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軍楊家淌清代土天井屋

點軍楊家淌清代土天井屋

楊家老屋位於點軍區土城鄉高巖村八組,海拔473米,由楊氏第四代楊開仁於清朝道光16年(公元1821年)修建,為乾打壘風格,距今已有近200年曆史,是點軍區目前唯一保存較好的建設規格高的古式天井屋,為宜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點軍楊家淌清代土天井屋
點軍楊家淌清代土天井屋點軍楊家淌清代土天井屋

楊家老屋是一座排列四口天井屋的古老名居,它坐西朝東,依山而建,方石墊基,土坯磚漿砌牆體,木料精心雕刻搭建,屋面蓋著小青瓦,共27間,佔地總面積約856平方米。正門前方和左右兩旁有7座小山相連,似北斗七星,當地人稱“七星伴月”,乃最佳屋場。

點軍楊家淌清代土天井屋

楊開仁是清朝舉人出生,生於乾隆五十八年,歿於光緒元年,曾出任湖北州府議員,培養多名得意門生。楊開仁七十大壽榮慶,他的學生湖廣總督、兵部尚書張良基為他送來三塊長3米寬2米“鳳照希齡”、“敬姜風範”、“浩垢雅莊”的金字壽匾。其中“敬姜風範”壽匾保存在楊家老屋之中。

點軍楊家淌清代土天井屋

附“敬姜風範”典故

春秋後期的魯國,季康子執掌國政。公父文伯,魯國大夫,季康子的叔父。公父文伯的母親叫敬姜。

敬姜是一位很有見識的婦女。她一生勤儉,儘管家境殷實,但還是像善通百姓家的婦女一樣,坐在紡車前紡織。而兒子公父文伯世襲父親官職,少年得志,自以為官列大夫,侄子當國,慢慢滋長了驕奢怠情之心。敬姜見狀,便給兒子講古代聖君治國的故事。說:從前,聖明的君王,安置黎民百姓,常常要選擇貧瘠的地方讓他們去居住,讓他們在那裡生息。什麼道理呢?那是因為大家為了生活,就得幹活;為了生話得好,就得創造;想要創造,就得用心思考,思考就會產生智慧。反過來說,安逸享樂的生活,常常會使人放蕩;放蕩就會忘記了好的德行;忘記了好的德行,就必然產生壞心…敬姜教育公父文伯,不要因為少年得志,就貪圖眼前享樂。否則將來犯了罪,自己倒黴不說,也會斷了自家的煙火。敬姜言傳身教,教育提醒兒子戒驕戒躁、戒奢戒怠、勤於政事、克勤克儉,使公父文伯深受教育和啟迪,成為魯國一位有作為的大夫。

楊開仁出任湖北州府議員後,仍然在條件艱苦的地方居住,不貪圖安逸享樂的生話,勤於政事、克勤克儉,被傳為一段佳話。湖廣總督、兵部尚節張良基給楊開仁送“敬姜風範”壽匾,感思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將楊開仁與敬姜相提並論,實為對楊開仁的高度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