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飲水之獨特視角說歷史》:讖語的力量

《歷史上的相士系列之三:讖語的力量》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行封禪大禮,乘船渡黃河,行至中流時,見月朗星稀,不由興致大起,在船上與群臣開宴,可能是老人家喝酒有點多吧,他興之所至,對大臣們說:“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意思是,別看咱們現在小幸福,可漢朝也有“六七之厄”,而且劉家天下會丟失後再奪回來,不知道哪位宗室子孫能擔此重任,最終在“六七之厄”時,“當塗高”將取漢而代之。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正規史書裡,而且武帝說的不錯,中間漢朝的確曾經被王莽篡權,後來才有光武中興,奪回了劉漢江山,漢武帝后半截話可就成為了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謎題: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叫讖語。

歷史上相士們對於讖語的研究可謂不辭辛苦,最早應驗的也就是那個亡秦者胡也的預言了,不出所料,千古一帝秦始皇虎父犬子,生了一個叫胡亥的兒子葬送了秦朝萬萬世的幻想,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對讖語分外迷信,覺得那是無名相士展示自我的機會。後來關於劉秀創立東漢,也是應讖而生。《赤伏符》上明確說幹掉王莽的人叫做劉秀,為此王莽的國師改名叫劉秀,也是為了搭個順風車,只是假的就是假的,那個改名的劉秀改名不久就被幹掉了,反而是原版的劉秀真得成為了東漢開國皇帝,這也是一段奇遇吧。

這個“代漢者當塗高也”的預言折磨了漢朝近四百年的時間,先後有好幾個人假借此事來試圖取而代之,當然最後代漢的曹魏一朝,也是用了這個讖語說自己的合法性,解釋有點牽強:“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不管怎麼說,這句讖語也算有了歸宿。

歷史上類似的讖語或者故事並不少,有的讓人都無法解釋,先說早幾年的幾個吧:曹操大家都很熟悉吧,史書上說他晚年總是夢見夢見三匹馬同食一個槽子,心裡疑心,這個槽子的象徵可不是太好,是不是說曹家要被馬家幹掉呀?謙虛好學的曹丞相問謀士賈詡此夢何解,賈詡說;丞相不必驚慌,三馬乃是馬騰,馬超,馬岱三人,此三人割據西涼,是我們的心腹大患。曹操心裡信服,後來發兵滅了馬家三族,也是斬草除根,只有馬超馬岱跑去了蜀漢。這個故事沒解釋好,賈詡這個謀士得零分!三馬另有所指;乃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後來司馬氏父子三人一步步竊取曹魏政權,建立晉朝,就是明證。

同樣晉朝開國太祖司馬懿也在《玄石圖》上看到“牛繼馬後”的話,很擔心司馬天下有朝一日會被牛氏奪走。於是絞盡腦汁,見姓牛的就殺,滿朝無疑牛姓重臣。只是他不懂,讖語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他總能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發揮威力:司馬懿的重孫子司馬覲之妃夏侯氏浪蕩成性,和一個牛氏小吏私通懷孕,生下了司馬睿,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南逃到建康建立了東晉。使“牛繼馬後”的話恰巧應驗,也就是說全部東晉的皇族都是綠帽子產物。

類似的讖語還有很多,比如說武則天的上位、比如說八三四一的由來等等,在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世界上真有那麼一些人能看透未來,只是並不是別人理解的未來!

《臥龍飲水之獨特視角說歷史》:讖語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