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死時》願那些不幸辭世的英雄們一路走好

"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余光中


《當我死時》願那些不幸辭世的英雄們一路走好

《當我死時》是著名作家余光中對"當我死時"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極深的鄉愁情節和愛國情感。 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自稱江南人。1966年的一個寒夜,受聘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任副教授的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抑鬱寡歡,臨窗西望,思念著遙遠的祖國。自從1948年7月離開大陸遷居香港以後(第二年又到臺灣求學去),秋風落葉已經有十七年了。二十歲去國,三十七歲懷鄉,還不知何日是歸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後葬身"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的"最美最母親的國度",臥聽兩旁一江一河的滔滔東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於是他寫成這首《當我死時》。他想起了四川重慶江北悅來場,抗日戰爭時期他在那裡讀過中學,那裡多山多樹多鷓鴣,鷓鴣在春霧迷濛的林中啼喚著:"行不得也,哥哥!"這使他聯想起南宋辛棄疾的名句"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當我死時》新詩賞析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箇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余光中先生的《當我死時》抒發了極度的鄉愁情結,表達了對祖國愛意深沉的濃濃思念之情,中國著名詞曲作家何沐陽先生為此心聲敬意,特地為這首詩詞進行譜曲並演唱,通過音樂作品的表達,不僅是向余光中先生致敬,更是將這份愛國情懷傳遞下去。整首作品大氣磅礴,極具感染力,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觸動心絃,無不在表達著把祖國當作是人生最終圓滿歸宿,讓聽者記憶猶心,同時在文化藝術表現上,兩位老師超現實意義的想象,也讓這首作品成為經久凝心的經典。


《當我死時》願那些不幸辭世的英雄們一路走好

當我死時-何沐陽

詞:余光中

曲:何沐陽

製作人:何沐陽

編曲:潘澈

吉他:齊成剛

大提琴:趙旭陽

和音:和諧之聲組合 秋瘋

錄音:秋瘋

混音&母帶工程師:李南博

版權提供:北京唱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當我死時

葬我

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 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 最美最母親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

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

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當我死時

是我滿足的睡去

我會在黑夜瞭望

在黎明歸鄉

當我死時

我將重返到年輕

在我出發的地方

聆聽母親的聲音

當我死時

葬我

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 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 最美最母親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 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

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

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當我死時

是我滿足的睡去

我會在黑夜瞭望

在黎明歸鄉

當我死時

我將重返到年輕

在我出發的地方

聆聽母親的聲音

當我死時

葬我

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 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 最美最母親國度

當我死時

葬我

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 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 最美最母親國度

當我死時

葬我

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 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 最美最母親國度

在中國 最美最母親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