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有三萬行,需要天量的羊皮紙,如何完整傳承下來的

所謂《荷馬史詩》,即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相傳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大約創作於公元前9世紀到前8世紀之間,講述的主要是特洛伊戰爭中,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返回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妻子珀涅羅團聚的故事,書中涉及時間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

然而眾所周知的是,盲人荷馬(見下圖)生活的年代,中國只有甲骨文或鐘鼎文,在荷馬之後300餘年,孔子《論語》才一萬字,老子《道德經》才5000字.......不是孔子、老子等人才華不濟,寫不出長篇大論,而是缺少文字載體,即便這樣孔子老子作品傳承過程中還有錯誤問題,那麼這就不免令人好奇:《荷馬史詩》三萬行字的鉅著,書寫工具還是是奢侈品的年代,到底是如何完整流傳下來的?

荷馬史詩有三萬行,需要天量的羊皮紙,如何完整傳承下來的

公元前3世紀之前

公元前3世紀之前,《荷馬史詩》可謂是希臘地區的“暢銷書”,甚至官方出臺一條法律:在泛雅典娜節上,詩人只能朗誦荷馬的作品。但荷馬史詩這一時期流傳過程中,有三點需要注意。

一,據說,《荷馬史詩》並非希臘本土作品,而是在小亞細亞流傳數百年之後,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前後,斯巴達古典政體的創始人呂庫戈斯將之引進希臘本土,皮西特拉圖在雅典執政時用文字固定下來。

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作品中,都有對《荷馬史詩》的引用,但卻有比較大的差別,說明當時《荷馬史詩》版本較多,可能還沒有定型成稿,因此《荷馬史詩》作者是不是荷馬也有爭議。

三,這一時代,古希臘文字載體主要是“羊皮紙”和埃及的“莎草紙”(見下圖),以《荷馬史詩》的單詞量,估計當時文人很難承受。因此,公元前3世紀之前的《荷馬史詩》,會不會是非常簡略的版本?

總得來說,《荷馬史詩》應該並非虛構,而是的確存在的一本上古史詩,但是否成稿並不確定,當時單詞量有多少也不確定。

荷馬史詩有三萬行,需要天量的羊皮紙,如何完整傳承下來的

公元前3世紀之後

公元前259年,托勒密一世始建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館內收藏了貫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時期的手稿,擁有最豐富的古籍收藏。

根據文獻記載,亞歷山大圖書館第一任館長及其徒子徒孫,奉埃及王托勒密之命編纂荷馬史詩,並收藏於亞歷山大圖書館,據說是使用埃及莎草紙記錄的。現在通行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各自都是24卷,人們認為可能是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所為:希臘文共有24個字母,他們就把這兩部史詩分成同樣多的卷數

但在500餘年之後,這部書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卻又以人們不知道的方式神奇的躲過一劫。

荷馬史詩有三萬行,需要天量的羊皮紙,如何完整傳承下來的

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上臺,強行推行基督教治國,隨即發起一場焚書運動,銷燬一切宗教異端書籍,為此徹底摧毀了亞歷山大圖書館,焚燒了殘存的館藏書籍,其中就包括《荷馬史詩》。

此後至少600年內,《荷馬史詩》蹤跡全無神秘失蹤,不見任何學者談及。直到公元10或11世紀,據說《荷馬史詩》重現天日,如今就是《荷馬史詩》就是這一時期的抄本: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共計三萬行,據說一共約700萬個單詞

根據英國曆史學家吉本等的說法,文藝復興時代的佛羅倫薩人彼特拉克,從君士坦丁堡一個商人手上得到《荷馬史詩》全本,然後由詩人博迦丘翻譯成拉丁文,最終18世紀之後風靡歐洲。與《荷馬史詩》相同的,還有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等學者作品,都是這一時期神奇的出現,其中亞里士多德作品流傳下來100多萬單詞。

因此,公元4世紀之後,荷馬史詩流傳情況是:公元4世紀—10世紀,荷馬史詩神秘失蹤;公元10世紀—文藝復興彼特拉克,搞不清荷馬史詩是否開始出世;佛羅倫薩人彼特拉克之後,荷馬史詩出世了。

荷馬史詩有三萬行,需要天量的羊皮紙,如何完整傳承下來的

總而言之,如今我們讀到的《荷馬史詩》,是源於中世紀的抄本,而中世紀的抄本,據說是源自亞歷山大里亞學者的編撰,令人疑惑的是:“失傳”了至少600年的《荷馬史詩》,為何又完好無損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別說秦漢唐宋一些著作經常失傳了,即便紙張非常普及的明朝《永樂大典》,距今才600餘年,大部分卻已經失傳,為何在沒有紙張的情況下,《荷馬史詩》能夠近乎完好無損的流傳下來?

參考資料:《西方學界關於荷馬史詩流傳經過的連篇鬼話》、《荷馬史詩文本形成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