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烤色蜡充当老蜜蜡的五个鲜为人知的特征

拿新蜡烤色充当老蜜蜡,目前在珠宝界&文玩界已经是心照不宣的话题了。因为国标对烤色认定为优化,鉴定证书不会体现‘烤色’,所以给很多蜜蜡爱好者造成了困扰。

以一颗10克的蜜蜡举例,在批发集散地,新蜡的成本平均在20-30元/克,而制作成老蜡后,品相好的价格会卖到500元/克以上,可见其暴利有多大。

多数刚入手的小白通常较容易分辨成串的烤色蜡,因为同批烤制,颜色和规格都类似,属于一眼假。但如果是大颗粒的饼子、或是珠子,因为利润足够,所以烤色时被个性化的对待,这就很容易掉坑了。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五个鉴别烤色蜡的特征,每个特征都是经过实物验证的,且有些高仿老蜡具备其中2-3条特征,所以鉴别时要从这五个角度全部甄别一番,再做结论。

特征一:通盘货做对比

要通盘观察老蜡经营者的货,如果整盘的规格、颜色或纹路一致,那么就高度怀疑了,因为天然老蜡存世不多,品相各异、收集的渠道也各异,在同一家商户柜台里出现大量类似老蜡,是非常可疑的。

爆料!烤色蜡充当老蜜蜡的五个鲜为人知的特征

特征二:烤色蜡的易脆性

烤色虽被国标认定为优化,国标制定者的出发点:老蜜蜡的颜色是数百年上千年经过地热或光照而形成;而人工烤色模拟了这一热环境,只是大大压缩了这一过程,并未对蜜蜡内部结构产生影响,所以被列认定为‘优化’。

可是‘优化’的结论并不能掩盖因为加速烤色,而造成蜜蜡韧性的缺失。

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中国启用‘金镶玉’的概念来作为奥运奖牌,其中和田玉被选为金镶玉的主材,知道是为什么吗?

有人说是因为和田玉知名度高,但我们国家和田玉知名度再高,也高不过翡翠。

有人说和田玉产自我国,但翡翠产自别国(缅甸等)。其实。和田玉并不是我国独有,美国、俄罗斯、韩国都盛产这种玉。

何况我们国家独有的岫玉、独山玉、酒泉玉、析木玉都没有选。为什么偏偏选了和田玉?

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田玉的韧性。当时组委会的要求是:所有的奖牌都要通过从两米高处摔落而无损的测试。

就因为和田玉韧性强的特性,所以才能制作雕刻出那么多惊为天人的作品,才能屡次问鼎天工奖(雕刻界的最高奖项)。

爆料!烤色蜡充当老蜜蜡的五个鲜为人知的特征

(2019年天工奖和田玉获奖作品)

韧性虽然很重要,但却不是鉴定天然和田玉的标准。而是折射率,光谱图等指标。

我举的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结构不被破坏,即被鉴定机构视为天然。但韧性这个指标,则是我们自己判断的重要条件。

那么具体该如何判断呢?

烤色造成蜜蜡韧性缺失,因此缺乏弹性,不经磕碰,落地容易碎,经常有朋友拿着一碎两半的蜜蜡问我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爆料!烤色蜡充当老蜜蜡的五个鲜为人知的特征

而天然老蜡跟新蜡一样,落地回弹有力,即使仍在地上,仍然像乒乓球一样弹起,完全不怕摔。

所以不管是新蜡还是老蜡,从爱惜的角度来说,不要刻意摔,但不小心掉地上就碎两半了,那我告诉你,一定不是你的错!天然蜜蜡就是千年树脂,你说它会不会自己摔坏?

特征三:风化纹

烤色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基本小作坊都可以操作。而老蜡表面形同龟裂般的风化纹可不是那么容易仿的,尤其是当每一颗的风化纹都不一样时,这就对造假者的成本提出了挑战,所以判断风化纹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爆料!烤色蜡充当老蜜蜡的五个鲜为人知的特征

关于风化纹,我在《客户第三次经过后大呼:我终于知道你的老蜜蜡跟别人的区别了!》文章里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去看看。

特征四:孔道内壁

说起孔道,有人要提钥匙孔了,但我之前另一篇文章专门抨击过钥匙孔,制作粗糙、成本低廉,以假乱真,不值得我在这里赘述了。

我想说的是烤色蜡是用新蜡烤制,所以孔道都是新钻出来的,内壁一定光滑无纹理。

爆料!烤色蜡充当老蜜蜡的五个鲜为人知的特征

蜡和新蜡孔道对比

如果造假者愿意付出成本,在表皮制作风化纹以增加可信度,那么这时请往孔道里看,看看孔道内壁是否有风化纹,如是新蜡,孔道内壁注定光滑干净。而天然的老蜡孔道早已形成,风化纹会一直延伸到孔道内部。

表皮的风化纹可以做(去看看某些天珠),而孔道内的风化纹可做不出来。

特征五:孔道口

重点看手串,尤其是小颗粒的,请扒开珠子观察孔道口,如果有崩裂现象,且大量出现,那么烤色概率大增,因为我在第二点说过,烤色影响蜜蜡的韧性,孔道口较薄,所以变得易碎,这个特征在很多烤色蜡身上都验证过。

爆料!烤色蜡充当老蜜蜡的五个鲜为人知的特征

以上分享的五个烤色蜡的鉴别特征,再次强调,不要单独拿着某一条特征来做结论,因为我能说出来的特征,制作者也能想到,只是他们想模仿多少条特征而已,这取决于成本,而不是意愿。

当这五条特征都被我们掌握后,一定大大增加对方造假的成本。就像很多国家的货币都会有多达几十种防伪技术一样,不怕造假者仿造某几条技术,我就是要多个技术叠加,增加你的仿造成本,让你知难而退。

好了,说了这么多,希望本篇对你有帮助,以后我还会分享更多珠宝鉴定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