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满清时期,豪杰辈出,鳌拜、年羹尧、吴三桂、爱新觉罗·多尔衮……个个都是广为人知的传奇人物,其中多尔衮的弟弟爱新觉罗·多铎也是一代名将,他是乾隆帝口中的"开国诸王战功之最",被称为清朝前期第一猛将。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逐渐走向衰落,名震寰宇的悍将僧格林沁以一己之力扛起了第一猛将的大旗。

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僧林格沁生于1811年,属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骑射一流,一代忠勇,是道光、咸丰两帝的爱将,被称为"国之柱石"。据《蒙古世系》记载,他是成吉思汗二弟的二十六代孙,虽先祖光辉却庇佑不及此,幼时的他因家境贫寒,与父亲一同给富人放牧,直到12岁才迈入学堂。

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1825年,14岁的僧林格沁被选定为郡王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完成了阶级跨越,同年行走御前,赏戴三眼花翎。但承袭只是他扬名立万的契机,"国之柱石"的名号来自他一次次的浴血奋战,这使他一路加官进禄,道光皇帝赏其用紫缰,后赏穿黄马褂、用黄缰,先后出任各旗大臣及都统。到了1850年道光驾崩,他已为顾命大臣之一。道光皇帝崩后,僧林格沁清除匪患、镇压斗争,两年后主持道光帝梓宫迁葬,恭谨从事,赏加三级。

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派兵北伐,僧林格沁统领几营及诸王劲旅出京。三个月后,北伐军攻入京畿重地,咸丰帝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宝刀授予给他,让他率军进剿。他果然不负嘱托,接连大败北伐军,1855年更是生擒了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因此他被加封为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同年,他又剿灭了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两位统帅均为太平天国的名将,骁勇善战,足见其能力。这两年间,双方大小战役足有数百场,僧林格沁将敌方全部殄灭,从此威震海内。

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而他的亲王之位坐的却并不安稳,1859年,僧林格沁被派往天津抗击英法侵略,他坚决反击入侵者,督军击毁英军战舰3艘,使英军死伤464人,司令贺布受重伤,后英法联军军舰撤走。此战被称为大沽口保卫战,这是1840年西方列强入侵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可惜在第二年,英法联军攻入天津,他因兵败被拔去花翎,削除职位。后又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被毁,主和派认为是他惹恼了洋人,于是他被革去了王爵之位。

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同年,清朝廷恢复其郡王爵,派其剿捻,他多次打败捻军,于1862年赏还其亲王爵位,诏世袭罔替,成为了大清的铁帽子王。1865年,他被捻军诱至山东,身陷重围,在冒死突围的过程中受伤坠马,潜伏麦田,被一个名为张皮绠的16岁捻军斩杀,终年55岁。可怜一代名将,却命丧于少年之手。

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僧林格沁生平爱护百姓,哪怕饭间来报的扰民事件,他也即刻翻身上马,怀揣馒头而去,深受百姓爱戴。也许是因为幼时贫苦,他虽贵为亲王,却不骄矜,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不睡觉他便不睡,士卒不吃饭他也不吃。一次,军粮断绝,只剩胡萝卜充饥,士卒难以下咽,他就坐在帐前连吃数根,士卒也心服口服,不敢再有怨言。

也因其功勋卓著,爱民亲兵,亡后百姓为其罢市,哭声震地,同治帝和慈禧亲临祭奠,赐谥号"忠",以亲王规格下葬,配享太庙,于多地建祠堂,以供后世膜拜。

内蒙古人像丨晚清第一猛将 却命丧一少年之手 可悲可叹

他传奇的一生中,充满了忠诚和勇猛,作为清政府的希望,屡建功勋,阻止太平天国北伐,抗击英法,站在落日的余晖中燃尽生命,却也无力挽救大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