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以大力度的宏觀政策對衝疫情衝擊影響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1日訊 4月2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線上舉辦的第127期經濟每月談上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範圍前所未有,中國不僅要有效減緩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還要有效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產生的疊加效應。要以大力度的宏觀政策對沖疫情衝擊的影響,從短期分散化的政策轉向實施中期的一攬子的宏觀政策。

王一鳴認為,這次疫情是一個非典型性的外部衝擊,與以前的一些外部衝擊不同,是需求、供給、金融的三重疊加衝擊。需求衝擊,主要是隔離措施和保持社交距離,造成消費和服務的大面積萎縮;供給衝擊,主要是生產體系停擺造成產業鏈、供應鏈的中斷甚至斷裂;金融衝擊,主要是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惡化,甚至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變化影響金融系統。

王一鳴指出,這次疫情的影響範圍前所未有,覆蓋了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波已經超過2008年的衝擊。他認為,要關注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國經濟形成的第二波衝擊。首先是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帶來的外部需求側衝擊,外部需求萎縮將嚴重衝擊我國外貿出口並進一步傳導至國內生產。其次是歐美主要經濟體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第三,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的趨勢可能會有所強化。

“特別是要看到,一些國家開始警惕‘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帶來的供應鏈風險,全球供應鏈也在發生變化,進一步縮短,而且向區域化、近岸化的特徵轉化。這些都會對下一步我國製造業造成新的影響。”王一鳴說。

針對我國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王一鳴表示,雖然受到疫情巨大沖擊的影響,國內生產總值下滑6.8%,但下降幅度仍然明顯好於市場預期。特別是3月份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主要經濟指標有明顯改善勢頭,我國在有效防控疫情中扭轉經濟急劇下滑的態勢,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和抗衝擊能力。

“這次疫情也是對經濟系統的一次壓力測試,一些矛盾和問題會暴露出來,要抓住疫情帶來的倒逼改革的機會窗口。”王一鳴提出,要以大力度的宏觀政策對沖疫情衝擊的影響,從短期分散化的政策轉向實施中期的一攬子的宏觀政策。第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第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第三,充分挖掘國內消費潛力。第四,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第五,要把保企業、保就業、保民生放在核心位置。第六,加快實施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工程。第七,深化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成為亞洲經濟大國。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這次疫情,如果我們同樣能夠化危為機,推動中國經濟邁上新臺階,那麼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的份額和位勢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王一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