惑,選擇了自己投資入股,風險與利益共擔。

《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在面對了聖公司六百萬索賠的訴訟壓力之下,她不僅選擇了堅守,還吃下了退股三人組的股份,自己最後也獲得了對應的回報。

肖亞文也是一樣,在面對鉅額訴訟的風險之下,還是選擇在法院裁決之前躬身入局,果斷增資入股,因為她知道,機遇永遠是和風險並存的,商界沒有雙全法則,最後能成功也是把握商道的結果。

勢是什麼?真正的天道。所謂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雷軍說讓豬飛起來的風口,都是勢。

丁元英能成功就在於一開始就把握住了扶貧這個勢,有了這個勢做功,其他的只是佈局罷了,至於個人對於整個局面的影響就極其有限了。

其實從樂聖真正瞭解格律詩是一家扶貧公司的時候,對他們再有利的證據都沒法扭轉敗局。在扶貧的大旗下,格律詩既可以幫助貧困戶脫貧,又可以幫助當地農民就業,解決了相關部門想解決但解決不了的問題,更何況還不需要出一分錢就能換來的成績,這種多贏的局面試問有誰會拒絕呢?

在庭辨時,樂聖律師還拿出民族品牌生存打情感牌,殊不知,無論站在哪個高度,和扶貧比起來,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樂聖看到了這個事,所以及時撥亂反正,主動合作,既可以壓縮成本,也可以贏回敗訴的口碑,說不準還能拿到扶貧的榮譽和優惠政策,唯一的犧牲品就是林海峰,當初一時矇昧於自我面子而沒有做好充分調研,看清楚大勢走向,在術上一味用強,最終自我解脫。

《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PART 3

我們再談一談丁元英說的文化屬性,我們只談個人,上文說過,主要是指一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良知。

一個人到底是利己還是利他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思維方式的分野。在劇中的退股三人組,葉曉明,馮世傑,劉冰雖然在能力上沒有多少高下之分,但是在利他還是利己的思維方式上卻有云泥之別,這也造就了三人最後的命運迥異。

馮世傑是三人中唯一考慮他人超過自己的,他自己在城裡有修車廠,可以說日子過得不錯,算村裡的富裕人員,但是他還是時刻考慮到鄉里人的命運安慰,自己雖然富裕了,但是並沒有忘記生養自己的土地。

即使最後退股,還是用自己的錢買下了鄉里最核心的機器設備股份,這也為鄉里的老少未來留了一條活路。因為自己是橋樑紐帶和當初扶貧計劃的提出人,最後仍然獲得了20%的股份回報,用通俗的話說,善良的人終有回報。

反觀葉曉明和劉冰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雖然他們對於格律詩,從創立到走向市場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目的卻都是為了自己,當遭到鉅額賠償風險之後,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錢,不願意承擔一絲風險,因為在他們看來,扶貧只是別人的理想,和自己無關,他們真正關心的只有自己。

尤其是劉冰,最後在虛幻的金錢和名利面前,泯滅了最後的良知和底線,最終真的掉入了井底。

《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人生起伏是常態,面子終究只是外物,相對於內心的純淨和堅定,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韓楚風和林海峰都是商界名流,但是一個只有矛,沒有盾,一個卻有七種武器。

面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韓楚風選擇了謙退,雖然暫時捨棄了面子,但是最終還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地位。

面對格律詩的訴訟,合作潛在價值其實他們已經看到,但是林海峰礙於面子,還是選擇了強驕。自從丁元英看到林海峰海報的那一刻,他就洞悉了這個人未來的命運。

人生起伏本是常態,挫折之於成功人而言,其實是家常便飯,誠如劇中所言,

“只要還有一口氣,即使是兩敗俱傷,最後那個能站起來的就是勝利者”。

韓楚風可以接受失敗,但是林海峰卻不能適應,一場官司的訴訟就擊碎了他的玻璃心。

一個人說到底是不是能爬出井口,翱翔藍天之上,還是取決於一個人的道德底線,思維方式,王守仁心學的大成就是三個字,“致良知”,其實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PART 4

