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丨最是书香能致远

江山渔火婉约,青冥渌水浩荡,书籍总给人一种意外之趣、惊喜之叹。触网的时代,书香更不应遗落。走近幽邃的意境,体悟秾纤的情致,思路流转中,喧嚣中的心神亦被浸润。

撷取书香,益处不尽。那么,当下的我们又该当如何品书、用书呢?

精读书

世界读书日丨最是书香能致远

含英咀华从何来?经典书籍点亮了一盏盏明灯。这些作品宜精读细品。“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文心雕龙》揭示出经典书籍的真意与意味。阅读名家、大家以及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无不符合美的意味、美的内涵。

经典含纳时空。“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经典能超越时空的局限。经典从时空的长河里艰难跋涉,历经淘漉,自是文质兼美,耐人品味。名家手笔,多与时光互文,和年华相得益彰。名家作品有着师者的教诲和点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个好的作品就是一段思想的引领。

名家大家独具慧眼,作品自成境界。经典大都经由历史的审慎巡礼,更兼读者的苛刻选择,具有高明的写法,更含不凡的境界。名家大家底蕴丰富,凭借丰盈的审美感知和厚实的思想积淀,作品呈现出高远的追求和思辨的时代韵味。经典书籍体现在情怀美,美在文字之情重重叠叠,色彩斑斓,如浪,如毫细雨,如五色华锦,仿佛沉吟心底。大凡天地万物都可读之论道、芸芸众生都能谈文论艺,而唯有经典给人以美的启迪,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活读书

世界读书日丨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尽管只运用了最简易的材料——文字,但却建构了最辉煌博大的世界。在《歌与诗》中,闻一多将诗诠释为,“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怀抱恰是指这个纷繁的世界。怀抱之美,美在所绘之景笼天地于形内,所叙之事挫万物于笔端。活读书,才能充分领略怀抱之美:所抒之情悄焉动容、所议之理思接千载。读文如临其境,美感纤毫毕现,顿觉雅韵四起,莫不静好,难怪乎有云“公但读书煮春茶”。

司马迁说,“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冯友兰的经验总结起来也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意是活读书能领会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内容。读书在于搅动思想的活水,在于激扬思维的新与奇。

前人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将前人的释意作为我学习的参考,同时又超越古人局限,推敲出真意。可见,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文字散发着诗化的气息,振人心志,憾人心魄。文以载道,道以化人。书本活读活用中,唤醒心灵对外界的锐觉,透射出超脱时空的睿智,给人以回味,给人以愉悦,让人向往,让人心醉,并为之寤寐思之、辗转反侧。

永读书

世界读书日丨最是书香能致远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疏风细细。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运动动员大会上,毛泽东深情慨叹:“韩愈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所以只要是人而不愿做牛马,就要学习。”诚然,学习是永久的。毛泽东的勤学精思启发今人,努力读书,勉于实践,让生命的每寸光阴都闪耀着书页的光芒。

孔子说:“居之不倦,行之以忠。”一个人为事业一辈子孜孜不倦,便凸显了其生命价值。而读书,恰是一辈子的事儿。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任书堂》中这样写道:“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情寸功。”浅显易懂的诗句,道出了学习的紧迫性。

少时的勤学苦读,毕生的手不释卷,大凡成材者曾走过这样的路。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以此为人生信条,他恪守如一,诠释了“学不可以已”的时代内涵。据传,毛泽东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部被读了17遍的书,用他的话来讲,“一部难得的好书噢。”

书山万卷路,而无一不在眼底。在文化沁润下,心灵始终被充盈着,相信须臾亦可永恒,相信动人的美和至真的情,相信自己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

你以为忘却的,其实都埋在了笔端、心底。

你以为记住的,其实文字早已帮你收藏。

你以为精彩的,其实全在书里。

喜读书

世界读书日丨最是书香能致远

一本书,足以牵起千百般遐思,万种人生。

拂开第一卷,你还在炎暑下独饮一壶茶,转眼间,你已在雪夜的风中守一盏烛火,抚琴对弈;或在黄昏中观夕阳沉落,撷花笑看沙滚滚水皱皱;或如古人焚香试茶候月临帖,情怀亦如水般温柔。

我们憧憬那般才情和勇气,神往精神的桃源,在匆匆的训练生活中,我们试着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缓一缓心灵的节奏。

书籍拂去我们浮躁的气息,褪去世俗的捆绑,回归一派诗意,寻觅最单纯的欢喜,抵达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身为盲人的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难解的情衷。知识对人的浸润,让人们始终对书卷有一种渴望。

书自有美感。陶冶情操,涵养性灵,我们深感读书带来的绵密享受,如朗月照花,美感浓郁。

品书之美,可谓“状如明月泛云河,体如清风动流波”的明净如画,“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的洗尽铅华,是“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的见之忘俗。在书山中,我们或在蝉声起伏的层山中穿行,贪欢一刻;或在松子摇落的深夜想起远方,参透别离;还在落下的一根银发里,浮现毕生挚恋的面容……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冯斌

责任编辑:乔楠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