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 还不是房价狂涨,你还不知道的事儿

去年下半年,我在郑州参加了好几场炒房专家的分享会。分享会门票价格1988元,每次召集10个左右,总会超出两三个。每次分享会三个小时左右,主讲人是我的朋友,主题就是“如何多快好省地炒房”。

付费参与分享的人,我见过好几拨,没有一个“刚需族”,都是手里至少有三五套房的炒房者。他们的谈吐和穿着也很平常,但出口就是,“东区某某小区我有两套洋房,要不要先抛一下?”“老师你能帮我们找银行借500万吗,我有三套房可以抵押……”

我认真观察了这些炒房族,发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有一些共性。

首先就是非常执着。只要看准的房源,在售楼处买不到,就钻窟窿打洞去找关系内部认筹。首付不够,可以贷;贷款条件不符,可以假离婚,可以办假银行流水,可以半夜拎着礼物去拜访银行高管。总之,必须把房子抢到手。

再次就是去价值判断。在好几次分享会上,我没有听到一次有人抱怨房价再涨下去,会伤害民生和实体经济云云。大家都是竖着耳朵,笔不离手,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值得投资的热点。在如此场合,喊几句“居者应有其屋”的口号,除了自证贫困无能外,似乎没什么别的用处。

最后一点,就是他们对郑州的未来充满期许。郑州虽然雾霾大,经济相对东南沿海又太落后,但“米”字型高铁的超强配置,以及虹吸全省优质资源的中心地位,无疑会助推他们的财富梦想。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可是,那些被等待虹吸的人们呢?


最可怕的, 还不是房价狂涨,你还不知道的事儿


去年9月份,位于豫东周口郸城县一高的一位老师,辗转找到我咨询,想在郑州买一套房投资。他有30万元预算,想再做个100万元的房贷,把杠杆用到极限。他月工资在3千元左右,妻子收入还不如他。100万元贷款分期付的话,压力确实不小。

他的计划是,只要能撑过前两年还贷,到两年后交易,套一笔溢价就可走人。去年夏天,郑州房价平均涨幅在50%左右,一时间涌进来很多像他一样的全省投资客。郑州本地炒房者们期待的虹吸,终于疯狂地拉开了帷幕。

在河南,郸城一高每年高考的升学率一直位居全省前三的位置。地域与成绩的巨大反差,让它虹吸了全省的优质复读生。这位老师也因为在郸城一高任职,在当地颇具社会地位。然而,面对省会郑州房价的狂涨,他算是被迫放下矜持,四处打听线索。他在郸城县的房子,已经五六年不见涨价了,他不甘心自己的财富和阶层,被郑州人收割和压制。

这种恐慌性投资,或者说投机,很像股市突破6000点之后,非股民们涌向证券营业部开户时的状态。去年夏秋之交,非但郑州,在全国范围内,舆论都将炒房视作中国阶层固化前的“最后一战”。那些勤俭节约、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如果不竭尽全力再加足杠杆,多买几套房,注定成为别人随意踩踏的垫脚石。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在全国一线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购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普通家庭资产保值和升值的首选。因为三四线城市和乡村日益凋敝,已留不住人口和资金了,它们与中心城市的差距,只能越来越大。

人们都看到郑州房价在去年高达50%甚至翻倍的涨价,却往往容易忽视,郑州在过去的5年内,人口净流入185万人,在全国城市中仅仅比深圳少1万人。河南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郑州容纳了外省人口流入河南的37%,以及省内流动人口的60%。

换句话说,郑州在收割河南。

最可怕的, 还不是房价狂涨,你还不知道的事儿


3年前,我写过一篇长文,论述中国省会以上城市的“大城市病”无药可医。原因并不复杂,在广大的农村和三四五线城市,硬件本来就差,更没有可以盘活人、地、财、智的配套软环境。更优质的生存和发展资源,都在大城市里。这就导致,原本用以解决“大城市病”的举措,比如扩大城市规模,修更多的路桥,只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

