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禮拜都請我喝啤酒”的病毒鬥士終於拿諾獎了

作者 | 李晨陽 辛雨 劉如楠 田瑞穎

2020年的最熱關鍵詞是什麼?

病毒!

2020年最酷炫的工作是什麼?

病毒鬥士!

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也pick了這個年度熱點。

今天,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3位“發現丙型肝炎病毒”的科學鬥士:

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

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

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

相關閱讀: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每禮拜都請我喝啤酒”的病毒鬥士終於拿諾獎了

丙肝病毒的發現歷程,就像一段延續多年的接力跑。

依次認識這三位獲獎者和他們的工作,也就縱覽了這段重要的歷史。

“每禮拜都請我喝啤酒”的病毒鬥士終於拿諾獎了

哈維·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

1935年生於美國紐約,目前任職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20世紀70年代,奧爾特及其團隊證明,相當一部分輸血後感染肝炎的病例,所患疾病與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都不一樣,這種未知的感染源具有病毒的特徵。

奧爾特的系統研究定義了一種新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一度命名為“非甲非乙型肝炎”。

奧爾特獲得2000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2013年蓋爾德納國際獎。

“每禮拜都請我喝啤酒”的病毒鬥士終於拿諾獎了

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

英國病毒學家,目前任職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

神秘的“非甲非乙型肝炎”被發現後,十餘年間都沒有成功分離出這種病毒。

1989年,在美國凱龍(Chiron)公司工作的霍頓利用新興的分子生物學方法,終於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功克隆並命名了丙型肝炎病毒(HCV)。

2000年,霍頓與奧爾特共同獲得拉斯克獎。

2013年,他原本應該再次和奧爾特同登領獎臺,但他拒絕領取該年度的蓋爾德納國際獎,原因是獎項沒有頒給他的兩名重要合作者。

“每禮拜都請我喝啤酒”的病毒鬥士終於拿諾獎了

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

1952年生於美國加州,目前任職於美國洛克菲勒大學。

丙肝病毒被“捉拿歸案”後,賴斯拿出有力證據證明,僅僅這一種病毒就足以導致肝炎發生,他們還於1997年率先在黑猩猩體內實現了丙肝病毒的大規模製備,為進一步認識這種新型病毒奠定了基礎。

賴斯於2016年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專家解讀:

這次的3位獲獎者是否實至名歸?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鍾勁: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在一種全新的病毒肆虐全球的時刻,諾貝爾獎提醒我們再次關注一種歷史更為悠久的病毒,我覺得恰逢其時,很有意義。

其實大家一直相信,丙肝發現者獲得諾貝爾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早在1976年,美國科學家巴魯克·布隆伯格就因為發現乙肝病毒並開發出診斷檢測方法和疫苗而獲得諾貝爾獎。

而且,奧爾特、霍頓、賴斯3位科學家都曾獲得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他們這次捧得諾貝爾獎,我們一點都不意外,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繼明:科學界一致認為,丙肝方面的研究成果肯定會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為隨著特效抗丙肝病毒藥物索磷布韋的上市,慢性丙肝很快成為了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

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治療方案已成為丙肝主要的治療選擇之一,多數已經進入醫保報銷範圍,治癒率基本在95%-99%。

但是作為索磷布韋的發明者Michael J. Sofia,此次卻沒有獲諾貝爾獎,稍微有點意外,也有點惋惜。

仔細分析,還是有一定理由的,即諾貝爾獎更重視原創性。

香港大學教授、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金冬雁:這3位獲獎者堪稱“絕配”,一位臨床醫師(奧爾特)、一位公司中的研發科學家(霍頓)、一位基礎病毒學的科學家(賴斯),說明在傳染病攻克上,這三個方面都很重要。

這項工作的意義和亮點在哪裡?

鍾勁:今年大家都看到,從武漢發現不明肺炎後,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科學家就成功分離了病毒,鑑定出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且獲得了病毒的完整序列。

但在那個沒有高通量測序的年代,分離病毒和鑑定病毒是非常困難的。

那時候分子生物學剛剛起步,有人能利用這樣一項新興的,還不很成熟的技術來克隆一個病毒基因組,是很了不起的工作。

金冬雁:歷史上做醫學病毒研究的一般規律是,發現一種疾病後,從受感染的組織中將病毒分離出來,在細胞中培養、擴增,通過顯微鏡觀察受感染細胞中的病毒,再進行其他研究。

但丙肝病毒的發現不是這樣的,上世紀70年代初奧爾特醫生髮現非甲非乙型肝炎後一直找不到病毒,無法在細胞中培養出來。

霍頓等人對丙肝病毒的發現是首先找抗體,利用抗體找出抗原及其編碼基因,是先發現基因再發現病毒,先建立感染性的病毒全基因組克隆,最後才建立病毒的細胞培養方法。

這是利用反向的基因克隆技術來發現新病毒,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工作,把發現新病毒的工作從細胞水平帶入了分子水平。

正是有他們的發現,我們才能做出診斷試劑,從而實現丙肝病毒的防控工作。

中國丙肝病毒現在能控制這麼好,不像乙肝一樣傳播,跟他們的工作密不可分。

您眼中的獲獎科學家是什麼樣的?

鍾勁:3位獲獎者中,奧爾特和霍頓年紀比較大,前者是一位臨床醫生,後者長期在公司裡工作。

而賴斯相對年輕,在學術界比較活躍,大多數中國學者對他更熟悉一些。

在領域內的國際會議上,霍頓和賴斯來得比較多,奧爾特來得要少一些。

只要他們幾位現身,大家都會對他們很尊敬。每次會議的總結階段,大家總是希望交給霍頓來發言,他也常常展望丙肝研究領域的未來。

賴斯則是一位很謙遜的學者,很關心年輕人,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人才。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員袁正宏:1999年,我作為訪問教授在賴斯的實驗室做過一段時間研究。

賴斯每天早上8點到實驗室,晚上9點以後才離開,週末也不例外。

他基本把所有時間都放在研究科學和各種學術會議上,就連愛好也跟科學相關。

賴斯對自己的領域非常熱愛,他認為把丙肝病毒的每一個基因、每一個功能都搞清楚,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他一直跟我討論的內容:要堅持作疾病的基礎研究。

他本人非常友好,也非常講究合作。

當時訪問期間,他每個禮拜都要請我喝啤酒聊天,他認為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有利於教學實踐和充分的交流合作,這是創新科研的關鍵。

“每禮拜都請我喝啤酒”的病毒鬥士終於拿諾獎了

賴斯和袁正宏在第十四屆國際肝炎和肝病會議上的合影 袁正宏供圖

金冬雁:霍頓獲獎無數,但他在多次獲獎時,都堅持要將當年與他一起工作的華人學者——來自中國臺灣的郭勁宏和來自新加坡的朱桂霖——包括在內,但這一要求一直未果。

2013年,他就是因此拒絕了接受蓋爾德納國際獎。

丙肝病毒發現30多年後,我們戰勝這種病毒了嗎?這個領域還有哪些重要問題?

鍾勁:丙肝藥物研發幾乎是抗病毒藥物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但丙肝的疫苗研發依然是一個世界難題。

現在有些人認為,既然有藥物了,疫苗就不那麼重要。

但是從傳染病控制的角度來看,要真正消滅一種傳染病,還是要依靠疫苗的。

而且已經有人用數學模型進行了推算,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僅靠藥物對抗丙肝,成本還是非常高的。

因此我認為,這個領域未來最重要的任務仍然是研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每禮拜都請我喝啤酒”的病毒鬥士終於拿諾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