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在贺岁档电影中凭借口碑发酵杀出重围,成为一匹票房黑马,影迷朋友们表示这部电影开启了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确实,无论朋克式的地下城,还是冰雪覆盖的杭州上海,亦或是地木交汇的景象,这部电影的视觉特效堪称中国科幻电影的登峰之作。

《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这部电影与以往的灾难片有所不同。不管是《后天》、《2012》,还是欧美的超级英雄电影,都是在面对灾难时,人类牺牲一部分人或者牺牲地球,逃离到其他星球。而这部电影则是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寻找新的家园。

既然是讲述世界末日的灾难片,“牺牲”在情节中在所难免。但残酷的是,牺牲在这种背景下带来的意义微乎其微。

《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影片中最早“牺牲”的是刘启的母亲,她的牺牲是被选择的结果,造成了刘启和父亲刘培强的心结。在刘培强去往领航员空间站前,为了给姥爷韩子昂、儿子刘启去往地下城避难所的资格,决定放弃了对妻子的治疗。根据后面的情节太空站说地球还有35亿人,可以知道余下的一半人,和刘启的母亲一样,在20年前就已经死去。活人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牺牲而有所改善,他们,只是白白地葬送了性命。

《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影片中最震撼的牺牲是刘培强,他的牺牲是为了能将地球推离木星,所以操纵着空间站点爆了木星。本身,这个救援方案就不一定会成功,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刘培强牺牲了自己。但他牺牲后呢?被他放逐的休眠仓里的航天员们,在浩渺的宇宙中彻底流浪了,而侥幸存活下来的地球,真的能完成流浪计划吗?观众们不得而知。刘培强的牺牲充满了悲剧色彩。

《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影片中隐藏最深的“牺牲”是火种计划,一个没能实现的牺牲。火种计划是指领航员空间站里储存着人类的文明和后代,空间站叛逃太阳系,牺牲掉地球和地球上存活的所有人,带着人类的“火种”去建造一个新的家园。且不说空间站剩余的燃料能不能支撑它逃离太阳系,假设它叛逃成功,那没有人类的文明还是文明吗,没有亲缘关系的人类还是人类吗?火种计划中,地球上所有人的牺牲都变得毫无意义。

《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其实,在主角一行人拯救地球的过程中,也不断有牺牲。电梯里救援队的队员为了救姥爷韩子昂牺牲,但韩子昂却只多活了几分钟就因为氧气匮乏而死。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为了运送火石丢掉性命,但火石却被同行的女队员周倩几枪打坏了,完成救援任务点燃发动机的却是其他团队。

《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在这部影片中,死亡就是死亡,牺牲就是牺牲,真实而冰冷,没有任何意义。但人类的历史步步前行沾满血腥,在危机时刻总要有人做出决断,不去衡量价值,不去计较意义,只遵从本能做出那个决定。

《流浪地球》:残酷的末日背景下,牺牲是否还有意义?

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拥有多大的力量,而在于敢于牺牲。《流浪地球》里没有个人英雄,每个人都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