几年前,各地政府号召农民回乡创业、进城买房,今天看来,无疑于一场对农民微薄财富的割韭菜。在豫东,郸城一高那位老师的房子五六年没涨价。在豫西南,我有位在杭州打工的叔叔,于2013年底,县城房价最高的时候,以3500元一平的价格,在县城繁华地段按揭了一套三居室。结果,他的楼栋直到现在还没封顶,交房时间三拖两不拖,附近的房价已跌破3000元。

我们所归辖的那个地级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房产都没有完备的房产手续。打开当地的二手房网站,会有少数优质房源标注“有大证”,合法手续居然成了一大卖点。而整个城市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无序的房地产市场。可是,有进取心的年轻人,滚烫的热钱,会涌进这样的城市吗?

我和我的叔叔,还有我的堂弟堂妹,包括我们的下一代,只要在外地大城市有口饭吃,都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村里有三四个种粮大户,折腾几年后都负债累累,证实了想靠种粮成为大户,此路不通。就是到了县城,无权无势的人想过上体面的生活,难度也会远超郑州和杭州。

2011年,北大博士冯军旗以“政治家族”为论文题目,披露了河南某县78万人口,却又161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他们或联姻或世交,垄断了该县的优质资源和上升通道,外人很难挤进去分毫。这个“中县”,就是我们家邻县。这样的地方,你敢回去创业吗?

基层政府招商引资,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并没做错。尤其对河南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来说,没有外来资本和技术,根本无法脱离经济洼地的角色。然而,升斗小民一生短短十几年,上有老下有小,上忧天下忧地,只能平心而论、用脚投票,在中国城市化的熊熊火堆旁,为自己和后代往前拼命挤几个座次。

我很理解那些炒房的人,我自己也在物色新房,随时杀进去投机一把。

最可怕的, 还不是房价狂涨,你还不知道的事儿


然而,全国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对资源的虹吸,会无休无止吗?

对全国中心城市,比如北上广深来说,这个虹吸的过程,或者说房地产市场的起落,可能会贯穿一两代人的一生。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20年的泡沫是泡沫,200年也是泡沫。就像一位财经作家所说,你不能用短短的一生,去跟这长短不定的泡沫对赌。至少,十几年来一直看空中国房价的人,如果知行合一,都输得很惨。

然而,对于区域中心城市来说,对区域资源的虹吸则很容易看到瓶颈。这点上,三四五线城市几年来去库存不利,就是前车之鉴。

在四五年乃至更前,我所到的中西部小城市,房地产市场都比较火热。县城和地级市,就是在虹吸周边区域的资源。但慢慢地,因为缺少实体经济支撑,宏观经济又开始下行,这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落得一地鸡毛,烂尾楼鳞次栉比。小微城市的火堆熄灭了,人们只能转而往中大型城市的火堆里凑,这才有了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

可是,中大型城市的火堆,还能烧多久?

在去年郑州房地产最火热的几个月,大量缺少基本教育配套的“刚需盘”入市,无论是否五证齐全,都全部“日光”。与之相反,“改善盘”和豪宅项目,房产商则配套了优质教育资源,以继续拱卫业主们的阶层。在几年十几年之后,光就中小学学区这块,这个城市就会被空前折叠。

“刚需盘”日光,说明很多底层年轻人还有心力在“最后一战”中搏一把,争取扎根中心城市,往更上的阶层够一够。更可忧惧的是,随着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剧,净流入中心城市的青壮年数量开始减少,大城市房价高到彻底锁死阶层流动之后,就会有数以亿计的城市贫民和乡村游民,任凭宅家里躺着也不想求职。因为他们努力不努力,他们的食物和住所都同样粗粝,世界都同样灰暗绝望。

我相信,很多人不愿意看到那一天。可是,我们又能做点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