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縣長直播帶貨背後

編者按

4月20日下午,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村培訓中心,幾位村民正在做網上直播賣貨的準備工作,總書記走到直播平臺前,同他們親切交談起來。習近平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各級領導幹部不妨用好互聯網這個最大增量。河南兩名縣幹部投身直播,開啟了助農新模式,為奪取防疫與脫貧雙勝利做出了探索。

副縣長直播帶貨背後

臨潁縣副縣長史有來為本地辣椒點贊 趙墨波 攝

“香、辣,再加個俏!”4月17日,鄭州南120公里,漯河市臨潁縣人民政府大樓內,臨潁縣副縣長史有來捏著一個當地產辣椒品種子彈頭介紹臨潁小辣椒的特點。一週前,他為該縣辣椒直播帶貨,訂單破300萬元。

臨潁縣王崗鎮素有“中國辣椒第一鎮”稱號,20年種植歷史,8.5萬畝面積,帶動周邊市、縣50萬畝,產品直供衛龍辣條、老乾媽、海底撈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國不少地區遭遇流通不便、採購商退訂、農產品銷售難等問題。臨潁辣椒也不例外,銷量2月遇阻。

復工復產環境下,如何紓困與振興辣椒產業?不僅需要新方式,更需要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生產:從傳統種植到工廠化育苗

4月17日下午3時,臨潁縣人民政府,當史有來副縣長向記者展開談論辣椒產業的時候,距離他10公里外的王崗鎮墩臺李村,年過五旬的村民劉世東正蹲在自家齊腰深的麥壟間,雙手抱泥土,一株株栽種辣椒苗。“我們這兒基本上全是小麥辣椒套種,已經20多年了。小麥不減產,辣椒能換錢。”劉世東說。

一雙兒女在外打工,劉世東則在家侍弄10畝地。每年正月初十走完親戚,他就開始在田間打畦育辣椒苗,“鬆土、澆水、施肥、下籽、覆膜,一個人得忙兩三天”。

4月中旬,麥穗出齊,劉世東便開始栽種辣椒苗。活兒忙不過來,他就花錢僱人,“都是前後村的鄉親,一天給100元,管飯,就這還不好找人”。

種辣椒掙錢不?劉世東算了一筆賬,以種植面積最大的三櫻椒品種為例,畝產300斤,平均每斤6元(幹辣椒),除去人工費、農藥、化肥等成本,一畝地能掙1500元。“價漲到10元/斤以上時,我們還可多掙些”。

再等幾個月,在王崗鎮8.5萬畝辣椒地裡,蔥翠欲滴的辣椒棵上將掛滿紅彤彤的辣椒,鄉親們男女老少,開始砍辣椒棵收穫辣椒,連棵曬乾後,摘辣椒銷售。

2009年6月,王崗鎮被第三屆中國(長沙)國際辣椒產業博覽會授予“中國辣椒第一鎮”稱號。

副縣長直播帶貨背後

“中國辣椒第一鎮”王崗鎮

劉世東只是臨潁縣辣椒傳統種植農戶中的普通一員,同時也代表著該縣辣椒產業鏈上的一環。年輕人總有突破,距離王崗鎮數公里外的臨潁縣固廂鄉,而立之年的尚曉良,10年前已開始工廠化育苗。

2010年,尚曉良大學畢業,直接返鄉創業。他先承包了10畝地,推行穴盤基質育苗和嫁接育苗,不但解決了傳統育苗的土傳病害,而且達到苗全、苗壯效果,成棵抗病、早熟、縮短緩苗期,也相應地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對於引進的小辣椒新品種,能起到早熟、抗病等優點。”目前,尚曉良每年帶動種植戶3000戶以上。苗壯就能增產,當地大面積辣椒種植戶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

銷售:7000個辣椒代辦人 串聯買家賣家

辣椒收穫後,咋賣出去是關鍵。王崗鎮27歲的農民張亞良,儘管從小幫著父母種辣椒賣辣椒,但他沒有像父母一樣年復一年地重複著傳統的辣椒種植,而是就地做起辣椒代辦,左手聯繫買家,右手對接賣家,從中拿服務費。在當地,像張亞良一樣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數公開數據有7000人。

