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的忙碌與感動

“火”線的忙碌與感動

姚子龍奔波在火神山工地現場

經過短短10天奮戰,武漢火神山醫院在日夜轟鳴的機械聲中拔地而起,建築面積34000平方米,可容納1000個床位火神山醫院。

10天雖短,但五臟俱全:接診區、負壓病房樓、ICU、醫技樓、網絡機房、中心供應庫房、垃圾處理暫存間、救護車洗消間都有,ICU(極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設置兩個病區;另外,還有兩個重症護理病區。

10天10夜爭分奪秒,這速度的背後,是中國建造技術的創新,是更豐富的抗疫經驗,是同舟共濟、堅不可摧的中國力量。疫情如戰場,我們國家的建設者飛速從從春節假期模式,切換成了“基建狂魔”的工作狀態。姚子龍就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員。

“90後”年輕人的忙碌

結束了武漢火神山項目的建設任務後,姚子龍回到家中,終於可以坐在沙發上用熱水泡一泡腳了。在火神山建築工地連續奔波多天,他平均每天的步數都在25000步以上,“腳指甲都外翻了,”這個樸實的小夥子在電話那頭嘿嘿笑著說,“每天在工地上來來回回的走,腳底下的路也不平,磨翻很正常”。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那麼姚子龍這個春節應該在湛江岳父家拜會親戚長輩。臨近春節,他和妻子王詩媛剛剛領完結婚證。他們本來計劃年初二回孃家的,一通電話卻讓他匆匆告別妻子和家人,火速趕赴火神山。

姚子龍是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的一名員工,負責火神山項目現場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人員也分區域的,主體樓沒有建成之前,負責其中一個片區,主體樓建成後,我主要負責4號樓。”姚子龍說,“現場安全管理不但要保障工人施工安全,還要保護工人免於感染。”

1994年出生的他主動承擔起安全員、搬運工、醫護員等多種角色,奔走於現場工人之間,確保工人安全帽、熒光背心、口罩佩戴到位,每四個小時為他們更換口罩,早中晚測量體溫,每日步數不下25000步,雙腳紅腫,腳趾外翻,“後來就麻木了,也不知道疼了”。

給建築工人測量體溫,分發口罩,是最基本的工作。在姚子龍看來,這些工作難度不大,讓他操心是建築工地的安全隱患,因為趕工期,前期的很多建築設備外包裝隨意散落在工地上,有的距離電線很近,有的是易燃物質,萬一有明火,怎麼辦?姚子龍的心一直在懸著,看到有堆砌在一起的易燃物料就趕緊收拾到安全的地方,儘可能減少安全隱患。“工期太緊了,建築工人都有任務在身,不可能面面俱到,建築工地又一天一個樣,所以得隨時觀察著周邊的情況。”姚子龍說,“所幸,在這幾天飛速趕工期的時間內,沒有發生什麼安全問題,進展順利,現在想想挺後怕的。”

在工地上,姚子龍沒有休息時間,這也是工地上人的工作常,在負責的區域內走來走去,負責分發口罩,一個口罩四個小時的使用期,他要提醒快到時間的建築工人換口罩,如果誰的口罩溼了或者弄髒了,那可以隨時找他換,他手裡拿著大喇叭,不停地來回奔波,為了最大限度地節約建築工人的時間,他都會把口罩送到工人手中。“測量體溫,分發口罩,是基本的工作,如果遇到誰發燒了,或者誰的身體出現狀況,我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醫院。”姚子龍說,“遇到發燒的人,我要給他測體溫,說實話,手裡拿著測溫槍的時候心裡也害怕,我也能感受到對方也害怕,都怕發燒。但我們還是要測精確,如果溫度高了,就要送醫院,送醫院的路上也擔心,萬一他感染了呢?萬一我也被感染了呢?”幾天工地值班,他護送了好幾個發燒的建築工人去醫院,所幸,這幾個工人都是普通發燒。姚子龍在電話裡說著,回想起在工地上的日日夜夜,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擔心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擔心建築工人發燒,也擔心建築工人遇到安全問題,如果有誰不慎受傷,他就還要負責包紮護理,身兼數職的他,日夜穿梭在工人身邊,工人們看著他,也似乎感受到了安全。

