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鍾燕:校企“同頻共振”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

9月22日-26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燕率隊赴杭州、太倉、中山市考察調研產教融合工作情況。調研組一行先後考察了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太倉職業教育小鎮、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以及相關園區、企業等,並與三市相關部門、院校、企業等進行了座談交流。

調研組在考察交流中發現,三地在產教融合方面都各有建樹卻又殊途同歸,總體來說,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高位推動,規劃“職教發展戰略”。如太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強市、融入上海、對德合作”的發展戰略,並出臺《關於深化產教融合加快“雙元制”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太倉市職業技能提升實施方案》《太倉市“雙元制”人才培養專項扶持資金使用辦法》《太倉市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融合貫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激勵政策,催生了太倉特色的“政府主導、主體雙元、合同執行、成本分擔”的職教辦學模式。

該市設立每年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加油添火”:如企業投資建設雙元制平臺獎勵200萬元,培養一名雙元制學生補助1.5萬元,成為省級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獎勵50萬元,對健雄學院、省太中專建設的智能製造(工業4.0)教學工廠,分別給予500萬元啟動資金,建成招生後連續三年每年分別補助運營經費100萬元;鼓勵企業設立實訓基地,對被認定為省級現代化實訓基地的企業給予不超過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等等。

在太倉市委市政府的引導下,以太倉中等專業學校為代表的學校,圍繞德企“雙元制”辦學理念,與70多家中外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建“雙元制”學徒培訓中心,為太倉本地企業提供了上萬名專業技術工人,被國內同行譽為“藍領工人的黃埔軍校”

以德國海瑞恩精密技術(太倉)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企業主動與學校深度融合,成立“海瑞恩(太倉)培訓中心”,採取“雙元制”“五學年”培訓模式與學校“訂單”培養學生,不收取學生任何學費,每年給學生髮放2.5萬元培訓津貼,6年來為企業培養了280名核心骨幹員工。

二是產業為王,建設“校企命運共同體”。如杭州市委市政府不斷完善產教融合頂層設計,先後制定頒佈《關於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杭州市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名校名院名所建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完備政策保障體系。特別是緊扣浙江優勢產業,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多種方式,鼓勵各校通過專業服務產業,發揮“學校辦學力、行業資源力、企業市場力”三大優勢,建設“校企命運共同體”。

杭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先後與友嘉集團、達利國際、省特種設備研究院等主導產業、主流企業合作,建立了相應的九個“校企命運共同體”。特別是緊扣浙江電梯製造大省地位,與浙江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共建的全國首家特種設備學院,開“行校合作”之先河。該學院建設了全國最大的電梯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僅用四年時間,把電梯專業建成了全國第一,技能人才供不應求。在國內電梯行業形成“電梯標準出浙江”“人才培養看杭職”的共識

三是深度融合,打造“園校合一孵化器”。如中山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意見》,給園區、企業、學校更大自主權,鼓勵市屬高職院校與工業園區一體建設,“園校合一”,探索出一條既不完全依靠財政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又盤活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新路。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由中山市人民政府舉辦,委託中山火炬經開區管理,該校堅持院園融合發展,與園區國有企業聯合共建了佔地200多畝的生產性實訓校區,有效聚合了場地、物業、設備、技術、資金和人才等要素資源,構建了“政、產、學、研、金”一體化發展平臺,建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體。

通過與園區共建生產性實訓校區、與企業共建以企業冠名的行業產業學院、實施專任教師“深海探珠”計劃、兼職教師“政府津貼”制度、“雙師型”教師培養和“雙導師”等制度、推進現代學徒制實現精準育人等多種舉措,與園區近400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建了22個研發中心和基地,6個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孵化出了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面向中小微企業及其產業鏈,構築了以科技服務為核心的綜合服務體系。

鍾燕在調研中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為落實十九大精神,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下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將用5年時間,佈局50個產教融合型城市,一批產教融合型行業,1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建立組合式政策體系。

首批全國佈局的20個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除計劃單列的青島、深圳、寧波外,其他城市由各省政府推薦。湖南省政府推薦長株潭城市群開展試點建設。

目前首批國家支持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的項目資金已下撥,其中長沙四校獲資金2個多億。株洲在這一輪產教融合型城市群試點建設中,不能等、觀望,慢則是退。建議三個層面同步主動所為。

一政府層面,建議學習杭州、太倉做法,抓住湖南省在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城市試點的機遇,高位推動。儘快制定頒佈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的株洲方案,出臺市級層面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標準和政策,深入實施株洲產教融合三年行動計劃。要充分發揮資源統籌和政策引導作用,遴選一批、扶持一批株洲核心主導產業和標杆企業參與產業人才的培養。儘快的將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轉設成為一所與株洲產業深度融合的職業教育本科,這是株洲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的難得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也是一舉三得的實事,一得是補職業教育本科層次的缺失,補株洲高校佈局的短板;二得是助推湖南工業大學博士點建設;三得是增強株洲高校直接服務本地行業企業的科研牽引實力。

二行業企業層面,建議主管部門學習太倉做法,突出重點,發揮行業企業主導作用。全國和省級首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名單近期就會公佈,經信委及園區等部門要認真學習認定原則和標準、以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為導向,充分發揮行業企業主體作用。建好產業人才供需數據平臺,及時發佈人才供需信息,解決供需不對稱的問題。要認真辦好株洲的產業學院,讓產業學院真正成為以行業企業為主導,深度參與、深度融合,培養我市產業人才的搖籃,絕對不能搞成空有其表的花架子和噱頭。

三教育部門、學校層面,建議學習中山模式,將重心轉移到對企業的服務、引領和科研牽引上。主動融入園區和企業,以企業的關鍵技術攻關為中心任務,來提升產教融合水平。

湖南省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燕、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言繼春、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劉朝暉、市教育局副局長徐曉芳、民盟株洲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劉婭娟等一同參加調研。

「動態」鍾燕:校企“同頻共振”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

圖為位於太倉中等專業學校內的德國手工業行會培訓考試認證基地

「動態」鍾燕:校企“同頻共振”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

圖為 “海瑞恩(太倉)培訓中心”的學生實訓車間

「動態」鍾燕:校企“同頻共振”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

圖為學生在太倉中等專業學校與德資企業共建的實訓車間作業

「動態」鍾燕:校企“同頻共振”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

圖為工作人員展示中山火炬職院包裝專業學生設計的創意禮盒

「動態」鍾燕:校企“同頻共振”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

圖為杭州市職院特種設備學院的學生在進行實操作業

供稿: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新聞科

編輯: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動態」鍾燕:校企“同頻共振”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關鍵

感謝關注

株洲市人大微信公眾號

【來源:株洲市人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