副縣長直播帶貨背後

4月17日,張亞良在河南省臨潁縣辣椒市場 趙墨波 攝

2017年前,張亞良在青海賣傢俱,當年回家結婚後,就沒再返回,而是守著臨潁王崗鎮梨園張村的家,靠著辣椒,讓自己的身體和靈魂沉浸於這片土地。

張亞良的童年記憶裡,繞不開辣椒。七八歲時,一到星期天和暑假,他都要跟著父母到辣椒地裡拔草、施肥、灌溉……“得三天兩頭澆水,還得鑽進辣椒壟裡拔草”。

難忘的是雨前施肥。流火的七月,黑雲壓頂、暴雨來臨前,一般人往家跑,他則跟在父母身後,帶著肥料往辣椒地裡跑。搶在雨落下來前,他們把肥料撒在辣椒壟裡。“被雨淋溼是常有的事,辣椒之鄉的少年,哪個沒幾次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最難忘的是後半夜給父母送飯,漆黑的夜,就我一個人,心裡可害怕。”張亞良回憶,熟悉的鄉間小道上,他拼命蹬著自行車,“能騎多快就騎多快”,好在只有2公里的路程,直到他遠遠地跟父親搭上腔心裡才踏實下來。

2017年,返鄉創業第一年,張亞良捱了當頭一棒。當年連棵晾曬在地裡的辣椒遭遇連陰雨,“一直下了半個多月,眼看著辣椒爛在了地裡,賣不上價錢,都虧了”。張亞良家損失了三萬塊錢。第二年,父母縮減2/3辣椒麵積。可這一年,辣椒價格反而迎來上漲,每市斤從6元多漲到12元。辣椒多賣了錢,辣椒之鄉到處都是“鄉親們的笑聲”。

扶植:政府搭平臺、構網絡、建體系

如何增強辣椒種植戶們抗擊風險的能力,臨潁縣政府也在積極謀劃。

河南臨潁辣椒市場是該縣的重點項目,位於臨潁縣現代物流產業園區內,西距京港澳高速臨潁縣出口約200米,區位和交通條件便利。市場分四大功能區:批發市場交易區、冷鏈倉儲物流區、電子商務辦公區(即金融中心、大數據中心、電商中心)、深加工和配套商業服務區。

副縣長直播帶貨背後

4月17日,河南省臨潁縣辣椒市場,一輛滿載30多噸辣椒的貨車即將出發前往貴州“老乾媽”生產工廠 趙墨波 攝

張亞良也是臨潁辣椒市場返鄉創業扶植中心的重點扶植對象。4月17日上午,臨潁辣椒市場內,辣椒分揀線上,機器轟隆作響。張亞良介紹,這條分揀線從早上7點運轉到下午6點,能分揀出20噸辣椒,“機器內幾十個攝像頭精準識別篩選出病變辣椒,然後輸出合格辣椒”。

2017年,憑藉返鄉創業政策,張亞良入駐辣椒市場,他的第一個單子由市場出面對接,按照客戶要求發貨,一切都來得順利。“如果自己談客戶,不會這麼容易。”

辣椒市場負責人之一張軍介紹,建於2015年的臨潁辣椒市場,以農產品專業批發和運營為核心,以搭平臺、構網絡、建體系為思路,帶動、優化、調整臨潁的產業結構,使其成為豫中乃至整個中原地區的一個集農副產品批發、零售、展銷為一體的交易中心,不僅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加快了周邊地區農副產品的快速流通。

臨潁縣史有來副縣長認為,搭建專業化市場,是臨潁縣辣椒產業走向規範化的必要手段,不僅提升臨潁辣椒在全國辣椒市場的地位,對辣椒產業化也起到引領、聚集作用。

“復工復產後,目前訂單忙不過來,今年新客戶比較多。”張亞良說,這是他入駐市場以來最好的一年,業務量同期至少翻一倍。

對於未來,張亞良也有進一步打算,“專給大企業做深加工,向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拓展,讓辣椒更值錢”。

揭秘:副縣長直播帶貨 探尋產業振興新路徑

“又辣又香又紅。” 4月11日下午,臨潁縣副縣長史有來走進直播間,直播賣辣椒,還不時與網友互動,有新疆網友在直播間詢問“能包郵不”。

副縣長直播帶貨背後

臨潁縣副縣長史有來(右)走進直播間直播賣辣椒 受訪者供圖

為何選擇直播帶貨?史有來副縣長解釋說,首先,直播帶貨是目前互聯網經濟的一個新的熱點和新的模式,作為縣級政府應該主動融入,嘗試探索當地特色農業發展的新路徑;其次,農產品銷售中間環節較多,通過直播,可以縮減中間環節,不但給農戶打開一個新銷售渠道,也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再次,今年受疫情影響,2月份銷量明顯受阻,辣椒價格相比去年明顯下降,政府有責任主動作為,幫農戶紓困;最後,史有來副縣長透露,他具有互聯網行業背景,對網絡直播這方面也不陌生。“雖然是位60後,但話語體系與網紅們溝通並無障礙”。