一位師傅在切割鋼筋時不慎被鋼屑扎到眼皮,姚子龍第一時間安撫師傅別擔心,小心翼翼用棉籤清理碎屑,並用碘酒做消毒處理。好在姚子龍處理及時,工人師傅並無大礙。

建築工地上的感動與難忘

在火神山工地上,姚子龍掉過兩次眼淚,眼眶不知道溼潤過多少回。“在建築工地上,每個人都像是打了雞血似的,全力以赴去共同完成一件事的場景,很讓人感動。”姚子龍說,“工人們太累了,施工現場沒有休息的地方,他們幹累了,就靠在水泥袋子上或者隨便拉個什麼東西墊著休息一會,稍稍緩一會後,又迅速爬起來幹活去了,這樣的場景太常見了。”他第一次哭,是看到兩個施工現場的工人,“他們的活兒工期緊,兩天兩夜,他們就一直在那裡工作,一刻也不停歇,我每次去給他們換口罩,都很想勸他們休息一會,但是我知道勸也是白勸。到了第三天,兩個人實在是太累了,幹著幹著兩人就坐在那裡睡著了,手還保持著幹活的樣子,天氣那麼冷,零下好幾度,他們就坐在露天的施工現場睡著了,太不容易了。我走過去,他們保持著幹活的姿勢睡得正香,好像一點也感受不到零下溫度的寒冷,有一個人的口罩帶歪了,我輕輕地幫他扶正,儘量不打擾他睡覺,幫他戴口罩的時候,我實在忍不住,眼淚刷地流了下來。”積蓄了好幾天的感動這一刻決堤了。

還有一次流淚呢?“嘿嘿,是值夜班的時候,夜晚武漢真的很冷啊,我一直不停地走啊走,不斷跺腳,穿了兩層厚衣服,還有羽絨服,凍得全身發麻,兩隻腳完全失去了知覺。凍得實在受不了,眼淚就出來了,這是被生生凍哭了。”姚子龍說,“我真的太佩服那些在夜晚施工的建築工人們,他們穿得那麼少,卻一夜一夜地這樣捱過來,火神山建築神速的背後,是數千個建築工人忘我的投入工作。

姚子龍還有兩個難忘的事情,“一個是我們整個公司的領導都到現場了,他們全程參與,看到他們在施工現場奔波的背影,我們也覺得挺提氣的。還有就是最初建築工人都比較抗拒量體溫,覺得浪費他們的時間,但是隨著施工進行,他們會主動來找我量體溫,我的工作也好做多了,這讓我也挺感動的”。

姚子龍的妻子王詩媛和他是一個公司的,也是個“90後”,負責進場計劃和收料統計,什麼時候提報的材料、誰提報的、提報多少、來了什麼材料、啥時來的,她必須把賬做得清清白白。“她也參與了火神山的建設,她分管物資分配,在房間登記各種物資,兩個筆記本寫得密密麻麻,我不能給她拖後腿啊。”夫妻兩人彼此打氣,這不是他們第一次並肩作戰,但卻因一場疫情意義非凡。新婚的小兩口,一個在現場,一個在後方,一起共赴一場疫情戰場。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很自豪能參與這場疫情大戰,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姚子龍說,“我們也不能白吃國家的大米,也得為國家盡一點力。等以後有孩子了,如果孩子問起我們這個冬天做了什麼,那我們可以給孩子說,我們參與了火神山的建設。”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0年第7期

“火”線的忙碌與感動
“火”線的忙碌與感動“火”線的忙碌與感動
“火”線的忙碌與感動“火”線的忙碌與感動
“火”線的忙碌與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