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 | 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沉默”不一定經常出現,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有時諮詢師會對“沉默”表現出焦慮;有時來訪者也會無法忍受“沉默”,這對諮詢師與來訪者而言,都是特別的,也會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心理感受和行為反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心理諮詢 | 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沉默大致可以分為5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 阻抗性沉默

來訪者內心有一些小秘密或是重大事件,難以說出口。當被諮詢師問及或討論到相關“敏感、關鍵”話題時,出現遲疑,心裡可能是糾結的,行為表現上是排斥的(這也是一種瞬間的、自然的防禦),是正常的反應,來訪者用“沉默”拒絕或至少暫時拒絕回答,我們可以稱之為“阻抗性”沉默。

心理諮詢 | 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第二, 來訪者對諮詢師的攻擊

來訪者內心對諮詢師有意見、有憤怒,但無法直接表達。例如:非自願的青少年來訪者(可能是被父母或學校要求前來諮詢,帶有某種被迫的性質),內心自然是憤怒的,不僅對監護人憤怒,這種情緒同樣會轉移到諮詢師的身上。來訪者用“沉默”作為對諮詢師的一種攻擊。這種攻擊方式有時比破壞性的語言更讓人難以忍受,會使諮詢室的整體氛圍變得十分低沉,甚至有些“詭異”。

心理諮詢 | 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第三, 來訪者沒有原因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

有時,“沉默”來得十分突然,讓人感到意外,在某一時刻,來訪者大腦出現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說什麼,前一秒還有重要的感受和想法要表達,後一秒居然忘記了。當然,有時“沉默”也會出現在心理諮詢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特別是長程的諮詢),來訪者似乎該說的話全部說完了,一時間無話可說,有些“尬聊”,此時也會出現片刻的安靜和停頓。諮詢師和來訪者都會看看對方的反應以及思考自己接下來該如何做(說些什麼)才好。

心理諮詢 | 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第四,諮詢師與來訪者賭氣

這與先前的憤怒或其他負性情緒可能存在一定關聯性。感覺“既然你不說話,為何我要說話?”不如就這樣僵持下去,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好像暗自也會有一個聲音“誰先開口誰就輸了”。有時,在家庭治療(或婚姻治療)中也經常會出現,這是一種特殊的“沉默”,丈夫和妻子都不願先說,使得整個局面僵住在原地不動。

心理諮詢 | 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第五,思考、回味性沉默

這是一種特別的“沉默”。當諮詢師與來訪者就某一話題探討之後,陷入片刻的寧靜,似乎來訪者對談話內容正在進行反思,諮詢師此時也無意打斷這種“沉默”,適當給予一些時間停留在那裡;過快開啟晤談可能意味著干擾。這種思考、回味性的沉默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是來訪者覺察的瞬間,成長的瞬間,開啟未來改變可能的瞬間。

那麼,諮詢師面對“沉默”要如何回應和處理呢?

有時,我們讓“沉默”保持一些時間,有時我們需要打破“沉默”,畢竟一直沉默下去也是不現實的。諮詢師為了打破僵局,有時會跳過“沉默”,快速拋出一個新的話題重啟晤談,但似乎缺乏與沉默前晤談內容的鏈接,顯得有些生硬。所以,諮詢師回應“沉默”的方式其實確有講究。

心理諮詢 | 如何理解諮詢中出現的“沉默”?

諮詢師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提問方式,與來訪者重新開啟新的晤談:(1)你是如何將沉默與某件事聯繫在一起的?能否告訴我你對沉默的理解?(2)我很好奇,你對沉默的感受是什麼?(3)在以往的生活經歷中,是否發生過類似的沉默場景,你聯想到了誰,曾經你是如何應對這種沉默的?……諮詢師通過啟發或聯想提問的方式,讓來訪者表達此時此刻的感受與想法,這很重要!

結語

面對心理諮詢中的沉默,諮詢師無需過於緊張或犯怵;相反,可以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覺察自己的感受及感受背後的意義;也可以利用這一“沉默”時機,觀察來訪者的反應;啟發、傾聽來訪者對於沉默的理解、聯想與感受等等,這將使諮詢中的“沉默”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青雲計劃##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