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鋪子零食工廠溯源實錄:舌尖上的舶來品:網紅麻薯“誕生”記

麻薯,起源於日本,日語發音(もち/mochi),臺灣音譯"麻薯",大陸又叫青團、草餅、糯米餈等。

2012年,這款舌尖上的"舶來品",逐漸風行國內。作為良品鋪子"網紅"款糕點,僅在良品鋪子天貓旗艦店,手造麻薯組合裝這款單品,累計評價43萬多條,成為吃貨們的心頭好。

每年雙十一賣脫銷的產品是如何打造出來的?7月初,小編前往廣州,零距離觀看了這款這款網紅糕點誕生的全過程。

強強聯手

60年代出生的陳耀雄,在廣州食品圈小有名氣。除了高級烘焙師,另一個身份是廣州麻薯行業OEMNO.1工廠負責人、良品鋪子的優質供應商。

和良品鋪子的合作,卻是因為一次偶然機會。

2011年年末,陳耀雄武漢出差間隙,被街邊的良品鋪子門店吸引。"產品種類多、精緻,很有品牌感",這是陳耀雄對良品鋪子第一印象,也讓他萌生了合作的想法。

此時的良品鋪子,剛剛成立5年,有700多家門店,正從湖北大本營向外擴張。

回到廣州,陳耀雄通過朋友圈打聽,找到了良品鋪子商品部負責人。"很踏實的感覺,模式也很好",在食品行業摸爬滾打多年,陳耀雄相信自己的判斷,和對接的採購員聊了後,更加確信自己判斷。

以烘焙服務公司起家,從技術培訓到原料代理,擅長研發創新、提供產品解決方案的六合,優勢明顯,短板也一目瞭然。而此時,良品鋪子的糕點類目,還沒有一款代表性產品。

"我們瞭解產品,你們懂消費者,強強聯合",確認生產線達標合後,2012年,良品鋪子採購員進駐六合,和工廠烘焙研發中心開始研發,從分析糕點市場、趨勢,到各區域消費者口味偏好,打造一款爆品。

2個多月後,一款名為"年糕"的產品,出現在良品鋪子門店的貨架上。獨立小袋包裝,長條造型,軟糯的皮,薄薄的餡兒,很快成為銷售爆款,佔據門店糕點類目銷售第一。

良品鋪子零食工廠溯源實錄:舌尖上的舶來品:網紅麻薯“誕生”記

漂洋過海的"甜蜜"

良品鋪子天貓旗艦店,一款7種口味的手造麻薯組合,每到雙11、年貨節等節日幾乎都會脫銷。數據顯示,該產品粉絲為女性及孩子,迄今累計43萬條,評分在4.9分。

在辦公室,研發團隊邀請我們喝茶,品嚐麻薯,茶具旁是兩袋餡料樣品,"這是正在研發的新品,酸奶和海鹽芝士味"。

在生產主管帶領下,換裝、消毒殺菌、風淋,層層關卡,進入到無菌化生產車間。

乾淨整潔的工廠,幾十名名工人正忙碌著。蒸麵粉、攪拌、冷卻、切割、包餡成型、包裝、外分裝.....10餘道工序,一條條自動、半自動的進口流水線,有條不紊的運轉著,"就這個和麵,機器來回攪拌3000次",生產主管介紹,進口的生產線,

首先調的是工藝。在日本,麻薯作為配茶糕點,而在國內,消費者多為女性及小孩,作為一份消遣時光的零食。"消費場景不一樣,產品需求也不同",良品鋪子採購員記得,第一批樣品出來,所有人反饋太甜,原本打算做地道日式風味的計劃失敗。

重新調研後,研發團隊從聘請日本高級烘焙師,重新研發配方,先著手調整甜度。"要控制水分比、糖度滲透壓來改變,重新調試生產線",採購員介紹,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原料選用的泰國糯米,內餡原料選用東北紅豆、純正果餡,不添加防腐劑。

一手抓產品研發,一手抓原料採購。改良後的產品,軟糯可口,甜度恰好,併入鄉隨俗取名"小年糕"。隨後,在傳統麻薯基礎上,研發團隊又研發香芒麻薯、抹茶麻薯、黃金椰絲麻薯等其它流沙餡的口味,網羅了一批吃貨的少女心。

良品鋪子零食工廠溯源實錄:舌尖上的舶來品:網紅麻薯“誕生”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