直播效果如何?史有來副縣長直言“達到了預期”,共賣出190多噸辣椒,銷售額300多萬元,客戶來自雲南、新疆等全國各地。“關注度還挺高,身邊的一些熟人還私信詢問”。

對於史副縣長直播帶貨,張亞良也在朋友圈裡看到了,“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幹活更有底氣了”。

“目前做了兩次直播,但願能起到引領和示範的作用,但促進臨潁辣椒產業的大發展,更需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史有來副縣長坦承。他對當地辣椒產業化發展又做了進一步分析,在辣椒育苗端,主流模式是群眾在田間地頭育苗,但比較傳統,勞動量大,品種不容易普及;第二種模式是工廠化育苗,對品種和品質控制有明顯優勢;第三種模式是探索用機器直接播種。在生產端,在規模化基礎上,實現辣椒種植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提升辣椒種植效益,減少人工成本。在加工端,不僅要做辣椒粗加工園區,還要做辣椒精深加工產業園。在銷售端,除傳統的存儲銷售外,支持現有企業做冷鏈物流企業,比如已經規劃的50萬噸的冷儲集群。在市場端,一手抓高端市場,一手抓傳統市場,與農戶相結合,既兜底又引領辣椒的產業化發展。

史有來副縣長介紹,去年,臨潁縣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一區三園一聯盟”進一步促進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不僅把辣椒作為臨潁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還把它作為一個富民產業,專門建設了河南省臨潁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提高辣椒種植的效益。規劃建設了6500畝示範田,通過自動化設備實現精確施肥澆水。力爭3年內帶動全縣小辣椒種植40萬畝,辣椒精深加工30萬噸,交易額突破100億元,著力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辣椒種植基地、加工基地、交易集散基地和定價中心。史有來副縣長還介紹,臨潁縣將通過全力打通辣椒產業,實現“三鏈同構”,讓更多農民融入整個產業鏈條,致力打造臨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無獨有偶

潢川縣縣長化身“吃播”

一小時為當地小龍蝦帶貨4600多單

無獨有偶,距離臨潁縣南280多公里的信陽潢川縣,是“稻蝦共作”基地,以蝦優糧,以糧肥蝦,同步增產,“稻蝦共作”生態模式被譽為稻田綜合種養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4月14日晚上8點,潢川縣縣長蘭恩民走進潢川小龍蝦直播間,以帶貨“吃播”的身份為當地小龍蝦代言。講起當地小龍蝦產業特色,他如數家珍,還動手剝蝦,做起“吃播”,麻辣的、十三香的、蒜蓉的……口味層出不窮。

副縣長直播帶貨背後

蘭恩民縣長(右)以“吃播”的身份為當地小龍蝦帶貨 受訪者供圖

“我們潢川的小龍蝦是更好的!在清水稻蝦田裡養殖,頭小尾大、蝦殼較軟、肉質Q彈。同時用液氮速凍鎖鮮技術,大家買回去簡單加熱即可食用。”蘭恩民熱情地介紹。縣長直播帶貨,短短一小時裡,直播間共賣出小龍蝦4600多單。

“潢川小龍蝦上市時間本來比其他地方更早,但因疫情關係,線下流通受影響,直到近期才開始捕撈銷售。”潢川農都小龍蝦產業園總經理王新義介紹。

對於未來“稻蝦共作”產業發展,潢川縣縣長蘭恩民表示,通過政府的扶持引導,潢川力爭到2021年全縣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60萬畝,年加工能力達10萬噸,積極探索稻田小龍蝦和蝦田生態米的銷售新模式。

透視:河南縣域經濟發展方向在哪裡?

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在哪裡?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認為,當下縣長、市長直播熱切入的,其實只是縣域特色農業產業這樣一個局部的產業、領域,對於整個縣域經濟發展來說,需要的是立足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條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河南縣域經濟發展如何做?楊建國認為,總體來看,當下河南的探索非常有代表性,走出了一條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首先從特色產業體系構建上,產業強則縣域強,產業強則人民富;其次從產城融合角度,需提升新型城鎮化的質量和速度;最後,推進縣域營商環境建設,打造高質量縣域營商環境。

“對於我省來說,縣域經濟總體上量要放大,質要提高,更要有特色!” 4月15日河南省政府常務會議上,省長尹弘強調,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縣域,潛力也在縣域,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要按照中央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思路,從河南角度來講,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在任何時候不能動搖。同時要認真貫徹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大要求,堅持錯位競爭和差異化發展,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審議研究了《關於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支持縣域發展的具體舉措。

一場疫情,國外尚看不到拐點,但在中原大地上,一場春耕復產已經吹響號角。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 彎文奎 楊軍強/文 趙墨波/圖

編輯 楊陽

審核 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