天道中,勢,道,術三種思維下的人格特徵和行為方式有什麼不同?在子女教育上我們又如何運用勢,道,術的理念呢?
術的思維方式下都有什麼人格特徵呢?掌握優秀的技術,技能,同時也有一定專業的知識儲備,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是執行力強,組織能力強。比如《天道》裡的葉曉明,這類人在生活中很多,就不一一贅述。


道的思維方式下人格特徵是良好的道德原則,尊重社會運行規則,有利他之心,表現出的行為特徵是自律,有理想,社交能力強,善於用人,終身學習。

比如《天道》裡的韓楚風,肖亞文,歐陽雪,馮世傑。歷史人物比較典型是曾國藩,李鴻章。
勢的思維方式之下的人格特徵是獨立思考能力強,有開創性,破壞性思維,無條件自信,抗挫能力強。

表現出的行為特徵是活出自我,獨立,不從眾,熱愛事業,半冷血,極強的人格魅力,終身學習。《天道》裡的丁元英,商業人物比較典型有喬布斯,馬斯克,巴菲特等。
比如我們常說的自律是好事,但是我們看看勢思維下的人物,其實更在意獨立思考能力,開創性的思維方式。

社交能力重要嗎,當然,但是那些真正的大人物很多甚至都不是社交高手,他們的時間往往都用來思考如何創新,更在意自我獨立人格的塑造;技術專業知識重要嗎,是的,但是為什麼你沒走得更高呢?

看看上面道和勢的人格特徵和行為方式你缺了哪一條吧。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共性,比如終身學習,看看上述那些人物,有哪一位不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PART 5
那麼在教育上,這三種模式又如何發生作用?

術的思維方式是什麼?學習成績,個人榮譽,行為習慣,重要嗎?重要,但是還有比這更重要的。

道的思維方式在教育中是什麼?道德底線,社會運行規則,個人奉獻精神,邏輯推理能力,知識體系框架,這些學校會教嗎?小部分會,大部分取決於家庭教育。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嗎?有。

勢的思維方式運用於教育中是什麼?我們之前常說的一個人的安全感,價值感,獨立的思考能力,批判性,辯證的思維方式,好奇心。這些學校會教嗎?基本不會。那怎麼辦,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
這些都解釋了我們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

“為什麼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為什麼那些在學校學習成績很好的同學走向社會後反而泯然眾人,而那些原本在學生時代調皮搗蛋老師不待見的學生,走向社會以後反而如魚得水?

過去父母一輩常說,

“社會既是一個大熔爐,也是一個大染缸”,

但是塑造成什麼樣子?什麼顏色?原生家庭教育的思維方式才是關鍵。

《天道》為什麼有人在天上,有人在井裡,有人爬上井口又掉下去?

你在意成績,榮譽,短期內你會得到,但是未來如何,不好說。

給予孩子安全感和價值觀,或許短期內什麼也得不到,但是未來,你會看到一棵參天大樹衝向雲霄。
最後我總結了勢的思維之下五種人格特質對應的早期的教育理念。
第一,崇高的社會理想。對應早期教育中對於孩子理想的樹立,既有個人的也要有之於社會的。


第二,實現事業的飽滿熱情。對應的是好奇心,只有有好奇心,才會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熱情,唯一支撐自己一輩子事業熱情的唯有心底的熱愛。
第三,無條件的自信。這取決於一個人的價值感,一個人在幼年被塑造得有極強的價值感,成年之後發自心底的自信就會讓他無堅不摧。
第四,開創性和破壞性的思維。這由一個人在早年,原生家庭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安全感決定。任何開創性和破壞性的革新都有危險和並且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而這必須由心理有足夠安全感的人才能完成。
第五,獨立思考能力。無他法,唯有終身學習。書本,實踐,名師都是學習的路徑,沒有持續不斷的學習能力提升,獨立思考根本無從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