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丨最是書香能致遠

江山漁火婉約,青冥淥水浩蕩,書籍總給人一種意外之趣、驚喜之嘆。觸網的時代,書香更不應遺落。走近幽邃的意境,體悟穠纖的情致,思路流轉中,喧囂中的心神亦被浸潤。

擷取書香,益處不盡。那麼,當下的我們又該當如何品書、用書呢?

精讀書

世界讀書日丨最是書香能致遠

含英咀華從何來?經典書籍點亮了一盞盞明燈。這些作品宜精讀細品。“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文心雕龍》揭示出經典書籍的真意與意味。閱讀名家、大家以及一些優秀作家的作品,無不符合美的意味、美的內涵。

經典含納時空。“料是人間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宮”,經典能超越時空的侷限。經典從時空的長河裡艱難跋涉,歷經淘漉,自是文質兼美,耐人品味。名家手筆,多與時光互文,和年華相得益彰。名家作品有著師者的教誨和點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個好的作品就是一段思想的引領。

名家大家獨具慧眼,作品自成境界。經典大都經由歷史的審慎巡禮,更兼讀者的苛刻選擇,具有高明的寫法,更含不凡的境界。名家大家底蘊豐富,憑藉豐盈的審美感知和厚實的思想積澱,作品呈現出高遠的追求和思辨的時代韻味。經典書籍體現在情懷美,美在文字之情重重疊疊,色彩斑斕,如浪,如毫細雨,如五色華錦,彷彿沉吟心底。大凡天地萬物都可讀之論道、芸芸眾生都能談文論藝,而唯有經典給人以美的啟迪,這一類的書都是應該精讀的書。

活讀書

世界讀書日丨最是書香能致遠

書儘管只運用了最簡易的材料——文字,但卻建構了最輝煌博大的世界。在《歌與詩》中,聞一多將詩詮釋為,“一記憶,二記錄,三懷抱。”懷抱恰是指這個紛繁的世界。懷抱之美,美在所繪之景籠天地於形內,所敘之事挫萬物於筆端。活讀書,才能充分領略懷抱之美:所抒之情悄焉動容、所議之理思接千載。讀文如臨其境,美感纖毫畢現,頓覺雅韻四起,莫不靜好,難怪乎有云“公但讀書煮春茶”。

司馬遷說,“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馮友蘭的經驗總結起來也有四點: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意是活讀書能領會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內容。讀書在於攪動思想的活水,在於激揚思維的新與奇。

前人說,“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將前人的釋意作為我學習的參考,同時又超越古人侷限,推敲出真意。可見,只有達到“六經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文字散發著詩化的氣息,振人心志,憾人心魄。文以載道,道以化人。書本活讀活用中,喚醒心靈對外界的銳覺,透射出超脫時空的睿智,給人以回味,給人以愉悅,讓人嚮往,讓人心醉,併為之寤寐思之、輾轉反側。

永讀書

世界讀書日丨最是書香能致遠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疏風細細。中共中央幹部教育部召開的學習運動動員大會上,毛澤東深情慨嘆:“韓愈說‘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所以只要是人而不願做牛馬,就要學習。”誠然,學習是永久的。毛澤東的勤學精思啟發今人,努力讀書,勉於實踐,讓生命的每寸光陰都閃耀著書頁的光芒。

孔子說:“居之不倦,行之以忠。”一個人為事業一輩子孜孜不倦,便凸顯了其生命價值。而讀書,恰是一輩子的事兒。唐代詩人杜荀鶴在《題弟任書堂》中這樣寫道:“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情寸功。”淺顯易懂的詩句,道出了學習的緊迫性。

少時的勤學苦讀,畢生的手不釋卷,大凡成材者曾走過這樣的路。毛澤東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以此為人生信條,他恪守如一,詮釋了“學不可以已”的時代內涵。據傳,毛澤東的床頭總放著一部《資治通鑑》,這部被讀了17遍的書,用他的話來講,“一部難得的好書噢。”

書山萬卷路,而無一不在眼底。在文化沁潤下,心靈始終被充盈著,相信須臾亦可永恆,相信動人的美和至真的情,相信自己會成為最想成為的人。

你以為忘卻的,其實都埋在了筆端、心底。

你以為記住的,其實文字早已幫你收藏。

你以為精彩的,其實全在書裡。

喜讀書

世界讀書日丨最是書香能致遠

一本書,足以牽起千百般遐思,萬種人生。

拂開第一卷,你還在炎暑下獨飲一壺茶,轉眼間,你已在雪夜的風中守一盞燭火,撫琴對弈;或在黃昏中觀夕陽沉落,擷花笑看沙滾滾水皺皺;或如古人焚香試茶候月臨帖,情懷亦如水般溫柔。

我們憧憬那般才情和勇氣,神往精神的桃源,在匆匆的訓練生活中,我們試著停下來,等一等自己的靈魂,緩一緩心靈的節奏。

書籍拂去我們浮躁的氣息,褪去世俗的捆綁,迴歸一派詩意,尋覓最單純的歡喜,抵達生命裡最有滋味的情境。

“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這是身為盲人的阿根廷文學巨匠博爾赫斯難解的情衷。知識對人的浸潤,讓人們始終對書卷有一種渴望。

書自有美感。陶冶情操,涵養性靈,我們深感讀書帶來的綿密享受,如朗月照花,美感濃郁。

品書之美,可謂“狀如明月泛雲河,體如清風動流波”的明淨如畫,“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的洗盡鉛華,是“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的見之忘俗。在書山中,我們或在蟬聲起伏的層山中穿行,貪歡一刻;或在松子搖落的深夜想起遠方,參透別離;還在落下的一根銀髮裡,浮現畢生摯戀的面容……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馮斌

責任編輯:喬楠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