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年的權謀博弈,成就春秋最大的戰略計劃

青青子衿,天天都開心。又到了和子衿一起探討歷史的時候了,今天子衿要說的是春秋時代長達百餘年的晉楚爭霸。

也許大家聽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趣聞,但子衿相信下面的分析會讓大家有不一樣的感受。全篇手打,良心文章啊!!!

百餘年的權謀博弈,成就春秋最大的戰略計劃

晉文公

下面的分析是站在晉國角度來談的。

晉楚爭霸是在齊桓公宋襄公之後,自晉文公重耳即位開始的。當時楚國處於成王時代,自泓水之戰擊敗宋襄公,楚國一時在中原已無敵手。成王又積極與曹、衛、宋、魯結好,而鄭許陳蔡諸國早已臣服於楚。當時,楚國內政安穩、國力雄厚,勢力範圍逼近中原,成王雄心勃勃,大有挺進中原之意。

在那個時候,齊國霸業已遠,秦國不屬中原文明圈,於是晉國便當仁不讓成為了中原對抗荊楚的領導者。晉文公即位前,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對各國的改革和天下的形勢認識深刻。文公即位後,大力推行改革。在晉國建立“卿制”削弱貴族權力,發展經濟擴充軍隊。這一階段的戰略計劃是聯合齊秦,逼退荊楚,由此導致晉楚第一場大戰——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的導火索是宋國。宋國與楚國結好完全是迫於楚國的武力,看到晉國有意抗楚,遂叛楚通晉。這可惹惱了楚國,於是成王派兵圍困宋國。晉國沒有直接出兵救宋,而是先拿曹國開了刀。名義上說是懲罰當年流亡時曹共公偷看文公洗澡。楚國見屬國被攻,果然棄宋救曹,這就中了晉國以逸待勞的計謀。後城濮之戰,晉勝楚敗不再多說。

百餘年的權謀博弈,成就春秋最大的戰略計劃

城濮之戰雖然勝利了,但戰略計劃卻不太穩固,癥結就是是秦國和晉國的關係。城濮之戰前,晉國曾經因周室王子帶叛亂勤王,那時秦國有意東出,希望能一起出兵,但被晉國拒絕了。城濮之戰後,晉國舉行踐土之會邀請秦國,但秦國沒有參加。

為了改善和秦國的關係,晉文公再次舉行盟會,請秦國一起討伐不服的鄭國。這就是中學課本里的“晉侯秦伯圍鄭”。但在鄭國說客燭之武的挑撥下,秦國不告而回,秦晉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百餘年的權謀博弈,成就春秋最大的戰略計劃

秦穆公

秦穆公也是有雄圖大略之君,一直希望能東出稱霸,但晉國就擋在面前,且東出要道桃林與殽函皆掌握在晉國手裡。看來,秦晉之戰不可避免了。於是,秦穆公趁晉文公去世,派孟西白三位大將,晝夜行軍,奇襲鄭國,企圖在東方打下據點。後消滅滑國回來的路上,在殽函之谷遇到晉襄公設下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三員大將被俘。這就是晉秦殽函之戰。

殽函之戰後,晉秦之間又發生了一系列的小戰役,兩國徹底決裂。與此同時,楚國開始向東吞併淮水流域諸小國。可惜晉國因為秦國的牽制,無力營救。

殽函之戰後各國形勢發生了許多變化。

秦穆公一意仇晉,遂與楚國通好,而楚國趁晉國左右掣肘,再次出兵中原,先後臣服鄭、陳、蔡、宋等國,勢力又一次瀰漫中原。此時楚國進入莊王時代,他如此急劇地侵入中原,必將與晉國產生衝突。

不過此時的晉國可謂是內外交困,在外有秦國的不斷騷擾,在內則發生了一系列複雜的政治變動。靈公昏聵,諸卿爭權,時起變亂。後靈公被弒,成公、景公相繼即位,才稍稍安定。成公用郤缺為卿,聯結秦國北方的白狄部落牽制秦國,同時聯姻赤狄,消除內憂。

儘管如此,邲之戰中,晉國還是輸了。郤缺早死,荀林父繼任。但優柔寡斷的荀林父和年幼的晉景公控制不了不聽命令的臣下,更無法抵抗雄心勃勃的楚莊王。

百餘年的權謀博弈,成就春秋最大的戰略計劃

楚莊王

邲之戰後,晉國因內亂和外敵國力日衰,在諸侯國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低。但景公為人清明,輔臣士會、欒書等又是賢能之才。君臣制定了圖霸方略大致如下:

一,逐白狄、滅赤狄,肅清內患;向東擴張疆土至黃河北岸,與楚國對峙。

二,擴張軍力,以實力屈服諸侯。

三,爭取齊國、吳國;離間秦楚。

但計劃在爭取齊國時出了差錯。景公人出使齊國,卻發生了怠慢使臣的事,三年後齊國又興兵伐魯衛,晉國才出兵伐齊。這就是晉齊鞍之戰。

齊國自桓公後,雖不再爭霸,但也以東方大國身份自居,基本不參加諸侯盟會,常常侵擾周邊的魯衛等國。齊頃公相當自大,對晉國不屑一顧,也是因為大意輸掉了這場戰爭。不同於秦國,齊國本無意爭霸,所以戰後晉齊和好結盟。晉國又與吳國聯結,在東方對楚國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包圍網。

解決了東邊,接下來輪到西邊了。

百餘年的權謀博弈,成就春秋最大的戰略計劃

各國方位圖

晉國早已經明白,秦國這條西北狼是喂不熟的。解決這個麻煩,只能打!於是產生了晉秦麻隧之戰。

那時先前驅逐的狄族又和秦國勾結,開始侵擾晉國。於是,晉國覺得傾全國之力徹底擊敗秦國。在開戰之前,晉國先是找了個臺階和楚國和好,之後又發佈了一篇可以說是春秋歷史上最長的外交通告。裡面詳細說明了百年來晉秦兩國的恩恩怨怨,口氣像個怨婦。要打便打,幹嘛要這麼麻煩呢?

大家不要忘了,晉國最大的戰略目的是抵抗荊楚的北進,一切行動都是為此,這次對秦作戰也不例外。這篇通告不是給秦國看的,而是要讓楚國明白,晉國攻打秦國完全是因為兩國之間的恩怨,和秦楚聯盟“毫無關係”喲。

剛剛與晉國和好的楚國果然上當了,對於秦國的求救無動於衷。這場戰爭進行得非常之快,前後不到半年,而且效果也很好,秦軍河東守軍全軍覆沒。另外,麻隧之戰後僅兩年,晉國便發動了對楚戰爭,因為要趕在秦國恢復元氣之前打擊楚國,否則麻隧之戰就沒有意義了。

這次晉楚鄢陵之戰的具體經過就不提了,結果是楚軍大敗,楚共王受傷,大將子反因酒醉誤事而自殺。

百餘年的權謀博弈,成就春秋最大的戰略計劃

晉悼公

晉厲公自麻隧、鄢陵兩戰勝利後,日益驕縱,寵幸奸臣,還造成了臣下間的殺戮之禍。欒書感到厲公終將壞掉晉國稱霸計劃,於是和中行偃一起廢了厲公,改立襄公的曾孫公子周,也就是晉悼公。

晉悼公即位時年僅十四歲,但對人謙讓有禮,信任賢臣,由此又開創了一番霸業。

悼公即位伊始便整飭內政與軍事,愛民節用。對中原諸侯也不再以武力脅迫,而是加強聘問和禮儀來往。並加強和吳國的聯繫,以牽制楚國後方;聯齊、抗秦、和戎,孤立楚國。更與楚國爭奪鄭國虎牢險塞之地。之後雖無大戰,但楚國在晉國的戰略包圍之下再也無力涉足中原。

晉楚爭霸中,晉國雖然犯過錯誤,但其戰略方向始終不變,經過幾代君臣共同努力,終於成功抵禦了楚國的北進。

畢竟是一百多年幾個國家的歷史,很多地方子衿都一筆帶過,還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